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运营要求及建议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梁海阳
[导读] 摘要:有轨电车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要满足乘坐便利、服务质量优良、时间准确度高、安全可靠等运营要求。
        广州有轨电车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有轨电车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要满足乘坐便利、服务质量优良、时间准确度高、安全可靠等运营要求。有轨电车在实际推广有轨电车过程中,在建造、运营、社会反应等方面其也存在着不足,也制约了有轨电车的发展。本文通过讨论有轨电车的需求和面临的问题,探究有轨电车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运营要求;建议;
        有轨电车是一种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以电力驱动代替传统的燃油驱动,不仅降低了燃油消耗量,也减少了尾气排放量,契合低碳环保出行理的理念。近些年有轨电车凭借其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美观性与环保性等优势在多个城市内普及也倍受市民的推崇。本文就将介绍有轨电车的基本概念与运营要求,探究有轨电车运营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1有轨电车的基本概念
        有轨电车是采用电力驱动并在轨道上行驶的轻型轨道交通车辆。通常情况下,有轨电车的车厢不超过五节,轴重不超过12t。但是在行驶过程中也会占用一定的道路空间。有轨电车以电力驱动代替传统的燃油驱动,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量,减轻大气污染,缓解温室效应。
        2有轨电车线路设计的运营要求
        从运营角度出发,有轨电车线路设计需遵循一系列的基本原则。为增强有轨电车的吸引力,线路设计必须满足乘坐便利、服务质量优良、时间准确度高、安全可靠等运营要求。
        2.1乘坐便利
        线路走向对于有轨电车与城市内部空间环境的深度融合,可以实现城区内短区间的车站设计,且有轨电车使用了使用了低地板转向架后可以正线上使用40m至50m半径的曲线,大大的增加的线路的灵活性。
        2.2安全可靠性
        有轨电车由于车体重量超过50t,运动惯性大,刹车距离较长。线路设计过程中需要避免视线遮挡和盲区的存在,需要运营线路和社会车辆等有分隔措施,并且在路口和弯道需要设置限速,防止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2.3城市景观
        有轨电车的另一个设计亮点就是其对城市景观的提升,因此有轨电车的车厢大多使用100%低地板结构,并使用槽型轨,这样最大限度减少平交道口的影响和车体的美观。
        2.4舒适性
        与传统的机动车相比,有轨电车行在城市内运行,要求其在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分贝足够底,一般设计时会使用橡胶包裹材料对轨底和轨腰进行包裹,吸收和减弱震动的传递。
        3有轨电车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
        3.1轨道覆土影响后续检修
        有轨电车属于城市风景之一,全国大多数有轨电车都是采用将扣件系统全部覆盖绿化、将全部的扣件系统全部隐藏在钢轨轨面以下,并在其表面种植马尼拉草,保证了其线路的美观,而从运营的角度出发,无法直接查看扣件系统的状态,轨道的安全性即处于不可控状态。扣件系统包括、弹条、螺栓、轨距块、垫板、螺旋道钉等,列车经过时产生的震动、变形都有可能导致螺栓松动、轨距块翘起、弹条失效断裂等情况,而这种情况无法及时的通过日检发现,仅能通过月检的几何尺寸变化去判断,对运营安全影响很大。尤其是使用了螺旋道钉的有轨电车线路,需要定期复紧道钉,对覆土的开挖再紧固,工作量非常巨大。
        3.2信号优先权问题
        有轨电车运行旅行速度可以达到35km/h,但有轨电车都会留有平交道口,供社会车辆的通过。电客车频繁的在这些路口减速、等信号灯会极大的影响旅行速度,所以需要协调地方交警部门配合开放信号优先权,才能提高有轨电车的竞争力。


        3.3有轨电车的运营理念不统一
        尽管公共交通优先的必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有轨电车是一类地面道路资源占用率较高的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占一还一”的建设模式,不仅增加了工程建设成本,也占用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空间,这也是在老城区推行有轨电车推行困难之一。
        3.4有轨电车建设成本升高
        有轨电车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其对基础大多采用换填基础,其线路施工过程中经过的电缆、排水管线、给水管线、煤气管线、过水涵洞等设备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迁改作业,提高了有轨电车线路建设的成本之一。其次车辆段和停车场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拆迁施工,所以在旧城区进行车辆段和停车场建设,也会提高建设成本。最后,部分有轨电车项目会有配套的市政施工,配套工程包括隧道、道路、人行道管线铺设等施工,市政工程将极大提高有轨电车的建造成本,有轨电车造价低的优势将不再明显。
        4增强有轨电车运营发展适应性的具体策略
        4.1有轨电车进入中小城市核心区
        在中小城市规划建设中,现代有轨电车在凭借专用路权和交叉口信号优先后,在核心区的行驶速度能够保持在20km/h以上,而且地面车站的间隔距离保持在400—600米之间,站点间隔距离较小,能够满足城区不同空间方位乘客的交通出行需求,精准的运营时间,极大的优化了城区内和郊区的联络,为中小城市向外发展提供助力。
        4.2降低有轨电车建设造价
        在有轨电车的建设中,应该尽量减少拆迁和管线迁改的工作量,选择将车辆段建设在公园或者绿地区域,这些区域地下少有复杂的管线网络,且拆迁成本低可以极大的优化成本,同时使用路侧式有轨电车,占用一侧人行道施工,施工结束后恢复人行道,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机动车道的占用和市政配套工程的施工量,可以有效降低有轨电车建造成本。
        4.3降低有轨电车人力成本
        有轨电车在运营过程中大多数城市会使用地铁的运营管理模式,但是完全参考地铁的管理模式,配备管理人员数量过多就会导致人力成本支出增高,过高的人力成本对有轨电车的推广和持续运营起阻碍作用。因此在人员管理上应该在地铁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有轨电车低速、可视、主动驾驶、地面线路等特征优化管理模式,精简管理队伍规模,降低人力成本。
        4.4创建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
        在有轨电车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其与常规轨道交通系统和地面交通系统相融合,增强有轨电车的可达性,可以将有轨电车作为地铁和城际轨道交通方式在特定区域内的交通补充,充分发挥有轨电车的灵活性,形成地铁加有轨的加密交通网络,调动区域经济活力。
        4.5降低维修成本
        第一、有轨电车使用覆土覆盖草坪的轨道结构,对其后的维修影响很大,费时费力,所以,建议在新线建设过程中更多考虑将钢轨和土壤的隔离,实现扣件系统的可视化,较少开挖覆土量、提高轨道维修速度,降低轨道的安全风险。第二、使用更少的供电设备,例如广州黄埔有轨电车一号线已经使用超级电容加电池组的方式实现了间隔供电,极大的减少了供电设备的使用量。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有轨电车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仍存在客流量少、行驶速度慢、造价高、占到等问题,这制约了有轨电车的运营发展,也干扰了城市的交通运输秩序。对有轨电车的规划设计需要深度考虑工程建设便捷性、网络性、可维护性,管理人员需要优化有轨电车管理模式,推动有轨电车的优势发扬和持续性运营,发挥有轨电车的优点,为城市经济建设、人文建设助力。
        参考文献:
        [1]赵义军.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运营要求探析及建议[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4)
        [2]王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J].建筑发展,2020,4(1):92-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