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3072219920729XXXX
摘要: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加之国内民众生活水准得到提升,人们愈加重视建筑项目的绿色环保性能。由此,传统的工程项目建造模式已经难以顺应社会的实际需要,装配式建筑被普遍运用在建筑类工程项目之中。鉴于此,文章着重对装配式建筑项目实际开展中常见的安全风险问题展开了探析,并且给出防范办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制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
引言
在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随着建筑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为一种新型的主要建筑施工形式,占据着重要的施工地位。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控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危险,做好安全管理,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以顺利完成装配式建筑施工。
1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概述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实际施工作业中,经常会突遇各类安全问题,比如建材码放不匀整增加了场地监管工作量和工作困难程度,使施工场地建筑部件的支护作业以及构件拼装定位作业变得非常困难。特别是在安装装配式建筑部件的时候,所选用的安装方法不同,以及吊装作业形式不同等若干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建筑项目作业安全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在开展这类安装项目作业之前,应该研究影响安装作业的安全风险问题,然后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方案,这样即便在工程项目实际开展过程中突遇了安全问题,也可以马上处理好问题,以此确保安装作业工人的个人安全,从而保证建筑项目的品质。
2预制装配式施工中的风险
2.1吊装过程中的风险
吊装工作是预制装配式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是利用吊钩和构件的预留吊点以及预留钢筋等进行装配式施工,以此来促进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连接。在开展吊装操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吊点钢筋被拔出的现象,而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混凝土的刚度不符合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要求,或者预埋的钢筋较短,从而导致构件出现掉落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通过深入地分析发现,出现这一危险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吊装连接失效所引起的,而吊装连接失效可能是因为运输过程中的状况,也可能是设备的超载运行使得预制构件将设备压垮,可以说失效的原因有方方面面,这就使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
2.2临边坠落的风险
基于长期的建筑施工经验发现,临边坠落是建筑工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安全风险事故,并且对于施工人员的危害也比较大。而预制装配式建筑业多为高层住宅,建筑的外墙几乎都是由预制构件拼接而成,此时就会面临巨大的临边坠落风险。就当前部分预制装配式建筑来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没有搭设相对安全的施工脚手架,如果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没有系牢安全绳索,就很有可能会出现临边坠落的风险。
2.3触电风险
触电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是一项非常容易被忽视的风险,并且其造成的危害也比较严重。一方面,由于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环境比较恶劣,施工现场的电线经常得不到妥善的安放,从而会出现一系列的损坏现象;另一方面,无论何种电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电线就会出现短路,大大增加了施工人员的触电风险。通过实践分析发现,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的用电情况更多,例如焊接防水条、焊接钢筋等,所以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现场会放置很多的电缆、电线,如果施工人员稍不注意,就会面临触电的风险。
3预制装配式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策略
3.1采取施工风险管理对策
第一,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
施工企业应建立和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其安全风险评价机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针对当前施工企业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的施工人员素质低等问题,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并完善规章制度。将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要点、标准规范、安全风险管理等内容进行详细的交底,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按规程安全操作。同时加强安全风险防范与救援措施,从而减轻事故造成损失。第二,确保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预制混凝土构件从制作到运输施工现场中,为避免构件预埋件和吊点位置等不符合以及损毁等现象。因此,应重视构件的验收环节,同时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在构件上方使用一些遮盖工具等方式,避免造成颠簸等损坏预制混凝土构件。第三,进行安全评估。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对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仔细评估,避免质量不达标准要求发生事故。对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可在施工前期进行有效地评估与预防。寻找适合的方式进行预防和解决,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3.2确保起重机械正常运转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吊装,都需要用起重机械来完成,而起重机械的正确选型与规划又关系到整个吊装的安全。因此,在选择起重机械的时候,需要根据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尺寸、重量、起重高度等因素来选择起重机械的型号,以满足吊装要求,同时还要保证起重机械进场手续的完整。在起重机械安装完毕后,为了确保其正常运转,需要检测检验设备是否完好,其保养是否到位,以防止吊装中机械瘫痪,使预制混凝土构件长时间滞留在空中而不安全。
3.3加强吊装过程安全控制
第一,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操作人员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疲劳工作产生的操作失误比现浇式混凝土建筑更加严重,因此需要工人具有良好身体状况,并设立合理的轮班工作制度。另外,施工单位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与竖立安全意识。制定实施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惩罚措施,责任落实到人,规范工人的操作,使吊装过程处于安全状态。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吊装控制要点。预制混凝土构件吊装是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分。施工人员吊装前应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上标出吊点位置,并严格按照起吊要求和安排需要各工种人员进行吊装作业。并按规定定期检查吊具、吊索的质量情况与及时更换。还可用专用吊架来防止预制混凝土构件脱落。第三,高处作业临边围护。据调查,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临边坠落事故有25%~30%的可能发生。因此,为防止临边坠落,可采用外挂脚手架的措施来防止。外挂脚手架前,提前在预制混凝土外墙上安装挂点,并防止挂架脱落采取防脱落措施。在施工中,可用起重机械将外挂脚手架逐步向上提升。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施工人员临边作业的危险程度。第四,预防高处坠物。高处坠物也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较为常见的安全事故之一。因预制混凝土构件吊装工艺的需要,在建筑外围不能设立维护网时,遇到吊装中碰坏的混凝土、零部件等造成高空坠落的不安全情况,可采用临边搭设护栏等措施,再搭设安全网来围挡,以防止高处坠物造成物体打击伤害事故的发生。
3.4加强用电安全管理
电线因外部环境影响和操作不当等情况容易发生老化,造成触电事故。因此,在施工现场需要配备专门的安全员来负责电箱电线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按照规范要求等进行定期检查,并采取防护措施。另外,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应进行安全用电教育与培训,提高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按规定规范操作水平,避免因操作不当而产生触电事故。
结束语
预制装配式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问题,不仅严重危害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施工部门必须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对当前实际施工中经常发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相应预制构件的管理,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以此最大程度保证各环节操作的准确性,从而为实际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宏伟.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1):124-125.
[2]马辉,张红滨,王艳娜.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并行施工作业空间冲突识别[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6(2):9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