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植物景观规划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朱桐
[导读] 摘要:为了很好地降低并缓和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必要的植物景观能够发挥显著作用,且城市中的绿色植物也能够提升居民的居住舒适感,改善周边环境。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分院  天津  300451
        摘要:为了很好地降低并缓和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必要的植物景观能够发挥显著作用,且城市中的绿色植物也能够提升居民的居住舒适感,改善周边环境。而在笔者的实际调查发现,虽然我国风景园林的规模需求不断增加,但是整体而言,风景园林的工程建设并不乐观,相关植物的布景规划以及前期的对应设计工作不全面,使得植物景观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反而让风景园林呈现出一个低质量的表现。因此,如何在风景园林建筑中对植物景观进行正确规划和设计,以及优化整体结构,寻找更加合适以及可行的实施方法,仍有待深入思考。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景观;规划策略
        1植物景观规划现状
        1.1规划设计理念滞后
        当前,我国对园林建设的重视程度虽然有了显著提升,城市园林建设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展。但因为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内容、因素越来越复杂,所以,设计师工作难度也随之增加。再加上受传统园林设计理念的长期影响,导致很多园林功能性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单纯追求美观性,未对不同方面的实际需求做出充分考虑。
        1.2规划设计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每个城市的发展特点也各不相同,所以,基于不同的文化底蕴、特点,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应与城市发展相符合,要对各方面实际需求做出充分考虑。也正因如此,设计师的工作量才会大幅度增加,规划设计之前都要做大量的调查、分析,因而大多数园林景观建设周期长,且成本高。
        1.3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水平有待提升
        规划设计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与业务水平,对园林规划设计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但就目前来看,很多设计师的专业素质都有待提升,在规划设计前未对植物特性、习性等方面做全面了解,不仅会给景观整体的协调性带来不利影响,也会制约园林生态功能的发挥。另外,只有对现场各类数据进行实地调查与综合分析,才能为实现植物综合价值提供更有力的保障。但部分设计师由于缺少这类专业能力,极易出现调查数据不准确的情况,进而导致理论与实际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2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2.1勘察实地情况,收集数据信息
        对风景园林进行植物景观设计,必须要实地进行考察,了解规划地块的分布情况、气候特征、周边建筑地貌、物种特性、水文地质等基本情况,收集必要的数据信息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走访调查、仪器勘测、查阅书籍文献、网络查询等方式都是收集数据、了解情况的有效方式。
        2.2进行植物景观规划方案设计
        在深入了解和分析基本情况之后,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历史文化特色,制定规划方案。在总体规划中,从大范围出发注重规划理念的设计表达,在局部的详细规划中,对平面和立面进行设计,严格按照比例进行,遵循景观设计的各项指标,注重不同植株在平面空间上的疏密关系和在垂直空间上的空间布局,实现最佳的整体效果。充分考虑艺术性和实用性,制定出科学可行又极具艺术性的设计方案。
        2.3施工图设计
        植物的种植施工、施工过程的监理、整个工程所需成本都需要依靠植物景观的植物施工图所设计,所以,在植物施工图中,其所要表达的意图以及内容应该非常简单易懂,准确率高。在设计施工图的过程中,施工图上必须合理标注出植物的对应栽种位置、植物之间的间距、种类以及植物大小尺寸等方面的规格。施工地上如需要保留部分原有植物,必须清晰指出要保留的植物种类名称和数量,以免施工出现问题。再者,绘制施工地图时,要对放线网格进行充分结合,明确图纸和实地的精准对应关系。关键植物的位置摆放需要尤其注意,应特别明确标注出关键植物和周边建筑物、管线或者路边地对应距离。当遇到某些区段植物设计方面比较繁杂时,可以采取分段式方法,细分灌木或乔木地相关种植图。最后,如果需求方有说明特别的需求,还应对施工图进行加工以及结合植物地立面图。
        2.4色彩与特色规划
        特色规划大多都是围绕当地地质条件来进行,在较为特殊的地段种植相应的植物,以此提升植物景观规划水平。

例如,盐碱地造林,可种植刺槐、苦楝等具有较强耐盐性的乔木类树种,同时,注重陡坡、石林规划等,丰富设计理念,并灵活运用,为局部与整体统一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促进植物景观规划效果的显著提升。不同的颜色搭配,给人们带来的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也正因如此,才会在心理、情感等不同方面产生诸多变化。比如,将花色为红色的植物合理配置在一起,可以促使人们产生积极向上的感受;较为厚重的颜色则会让人感觉沉重。所以,在色彩规划过程中,应着重从风景园林的主题、作用、意义等方面着手,合理规划色彩基调,以此突显、增强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2.5群落规划
        我国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还要满足生态、美学等多元化功能需求。当前,乔木与灌丛混合配置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模式,能够体现出景观设计的多样性、层次性。所以,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做出科学规划,合理设计乔木、灌木、草类结构层次,提升整体布局效果,进而获得更理想的综合效益。
        3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3.1优化规划方案设计
        在设计规划方案过程中,应不断优化园林平面、立面设计,准确把握中小尺度、大尺度的差异,不断增强规划效果。在平面设计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设定各类植物空间的疏密关系,凸显植物之间的透视、景深关系,营造出理想的环境氛围。
        3.2完善施工图纸设计
        设计施工图纸应结合具体情况,对工程信息做出合理标注,如工程预算、验收、植物施工等一系列内容,以此帮助施工单位进一步了解设计师规划意图,最大限度避免误差的产生。在植物种植上,应结合实际需求,明确规定植物布局位置、密度、具体数量等一系列参数,同时,将所种植物名称、尺寸清晰标注出来。此外,为了给植物景观整体效果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施工图纸上应添加一些附录,清晰表达出植物种植、养护方法、移植技术等内容,便于后期管理。
        3.3重视、完善现场调整
        施工现场具备较强的复杂性,所以,难免会出现未考虑到的问题,进而在不同程度上给施工质量、进度带来不利影响。所以,问题出现后,应及时有效地与施工单位进行对接,结合具体情况明确问题产生原因,调整施工方案,为各道工序的顺利落实提供有力保障,以此减少给规划设计效果带来的不利影响。
        4未来园林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发展
        在实施风景园林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时,设计相关人员要清楚园林建设的知识,还需利用各种学科知识来提升植物景观的整体氛围,创造更好的效果。规划设计时,应将众多现代化的技术方法运用于风景园林的建设,如气象、生态花卉、植物的生理及土壤学等相应的学科,都需要加入到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这样才能助力园林建设的未来发展。相关人员应高度重视,确保风景园林的良性、稳定发展。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能力还存在差距,因此,应合理科学地展开规划设计,实现植物品种的使用与种植栽培及养护的多样性,以完成优秀的园林作品,植物景观建设的目的是优化城市生存环境,所以,要具有综合性的功能。应利用科学的植物群落的结构设计及色彩与形态的合理配置,来满足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精神的需要。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园林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对园林美观性、实用性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很多设计师都非常重视植物景观规划,希望通过新颖、科学的设计理念和多样化的方法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营造,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户外体验,确保可以充分发挥植物景观规划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园林设计水平,建设出更多高品质的景观工程。
        参考文献:
        [1]王澍.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路径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10):107-108.
        [2]李发生.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及其方法探究[J].南方农业,2018,12(21):52-57.
        [3]温可馨.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J].绿色环保建材,2018(5):82.
        [4]张荟.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设计策略分析[J].现代园艺,2018(2):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