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13092919821123XXXX
摘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持续进步,道路工程已经逐渐变成目前我们国家十分重视的对象之一。 如今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阶段,汽车的保有量也在持续提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路的破损度。 本文就江西省公路路基路面的质量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现阶段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路面的质量通病,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公路施工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
公路工程作为复杂工程项目,在开展公路工程项目时,需要充分重视路基路面病害造成的影响。为了保障路基路面的坚固度以及稳定性,应全面分析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存在的病害情况,并根据具体原因制定完善的病害治理措施,有效的保障公路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1 公路工程建设中比较常见的路基路面病害
1.1 路基翻浆
季节冻融地区,春融时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率过高,强度急剧下降,在行驶过程中路基变湿变软,路面发生断裂,冒泥现象。由于路基土质差,公路经过湿地,或路基坡脚存在积水,极易发生翻浆病害,盐渍土和沼泽是翻浆病发生的主要地区。
1.2 公路路面凹凸不平
路面凹凸不平将对车的行驶速度和安全行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之所以造成路面高低不平这种病害,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公路工程公路施工过程中压路和铺路时技术操作不够规范,专业技术不够到位。相关的检查管理单位不严格等,都是造成路面不平整的原因。
1.3 出现路面粗糙和马蜂窝现象
若公路路面出现这种情况就会使公路的承压能力变差,同时大大缩短使用寿命。引起这种路面病害的主要原因有两点:①在公路工程的沥青施工时,使用的沥青材料制作不符合标准,未满足工程的施工要求,沥青材料的质量较差;②在建设中,相关管理部门对沥青的保养护理时间短,造成对沥青的养护不充分。
1.4 路面的平整度不够
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如果对基层平整度没有严格控制,则其路面平整度也会不合格,造成路面平整度不足。例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负责压路机和铺路机的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工作时思维不够集中造成失误,或者负责监督的部门敷衍了事,不严格检查路面,造成路面平整度不够,严重的话还会导致道路高低不平,非常危险。
1.5 路面出现裂痕
公路路面出现裂痕是一种在公路工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这一方面会影响公路承载压力的能力,同时还会给路面车辆的行驶带来非常大的危险。造成这类病害的原因主要有两点:①施工使用的材料不满足施工要求、质量差,施工材料中含有较多的杂质、沥青材料的质量差不合格、砾石沙子的硬度强度不够;②施工的操作技术未按照标准执行,相关工作人员在施工时也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程及流程进行。
1.6 边坡出现坍塌
目前江西省的道路工程最为严重的情况便是边坡滑塌。一般而言,其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塌方和滑坡。虽然二者出现的主要原因都是土质疏松,但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塌方更多是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采取的方法有误或者含水过多导致,而滑坡更多是由于地质条件不佳。江西省一些地区土质较为疏松并且雨水过多,往往会有塌方和滑坡问题出现。由此可以看出,造成此类事故的主要原因便是土质疏松,同时由于长时间受到雨水冲击,土质难以有效承受其压力,进而出现事故问题。
1.7 路基出现变形
如今普遍公路经常会有路面变形或者下沉的情况,江西省内一些公路也不例外。事实上,当工程施工全部结束的时候,路面本身应是完全平坦的,只有在通车一段时间之后才会路面开裂绿色交通出现下沉。一般来说,造成这种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三种:①施工时采取的施工方法存在问题,工作人员未能有效处理好分层或者水量控制不佳,从而造成路基变形;②施工企业在进行材料选择的时候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材料质量不佳、材料本身的压缩系数过高等;③公路在投入到实际使用之后,由于人为破坏造成变形。主要是一些车辆出现超载或者超重的情况,使得路面遭到了破坏。
2 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理措施
2.1岩溶地区路基治理措施
进行岩溶地区的路基处置时,首先应在明确熔岩的地下分布情况与分布规律后在进行处置方案的确定。对于没有完全弄清岩溶分布情况的地段,要尽量绕过去;对于岩溶分布量较少的区域,选择没有岩溶的,面积最大的地方通过;
处置岩溶水时,以引出为主,利用重力,使水自然的流下。通常来说,排水的方式主要有修建泄水洞,修建排水沟的形式将岩溶水导入到外界。对于恰巧处在路基上方的岩溶地段,应当将水进行集中的处置。
对于稳定路堑边坡上的干溶洞来说,进行洞口的封闭时,应当采用砌片石进行填塞。根据洞的体积不同,给予不同的回填方式。当洞的深度较浅,体积较小时,可以采用回填的方法进行洞内的填充。反之,洞的体积较大时,采用回填的方法较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应设法设计出相应的结构将洞跨越过去。
从溶洞的构造上来说也有着相应的要求,对于存在顶板,但是顶板强度不足的溶洞来说,这样的顶板已经没有存留的必要了,可以将顶板去除后在进行回填,对于体积较大的溶洞,方法是相同的,设计出结构跨过去。
对于经过计算后有坍塌可能的溶洞,为了保证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可以对溶洞的附近进行加固处理。其次,考虑的是洞的体积,对于体积较大的,施工环境良好的,加固方式可以选择支撑墙或支撑柱的形式开展。反之,对于洞的体积较小的,施工环境较差的同样是建议绕过施工地段,对可能发生破坏的区域用钢筋混凝土或石盖板进行跨越。
对于存在充填物的溶洞来说,进行加固时,不建议采用砌片法,而建议采用旋喷法与注浆法对洞进行加固。所有的方法均有一致性,对于无法处理的洞口,可以构造相应的结构跨越此施工区域。对于洞内有较多积水的,应设计相关的排水通道,将水全部进行排出。
2.2采空区路基的处理措施
(一)路基的防治
开挖回填:对于路基边坡上的采空区使用充填法最为适宜。
充填:充填材料主要是水砂。根据采空情况的不同,充填方案有着一定的差别。当采深不大时,充填办法可以为是覆岩填充。并且对此区域的相关结构进行进一步的加固;对于尚未塌陷但已经采空的区域,可以采用非注浆填充法中的砌片填充法。砌片石的种类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应用地段,首先对于没有附加条件的路段。可以采用抗压强度大于 1OMPa 干砌片石进行填充。对于有附加条件的路段,例如附近存在构造物的地段,应采用浆砌片石,且材料本身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 15MPa。
注浆:在采空区的附近会有离层出现,这一部分的称为离层带。将浆液充填至此区域,可以减缓地表下沉的速度,实现了对公路路面稳定性的保护。对于开采深度为100m-250m的煤层,可以应用全充注浆方法进行填充。但是这一方案的确定需要结合公路附近的水文情况,地质情况以及开采特征进行综合的确定,保证全注浆方案不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
桥跨:对于曾经过煤层可开采的地区,但是开采采空高度低于100m的,适用于此方案。
2.4公路边坡失稳的处理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办法:扩宽路肩,进行放坡,强化抗滑性能;安装板桩来提高抗滑力;提升路面高度,增加滑动面受力面积;增加铺土工材料,增加路基抗剪力;安装悬臂式钢筋混凝土墙5种办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施工项目时,需要充分重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工作。做好边坡加固治理和防护、治理边坡失稳以及变形、治理采空区路基,有效的提升治理质量,从而推动我国公路工程项目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胜奇,荣玉梅.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39(12):21-22.
[2]王 斐.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