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摘要: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提升公司运营的物质需求,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对于企业分布的资产进行把控和掌握,固定资产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占比,同时固定资产使用的时间频率过长,分布较广,间接影响企业资金链条的稳定允准,企业应不断优化固定资产的管理个升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文集合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阐述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重要的资金资源,固定资产的规模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实力,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应将固定资产转化为可持续创收的资产项目。但多数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只局限于成本投入的把控,但往往忽略固定资产的综合管理,常常因为管理不善,造成固定资产效益的降低,致使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阻碍,降低对固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率。有些企业甚至出现盲目扩建、加大投资、频繁改建的资产管理,浪费成本的投入,不符合资产优化的标准。
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房屋及建筑物
固定资产主要由房屋等建筑物,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有些大型的企业甚至在海外开设分公司,国内机构旗下也有子公司,因此企业常常新建或者改建旗下的固定资产,或转租和 售卖建筑固定资产等。但对数的企业对旗下房屋资产没有明确数量信息的完善,不考虑企业自身资金周转程度,盲目的进行扩建和改建,有些固定资产甚至同一时间项目进行启动,对已有的资产建筑物无法及时结算,企业的调研部没有真正意义上调研资产在市场的价值走向。
市场调研部对企业旗下的房屋资产,应调研市场的价格和转租的价格,对于房屋的属性 有所了解,包含用途、使用率、房产税、经济价值等,避免盲目建设不必要的房产资产,致使企业的资金链条出现断档。
(二)设备
多数企业的资产为大型的设备,工程类设备占比较大,设备的维护和配置费用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对企业的资产起到增值的作用。但对设备前期的资金投入,在设计时就要计算出后期维护和保养的费用,在后期的报废流程,也要核算报废的最优价值,在日常的生产中,对设备使用的安全性能进行风险评估。
1.缺乏购入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设备的设计上,前期没有完善准备工作,企业设备的生产和投入,最终的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因此在设备的设计上,要针对市场调研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设备生产预算。在设备的配套上,要考虑安全价值、经济价值、使用价值,同时还要考虑日常生产的维护和保养费用,便于新老设备替换的快速衔接。多数的企业在购进设备时,想的是设备的性能是否先进便利,但不考虑自身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在企业的生产上无法物尽其用,造成产率和利用率的降低,设备资产的增加,提高企业管理的成本。
2.使用过程中,许多部门配合不够
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多数的部门不配合设备定期的检查,致使设备的使用率降低,设备不长期使用和维护,造成设备性能的老化,提高对设备管理的费用,降低对企业的经济价值。在设备的管理上,首先缺乏对管理人员技能的培养,面对老化的设备无法检修存在的问题,使一些性能可以的设备提前下岗。其次是设备的检修部门操作不到位,对设备只进行修理,但不定期检查,致使一些设备的性能提前衰退,增加设备购进资产的成本。
最后是各个部门之间没有有效的协调沟通,维修部门、安检部门、管理部门之间对于出现问题的设备置之不理相互推脱,造成设备使使用寿命的缩减,在设备的管理上无法解除存在的故障隐患,加大维修成本的投入。
3.没有对设备的使用效益及风险加以评价
许多企业在设备报废后就尽快出售,之后这个设备在企业运行终止。企业在购入新的设备,又开始了新的一轮设备周转运行活动。其实这里还缺少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设备在企业运行结束后,对设备投入与产出的分析,以及设备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对其风险的分析,如对投入风险、成本加大风险以及闲置无效风险等方面的分析。
二、如何加以完善与提高
(一)房屋及建筑物
对于房屋及建筑物也要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使企业的所有房屋及建筑物都纳入管理系统中来,以便集中管理。另外对于房屋及建筑物要根据不同标准详细分类,对于出租出借的房屋及建筑物要及时确认收入与支出,对于在建工程要经常分析投入与工程项目的进度比例,以此控制建筑成本,对于已建竣工的房屋及建筑物,要及时进行决算并转入固定资产。
(二)设备
1.做好购入前的准备工作
本着新购设备有利于与本企业其它设备配套的前提下,其运行能力与效率超出其它设备,这样有利于企业后期设备的整体配合与运行,也有利于企业整体的检修与操作。另外一定要本着优先配置原则,凡可以内部调剂的,一定优先调剂,也就是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最后即便是购入,也要选择经济效益型设备,选择节能环保型设备,可以减税甚至免税,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响应了国家号召。
2.注意使用过程中的价值管理
设备是资本,它同时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因此它就具有保值与增值的必要。所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就要注意它的保值与增值的必要性。首先在设备投入使用前要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要不断地进行定期培训,以此减少设备的损失,使设备尽量保持原来功能。其次要定期维护保养设备,要定期加以校订设备的各项指标来增强设备的精确性与实用性。
3.强调设备管理中的分析与评价
每个设备从投入到报废出售,都在企业留下了运行痕迹,即使这个过程结束,对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工作还有许多。通过对该设备投资收回、使用价值、经济价值、机会成本等分析与评价,客观地分析企业投入设备的成功与否,这样有利于今后企业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分为房屋资产管理和设备资产管理。对于房屋资产管理,要确定企业旗下资产总体的数量,合理优化房屋资产的配置,避免盲目扩建和改建多余的资产。在设备资产的管理上,要加强设备定期维护检查的效率,加强对检修人员的技能培训,实现固定资产合理优化。
参考文献:
[1]刘朝玲. 浅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00(009):186-187.
[2]刘士敏.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集体经济,2018,000(020):152-153.
[3]杨姝欣.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营销旬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