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大化坪镇境内小水电站运转情况调研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19期   作者:李功勋
[导读] 霍山县大化坪镇地处大别山腹地,
        李功勋
        国网霍山县供电公司/上海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霍山县大化坪镇地处大别山腹地,境内多高山大岭,因水资源丰富,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山区人民为解决自身用电问题,大力发展地方小水电,小水电在改变乡村面貌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为乡村送去光明,为农田灌溉提供水源,为农民致富带来希望。虽然小水电站在一定时期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其局限性和运转中的问题依然客观存在。
        一、各小水电站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设备本质化安全状况差。多数电站设备老旧严重,自动化率低。上网线路建设标准低,多为10米及以下电杆,多处线路对地安全距离不足。上述水电站多位于高山大岭地区,因缺乏运维,线路树竹障严重。加之各类隐患较多,故障频发。同时发电机组及并网设备缺乏保护,人员、设备安全得不到保障,设备本质化安全状况差,安全前景堪忧。
        2、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可持续性差,技能水平有待提高。经调查了解,在运的13座小水电站共有发电和运维人员34人。其中,60岁以上7人,50~60岁16人,40~50岁8人,30~40岁3人,30岁以下0人,平均年龄54岁。人员老龄化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水电行业的发展。同时因为现在从大网购电方便、成本低,小水电站的重要作用与二三十年前无法相比,没有后继人员,整个小水电行业未来的前景堪忧,发展受制。小水电站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安全意识亟待提高。
        3、部分电站产权复杂,投资经营困难。镇内目前在运的13座水电站中,属村集体所有电站3座,村集体与个人联合经营2座,5人合作经营1座,公司合作经营1座,个人与集体存在产权纠纷1座,公司独立经营4座,个人独立经营1座。合作经营的电站在具体经营时,要同时兼顾集体和个人投资者的利益,众口难调,在日常的维护、保养、设备的升级改造投资、人员的选择培训、发电收入的分配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实际的经营者力不从心,影响经营。
        4、受气候及环境因素影响大,经营不确定因素多。小水电站因其实际发电体量小,故而称之为小水电。这些小电站,自有的蓄水池容量较小,一般不会超过1000m3。它们发电更多地依赖自然降雨,没有雨的时候蓄水池蓄不起来水,导致发电断断续续。遇到山水过大的情况,必须要及时放弃蓄水保住堤坝。因多数的小水电站都位于高山大岭中,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天气或者突发因素,小水电站为了保护人员、设备也会选择不发电,撤出人员、放弃蓄水。小水电站受天气及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导致发电收入不稳定,“发电人讨天吃饭,天旱讨不到饭,饿肚皮;雨大了装不下,撑得慌!”在地方小水电行业里广为流传,收入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影响着行业人员投资、从业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让想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望而却步。
        二、小水电站运转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1、小水电站发电在地方供电作用中的弱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家投资的各类大型电站、特高压线路逐步投运,电网公司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可靠的电力供应,且成本在逐步降低。特别是原水电供区电网与国家电网公司连网以后,从大网购电方便快捷,导致小水电站在地方供电方面的作用逐步弱化,由地方依赖小水电站发电、供电解决人民生产生活问题,逐步演变为小水电站依赖电网售电,角色的转换引起了社会关注度的变化,特别是政府关注度的变化,从而影响了投资、从业人员。。
        2、行业缺乏引导,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缺乏监管。

目前霍山县境内各类小水电站主要由水务部门负责联系,当地政府参与配合管理,但是没有固定的技术部门引导,前期没有统筹协调的部门组织开展培训、学习、交流,也缺少政府部门必要的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培训督导,导致部分小水电站每况愈下,前景堪忧。
        3、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综合素质较低,影响了小水电站建设、运维、发电的各个环节。经了解,大化坪辖区小水电站从业人员多数无高低压电工证,无值班员资格;从事检修、维修人员未取得国家相应等级工种技能鉴定证书。大部分从业人员未经过系统培训,对电站的建设、运维工作标准主要依靠经验及前辈的传授,辅之以自学,许多工作未按照专业要求开展,导致工作标准低,进而降低了设备的运维管理水平,设备健康状况差,加之设备老旧严重,未经过综合自动化改造,故障频发,影响电站发电上网,直接影响了电站的经济效益。小水电站经济效益差,又反过来影响到从业人员的各项待遇和新人员的进入,形成恶性循环。
        4、环境不确定因素多,影响投资和人员从业。上述已经提到了小水电站发电对环境依赖度过高,雨水量大小、自然灾害情况、市政道路建设、美好乡村建设、民事协调问题等外部因素均可能对小水电站的发展造成影响,加之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对专业要求较高,让想投资或者参与小水电发电行业的人员望而却步。没有资金、人员的支撑,小水电发电行业想要正常发展乃至有较好的盈利效果都是奢望。
        5、历史原因导致电站产权复杂,掣肘经营。因历史原因,多数小水电站在新建之初,在政策审批、设备购置、土地协调、人员安排等多方面存在困难,所以单一股权的小水电站较少。加之前期多数都是地方集体经济在经营电站,有这种投资和经营的风俗,产权归属于各级政府。在地方国企或者集体经济改革、集体的股权出让以后,存在有多人购置的情况,当电站的产权归属于多个主体的时候,经营者在实际运营方面面临较多困难,一定程度上掣肘了小水电行业的经营发展。
        三、个人对解决小水电站运转问题的思考
        1、强化政府职能和行业引导、监督管理机制。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扶持,在各家小水电站的强烈呼吁下,霍山县小水电协会虽已成立,但行业协会的影响力有限,主要还是要依托政府部门牵头引导,相应的培训、融资机构才会跟进,才可能全面提升小水电行业的发展。同时政府部门要强化对扶持的政策、资金的监督检查,确保用对、用活政策和资金。
        2、建议考虑组织小水电从业人员的系统培训。短期来看,提升小水电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安全素养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建议由地方水电行业协会组织牵头,政府或者行业协会委托专业培训机构针对小水电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素质、技能水平提升培训,尽快缓解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满足行业发展的突出矛盾。长期来看,优化年龄结构,提高从业人员待遇水平是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必经之路。
        3、建议引进资本,统筹经营管理。目前大化坪镇境内在运小水电站13座,霍山县境内有各类小水电站近百座。可以考虑探索由一家企业联合多家电站集中经营管理的“1+N”经营管理模式,即由一家资金实力、阅读政策能力相对较强的企业牵头,多家小水电站以原有证照及设备产权入股模式,集中经营管理,按投资比例协商确定发电收入。这样牵头企业可以统筹协调政府、行业协会、供电公司等多家单位,负责融资对小水电站进行增效扩容改造,对接政府相关部门争取政策资金扶持,联系行业协会吸引社会资本,小水电站的所有人主要配合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即可。但是这种模式要以各小水电站主动接纳、愿意才可考虑实施。
        小水电是充分利用大别山区丰富水资源,有效调节电网运行方式和负荷分配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一定范围内是脱贫增收、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大别山内山区乡镇的重要经济组成部分。小水电行业的发展,需要依靠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帮扶。提升小水电行业发展水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践行清洁能源,绿色发展的良好途径,希望社会各界能更多地关注小水电行业、帮助小水电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