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 刘茂友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刘茂友
[导读]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公路工程的数量逐渐增多,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和技术也备受关注。
        身份证:13110219830406XXXX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公路工程的数量逐渐增多,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和技术也备受关注。沥青是一种有机胶凝材料,具有众多特点,对公路工程有许多好处,因此被普遍运用在公路路面施工建设中。由于使用年限、养护不周等多种原因,公路沥青路面被损坏,因此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进一步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沥青路面;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公路工程是人民的生活幸福感和国家发展潜力的具体表现,为了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增加公路沥青路面使用年限,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此项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这个方面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由于使用年限、养护不周等多种原因,公路沥青路面被损坏,因此现在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进一步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加强公路路面施工建设的施工技术,可以增加公路沥青路面使用年限,从而使公路工程的质量得到提高。
        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1.1路面的摊铺和碾压
        沥青路面施工中,摊铺是主要的工序,合理控制摊铺速度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必要前提,应避免过快或过慢现象。在热拌机铺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中,为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化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对改性沥青混合料及SMA混合料宜放慢至1~3m/min。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在交叉口区域的摊铺工作中,其施工难度较大,对整体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需安排专员监管,加
        强质量控制。摊铺完成后,及时进行碾压,确保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密实度。碾压分为初压、复压及终压,可在正式施工前做好路面标记,为碾压作业提供参照。施工中,流水式的排压操作具有可行性,有助于提高施工质量。
        1.2优化沥青混合料配比
        合理的沥青混合料配比是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前提,在沥青路面施工前应先确定好正确的沥青混合料设计配合比及施工配合比,并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进行混合料的加工拌制。
        (1)材料选用。①沥青:达到质量标准,并与施工现场的气候相符。②填料:主要指矿粉的质量,同时用量要合理。③细集料:发挥出优良的填充作用,较可行的有机制砂、天然砂,虽然石屑也是可行材料,但其应用方法较为特殊,应得到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④粗集料:在混合料中发挥出骨架作用,并具有级配优良的特点,严格控制其含泥量尤为关键。
        (2)配合比设计。①明确施工要求并掌握技术标准。②加强对矿料级配曲线的分析,主要内容:1/2及最大公称尺寸下各自所具备的筛孔通过率;关键值控制点误差必须限定在±1%等。
        1.3处理路面接缝
        路面接缝分为热接缝、冷接缝、纵向接缝及横向接缝。因该项目为大修项目,交通流量较大,部分路段不能全封闭施工,只能采取半幅封闭施工,所以该项目路面接缝处理主要为冷接缝、纵向接缝及横向接缝的处理。
        (1)冷接缝技术是指新铺层与经过压实后的已铺层进行拼接,在摊铺时应对已铺的摊铺带接缝处边缘进行整修垂直,碾压新摊铺带时也要事前将其接缝边缘铲齐。
        (2)纵向接缝有热接缝和冷接缝两种,不管采用冷接缝技术还是热接缝技术,摊铺带的边缘都必须齐整,这就要求机械在直线上或弯道上行驶时始终保持正确位置。为此,可沿摊铺带一侧敷设一根导向线,并在机械上安置一根带链条的悬杆,驾驶员只要注意所悬链条对准导向线行驶即可。
        (3)横向接缝处理的关键是混合料的温度变化。
        温度太高很容易产生混合料推移,温度太低横缝不能压实,易造成早期路面损坏,所以横缝碾压温度一般比正常碾压温度低5~10℃。


        2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2.1沥青混合料拌和控制
        沥青路面施工前,需要将原材料输送至拌和塔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此时应重点对各原材料在各个时间段的温度进行控制,并且将矿料级配、油石比与目标配合比之间的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1.1控制加热与拌和温度
        在矿料与沥青拌和前需要分别对其进行加热,矿料加热温度一般控制在190~210℃,沥青加热温度以及混合料拌和温度需要根据沥青的种类以及相应的黏温曲线来确定,保证其兼具一定的流动性和黏性,以确保沥青能够充分地与干燥的集料接触并形成足够厚度的沥青膜。混合料的出料温度需要在每辆料车中及时测量,若温度过高超过规范要求则需要废料,否则由此导致的短期老化将会显著降低沥青路面的前期性能。
        2.1.2校核级配与沥青用量
        由于热料仓的粒径尺寸与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用的冷料仓不尽相同,因此需要进行校核,对沥青用量是否精准同样也需要进行取料检测。一般情况下,从每料车上取料通过燃烧法校核其级配、沥青用量是否符合设计。若与设计不符则需要对拌和控制系统的相关参数进行调试更改,保证混合料配合比的精确与稳定。
        2.2沥青混合料摊铺控制
        当料车运载沥青混合料至现场后,即可开始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在摊铺时需要重点控制温度以及摊铺速度。
        2.2.1控制到场与摊铺温度
        沥青混合料经由料车运送至施工现场时,其温度不能下降过多,否则会导致后续摊铺、碾压的温度下降,不利于沥青路面的压实。在料车到场以及摊铺机摊铺沥青混合料时,需要由专人进行温度的监测,如图1所示。若不符合规定应尽快采取相关措施,如温度过低则需要加强料车的保温工作等。
        2.2.2控制摊铺速度
        摊铺速度对沥青路面的厚度、平整度有很大的影响,需要根据已在现场等待料车的数量、所摊铺面层的层厚等因素来确定具体的摊铺速度,并且一旦定下就不轻易改变。摊铺速度通常控制在2~3m/min,弯道等特殊路段宜降低至1m/min,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地摊铺。
        2.3沥青路面碾压控制
        2.3.1控制不同压实阶段的温度
        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后需要压路机紧跟进行压实,一般分为初压、复压以及终压三个阶段,需要根据不同阶段规定的温度范围做好相应的温度监测工作。随着压实工序的进行,路面温度会逐渐下降,若混合料温度过低则压实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导致路面空隙率过大、压实度不达标,容易在运营通车后在车辆重载的作用下二次压密形成车辙;相反,若混合料温度过高则可能出现过压现象,导致混合料底部温度过高或出现黏轮现象。
        2.3.2控制压实遍数与速度
        压路机的压实遍数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路面出现超压或漏压现象,并且需要结合具体的松铺厚度、路面层厚进行确定。压路机应以缓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复压钢轮压路机应做到紧跟初压钢轮压路机,按“高温、紧跟”的原则进行碾压。在有些情况下,靠近摊铺起始端的沥青路面存在被多次碾压的现象,因此操作人员必须有意识地放慢碾压速度,防止摊铺起始段压实次数明显高于中后段路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公路建设仍然需要不断的研究发展。要想提高公路工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不仅要注重材料问题,严格选择优质的原材料,还要注重施工机械,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解决,最后还要注重施工质量的检测与评定。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一定能够得到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孔启忠.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分析[J].广东建材,2015(5):30-31.
        [2]索娜.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J].交通世界,2016(33):86-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