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技术研究 胡明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胡明
[导读] 摘要:为了研究建筑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匹配性,达到保养与维修同步协同的目的,在利用率使用寿命和功耗节能上采取多维一体的管控成为施工企业综合项目盈利的基础。
        武汉赛维斯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为了研究建筑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匹配性,达到保养与维修同步协同的目的,在利用率使用寿命和功耗节能上采取多维一体的管控成为施工企业综合项目盈利的基础。在保障生产任务的基础上,全面体现系统性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技术。
        关键词:建筑;施工机械;保养维护
        引言
        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其展开保护和维修十分重要。通过对设备的养护,不仅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企业的成本支出。在我国,机械设备的护养已慢慢推出了相关的策略,但还不能完全避免问题的发生,这便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其展开不断的研究,总结出一些比较先进的经验,对机械设备护养和维护工作进行整改,进而使得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建筑施工水平的发展。
        1、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养护与维修的重要性
        基于目前我国的工程机械设备有关制度,其对我国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机械设备的使用状况展开进一步的讲解,要求一定要和施工地区的实际状况相联系,并且要保持脚踏实地的态度进行施工。基于此,根据科学且合理的管理办法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运用的机械设备展开管理,确保建筑的施工机械设备可以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工作状态,保证了工程的质量与效率,从而达到提升施工单位社会口碑以及经济效益的目的。除此以外,有关的工作人员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必须要注意增强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以便对设备资源展开优化配置,有效保证施工的工作效率能够维持在最佳状态,进而提升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帮助施工单位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口碑,这些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2、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基本模式
        2.1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即对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的一种主动性维护模式,还可以细分为周期性维护和状态维修两种方式。周期性维护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现有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的方式。优点是能够动态保持设备的运行,缺点是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当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还未到检修时间就已损坏,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可能会导致性能的降低或者使用寿命的减短,同时还会加重其他设备的负担,耽误工期进程。状态维修是指借助一定的检测仪器和操作者的工作经验,以施工机械设备实时状态为基准的检修方式。优点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及时性,能够使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测时机最优化,从而达到缩短设备停机和维修时间、减少设备出现突发性状况概率的目的。缺点是需要较高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往往会采用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方法来降低维护保养的成本、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2.2故障维护
        故障维护模式,即对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的一种被动性维护模式该维修方式,通常是在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已经出现故障、性能下降的情况下启用的一种非计划性检修模式。相较于预防性维护模式的运营成本,这种模式的运营费用相比较低,被企业普遍使用。虽然运营成本不高,但是维修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而且一旦设备的停用时间过长,还可能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3、做好建筑机械保养与维修工作的对策
        3.1设备保养与维修当以预防为主
        设备设施在购买入库前,相关厂家会进行出厂检测并提供合格报告。在设备接收后首保通常由厂家免费服务。所以在该环节下一定要对设备设施进行现场工作化检测,把维保工作做到故障预防阶段。

在此具体的现场操作管理经验有:①设备设施的停放储存地点一定要保持干燥,避免长时间的露天停放或者湿热恶劣环境下的储存;②对于刀盘、丝杆、皮带等易损易松件一定要定期检查和紧固更换,同时做好常规易损件的备品备料工作,确保现场及坏及修;③制定关键设备的大、中、小常规维修计划和应急抢修计划,在厂家或设计方技术规程指引下完成检修工作,确保设备工作前和工作后的及时体检,长效健康。
        3.2保养与维修相结合
        保养是维修的基础,维修是保养的保证,两者都同样重要和不可或缺。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处理问题,随时改善设备的技术状况,提前预防事故的发生,在事故发生前消除事故,以稳定主动性。大量事实证明,机械维修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关系到效率和寿命的充分发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目前,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仍然坚持传统的清洗、紧固、调整、润滑和防腐。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企业应尽可能将状态监测与维修工作相结合,提高维修工作的技术水平。
        3.3加强维修与养护技术人员的培养
        企业可以针对机械设备以及维修和养护技术的薄弱部分,选择比较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工作人员参加高级的技术人员培训,或从施工机械设备的厂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请专家进行培训,或直接参加工程机械生产厂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设的学习班,专家负责对企业内部的普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展开培训,再通过普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操作设备的人员展开培训,构成环环紧扣的养护和维修力量体系。始终坚持系统性、组织性的培训,及时更新并掌握基础的理论和专业的知识,结合企业自身设备的特征,实行分批次、分阶段逐步提升的模式,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适应现代化维修和养护的专业人才。
        3.4实行落实责任的制度
        施工单位若想要提升自身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维修和保护工作的质量,就一定要落实责任制度。在施工过程中,把机械设备的维修保护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同时,单位还应在内部建立完善的奖惩体系,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工作人员进行惩罚,对于质量和工作效率较高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此举可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尽量避免在机械设备出现问题时出现互相推脱责任的状况。除此之外,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而经过保养以及维护工作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在保养维修工作中,施工单位应该要求工作人员把每一台机械设备的数据记录在册,通过对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和保护,有效提升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质量。
        3.5及时更新机械设备的维修养护技术
        科技在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逐渐改进,但是部分企业却没有重视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护技术,使得机械设备不能够满足当前的施工需求。在我国,很多院校都已经展开有关课程的学习,同时也在不断研究优化机械设备的维修养护技术。在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下,设备的维修人员、生产厂家和专家都能够直接地进行沟通,进而可以及时掌握机械设备的最新动态。从不同角度入手,完善设备的维修保护工作,在这之中,生产厂家应及时掌握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造,使其变得更加先进;施工企业也应该经过不同途径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功能,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操作而对设备产生不利的影响;设备维修人员则要通过相关平台对设备维修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进而使自身的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上述分工合作的模式,不仅可以节约人才成本,同时也能够使得设备的维护和养护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结语
        在建筑施工领域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日益依赖的当下,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及保养工作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完成我国建设现代化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本文的分析,认识到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基本模式,了解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的现状与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参考文献:
        [1]李成明.试论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J].现代装饰(理论),2012(08):189.
        [2]卿琪.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12,27(05):37-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