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分院 重庆 400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忽视生态发展的规律,项目建设进行中考虑更多的是建筑施工的经济利益,环境与生态效益被严重忽视,如水利工程建设、有色金属开采、矿山开采等行为,往往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地质灾害。本文对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建造出了众多的惠民工程,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保障。不管是在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还是在资源开发的过程当中,都应该开展岩土工程的施工建设。
1岩土工程常见地质灾害的类型分析
1.1山体滑坡
此类型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为边坡上的岩土在比较大的冲击力及压力情况下或者在持续地震作用的影响下,土质松动,最终持续性下滑。一般来说,山体斜坡上的岩土比较稳定,没有在冲击作用下不会发生滑坡现象。发生滑坡时,滑体的后部边缘先产生张拉裂隙,之后缓慢滑移,持续较长时间后即可加快滑动速度。此种滑坡破坏方式在岩土工程中比较常见。滑坡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强度很大的地震、骤降大雨、山坡底部冲刷及侵蚀现象明显、岩土工程等的建设中产生的不稳定堆积物等。一般在工程建设切方形成的顺层岩质边坡及较陡坡、大强度降雨多次发生的区域等容易出现滑坡这种地质灾害。
1.2崩塌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的边坡表面岩土体有裂缝,导致边坡分割,形成若干个小岩土体,降低了岩土体的承载力、稳定性,在一定的压力或者冲击力下,这些被分割开的若干个岩土层很容易就会与主要的岩土体分开,形成崩塌滑坡而落在坡下。导致崩塌这一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对资源的不节制开采、破坏山体的基部、堆积物过多等。崩塌的发生受到岩体性质、地貌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一般在坡度50°以上的斜坡上发生比较多,且坡度越大,发生的可能性越大。一些岩土工程建设时不规范就会对山体岩土体的平衡产生影响,积累到一定程度即可导致崩塌发生。根据坍塌的体积可将此类地质灾害分成小型、中型和大型。
2地质灾害的危害
影响时间较长。若发生了地质灾害,对于受灾地区来说,清理是困难程度较大的一项工作,另外在地质灾害产生之后,灾害中出现的废弃物会妨碍重建工作的开展,而且灾害造成的构筑物残骸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灾后重建工作,进而干扰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3常见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简介
3.1工程勘测技术
在进行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想要保障地质灾害的防治效果,就必须在施工之前对施工现场进行细致的勘测工作。在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企业的岩土工程勘测工作水平也得到了更大幅度地提升。在这一基础上,建筑企业就能够实现对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在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在岩土工程勘测中应用的主要技术就是地理信息系统(GIS)。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岩土工程勘测技术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水平,而且能够在勘测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和地层构造产生更加细致的了解,并根据勘测结果制定并执行更加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2工程防治措施
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过程中,需要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进行重点的预防和控制。在具体的工程防治措施方面,首先需要对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这一基础上探究地质灾害的具体防治措施。其次,针对施工现场地质灾害的类型和产生原因,采用结构加固、建立和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进行防治,并根据对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的分析结果对防治措施和具体的执行反感进行逐步完善。在这一基础上,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根据防治方案进行建筑施工,从而保障建筑的整体质量和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
通过工程防治措施,不仅能够提升建筑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而且能够提升建筑质量。因此,当下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在进行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都倾向于通过工程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
3.3地质灾害避让措施
地质灾害本身具有不可控性。在某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单纯依靠工程和生物防治措施无法完全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在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避开地质灾害高发地段,以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在具体措施方面,首先,在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如非必要,应尽量绕开坡度较大的斜坡。如果施工现场的年降水量较大或降水过于集中,则需要在工程允许的情况下绕开所有存在坡度的地段。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强降水等容易引起地质灾害的天气条件,施工单位就需要暂停施工,并在对施工现场做好保护之后及时疏散施工人员与周边群众,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施工人员与群众的生命安全。
4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预控
4.1加大宣传
对地质灾害相关的理论、危害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当地人对地质灾害防控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对地质灾害的预控意识。可通过传统媒体(电视、广播等)、新媒体平台(微信、微博等)对一些以地质灾害为主题的相关资料通过视频等人们更加容易接受、理解的方式进行不断投放。此外,还可组织相关的专家编写一些资料,深入到一些可能受到地质灾害影响的乡镇、学校、单位等进行宣讲,力保全方位提升人们预控地质灾害的意识,尽量降低因人为因素而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
4.2地面塌陷
因为当前人们对于地下资源开展不断的开发,特别各种石油资源以及矿物资源的开发使得地下产生了很多的空洞。再加之人们针对地下城市以及地铁等的建设施工,导致本来就脆弱的土层变得更加脆弱,最后致使地面塌陷的情况常常产生。另外,人口增多导致对地下水的需求数量大幅增多,导致地下水的补充速度落后于运用的速度,致使地下出现了诸多空洞,假如没有及早发现,就将会引起地陷的产生。在地面塌陷的防治方面,需要着重考虑工程在建设过程当中对于地下的支撑,只有把支撑工作做到位,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之上防止地陷的出现。对于地下原有的空洞开展填补工作,避免产生地陷对于人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地下水过度开采产生的空洞,在离地面比较近的位置,开展填补即可;较深的位置要强化对其关注度,防止出现地质灾害,与此同时要准备好应急预案,确保一旦产生问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予以解决。
4.3抗滑桩施工技术
(1)布置抗滑桩时考虑滑坡体的厚度和推力,将其布置在土层薄但是推力小的位置。在实际布置时可以采用单排的形式,如果滑坡体推力很大则采用分段阻滑的方式。严格控制抗滑桩的长度,长度应该超过35m。如果抗滑桩滑带深度超过25m就应该考虑抗滑桩施工的可能性与规范性。(2)保证抗滑桩位置的精确性,如果桩体的位置存在偏差和位移的情况,会影响桩体的稳定性,最终很难满足地质灾害防治效果。(3)桩孔的确定。确定桩孔可以采取2种方式:人工挖孔和机械挖孔。
结束语
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为保证防治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避免对人们造成不便,需要按照相关规范合理进行。按照规范和措施做好防控,降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龚放.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策略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23):1-2.
[2]李洪远.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8):83.
[3]王安.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分析[J].地产,2019(12):168.
[4]张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J].世界有色金属,2019(08):228+230.
[5]张晋源,李鑫.浅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