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宁夏银川 750006
摘要:随着石油开采技术不断提高,探明储层及生产层位也不断加深,许多油田开采油井泵深已超过2000米,属于超深井开采;但由于泵挂深度的不断加深,同时抽油杆断裂故障频繁发生,所以减少抽油杆断裂,才能有效延长检泵周期,提高原油生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超深井;抽油杆;断裂;防断
一、断杆区块生产概况:
2014年起长庆油田采油三厂油房庄区块采油井生产过程中发生频繁断杆,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1.1井深概况:
区域内泵深集中在1800m一2000m,但由于近年来区域内动液面下降,供液能力变差,因此对泵挂进行优化加深至1900m一2200m,杆柱载荷增加,断脱问题突出。
1.2生产参数:
区域内开井834口,平均泵深2053m,冲次3.9次/min,单井日产液5.04m3,日产油1.51m3,
1.3腐蚀、结垢、结蜡情况:
区域内存在腐蚀现象采油井103口,较为严重的58口;区域内存在结垢现象采油井231口,较为严重的86口;区域内存在结蜡现象采油井347口,较为严重的118口,并且随着含水上升逐年增加。
1.4抽油杆使用状况:
区域内在用抽油杆中,D级约占总量的20%,HL级约占总量55%,HY级约占总量25%;
区域内在用抽油杆中,服役5年以内的约占58%,服役5年以上7年以内的约占28%服役7年以上约14%。
二、抽油杆断裂原因分析
2.1腐蚀断裂、偏磨断裂
2.1.1腐蚀断裂
(1)抽油杆在井筒内发生腐蚀,原油生产中地层水富含硫化物及硫酸盐还原菌含量较高,腐蚀性强,从而造成管杆腐蚀。尤其当抽油杆杆体表面的防腐层磨掉时,从而使得油杆腐蚀速度加快造成抽油杆断裂。最后导致抽油杆断裂。
(2)由于起下作业频繁,用管钳或液压钳上、卸抽油杆扣,在现场操作中都会在抽油杆和接箍表面留下刻痕、凹坑,从而导致抽油杆由于应力集中或迅速腐蚀而造成抽油杆断裂。
2.1.2偏磨断裂
(1)由于井斜的因素,油井井深超过600m~800m一般会出现扭曲现象;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和油田开发需要,定向斜井不断增多;地层蠕变造成套管变形,使井段出现弯曲变形。在生产过程中,油管和抽油杆接触产生摩擦,造成偏磨断裂。
(2)下行时的阻力因素,在日常生产过程中,随着泵径的增大、泵径间隙的减小以及液体粘度的增加,当抽油杆底部的弯曲载荷大于临界载荷时,必然造成抽油杆的弯曲变形,引起抽油杆的偏磨。
(3)振动成因,一是抽油杆承受交变载荷产生振动,一个行程振动6-8次;二是上行程时泵未完全充满所引起的液击振动。振动使抽油杆杆发生螺旋弯曲,在接头附近断裂,杆管相互磨损,造成的大部分断裂通常出现在泵上大约130米以内。
2.2疲劳断裂
2.2.1交变载荷下的疲劳断裂
油井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抽油杆产生了非对称的循环应力,当应力循环中的最大应力值超过抽油杆许用的最大值时,经过一定的应力循环次数后,首先在应力最集中的地方(偏磨、腐蚀处、抽油杆丝扣处、应力槽处或抽油杆上缺陷处)开始形成极细的裂纹,然后随着应力循环次数继续增加,裂纹逐渐扩展。当裂纹扩展到使抽油杆不能承受的载荷时,抽油杆就会突然断裂。
2.2.2拉伸频次下的疲劳断裂
当油井下泵深度一定,冲程、泵径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冲次增加,悬点最大载荷不断增大,最小载荷不断减小,造成杆柱所受应力差不断加大,造成杆柱疲劳损坏。所以冲次过大也会造成油杆疲劳断裂。
三、应采取的治理措施:
3.1加强现场监管
(1)加强对抽油杆的储放、保管、运输、吊装、起下井作业等全流程建立规范标准,保护好抽油杆的防腐涂层;
(2)对每口井断脱情况进行分析,核实断脱原因,找出主导因素,有针对性的开展治理;
(3)加强井下作业现场技术监督,对现场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抽油杆停用,防止带病入井;
(4)提升管理,跟踪落实,确保每口井治理对策落实到位;
3.2技术政策调整
3.2.1调整杆柱组合
针对杆柱组合不合理的进行优化:
(1)泵深≤1500m时,按照Ф22mm(55%)+Ф19mm(45%);
(2)1500m≤泵深≤1800m时,按照Ф22mm(45%)+Ф19mm(40%)+Ф22mm(15%);
(3)1800m≤泵深≤2000m时,按照Ф22mm(40%)+Ф19mm(48%)+Ф22mm(12%);
(3)泵深≥2000m时,按照Ф25mm(10%)+Ф22mm(30%)+Ф19mm(50%)+Ф22mm(10%);
3.2.2更换质量存在问题的抽油杆
提高抽油杆钢级,对容易出现断杆的井及时调整抽油杆的钢级,更换不合格油杆。
(1)对泵深超过1500m的油井,将上部300mD级抽油杆更换为HL级抽油杆;
(2)对泵深超过1800m的油井,将上部500mHL级抽油杆更换为HY级抽油杆;
(3)对泵深超过2000m的油井,将上部Ф22mm抽油杆更换为Ф22mm抽油杆;
(4)开展研究抽油杆检测技术,制定旧油杆检测、修复和判废标准,及时更换不合格油杆,严把下井油杆质量关。
3.2.3开展化学三防治理
针对井况复杂,结垢、结蜡、腐蚀严重的井开展化学三防治理,减少生产过程对油杆的损伤。
(1)对于结垢严重的油井,减少混采,防止不同层地层水发生相互干扰,并定期添加阻垢剂。
(2)对于结蜡严重的油井,在井内定期添加清蜡剂,同时管柱组配时添加强磁防蜡器、热洗阀,通过热洗及时清洁0-300m易结蜡井段的结蜡情况。
(3)对于腐蚀严重的油井,在井内定期添加缓蚀剂,减少油管杆被腐蚀的程度,定期开展预检泵作业,及时更换被腐蚀管杆,防止发生管杆落井事故。
3.2.4防磨治理
(1)针对偏磨严重的油井,在偏磨井段添加扶正器。
(2)使用新型防偏磨接箍,防止接箍偏磨造成断脱。
(3)更换多级防磨铸塑杆,将原来每杆3个铸塑防磨块提升成每杆5个铸塑防磨块。
3.2.5开展降载治理
(1)对泵效低、产量低的油井及时进行参数优化,在提升泵效的同时,降低抽油机悬点负荷,从而降低抽油杆负荷。
(2)地面参数优化,降低抽油机循环次数,延长抽油杆使用寿命。
(3)对于液量不足的油井实施间歇开抽,较少油杆振动疲劳,防止液量不足时油杆与油管干磨。
3.3效果和效益
结合以上抽油杆防断治理措施,我们对采油三厂油房庄二区开展为期三年(2017-2019年)的油井断杆防治,故障率由0.49井次/口降低至0.21井次/口,呈下降趋势。
3.3.1减少修井产生的费用
三年内因油杆断脱造成的检泵累计由476井次降低到327井次,按每井次作业费2.3万元计,仅此项就节约作业费342.7(149井次×2.3万元/井次)万元。
3.3.2减少耽误生产原油
按照单井平均每日生产原油量为1.5t,检泵作业平均占井时间为2天计算,多生产原油447(149井次×2天×1.5吨/天•井次)吨;每吨原油约合2000元,共计89.4万元。
3.3.3减少材料成本
三年内减少因腐蚀、偏磨、疲劳断裂造成的油杆更换数量2870根,约减少抽油杆材料成本83.10(277000米×3.0万元/千米)万元。
2017-2019年累计节约费用515.20万元,提高了原油生产的经济效益。
结论及建议
(1)交变载荷、高冲次、泵挂深是造成本区块油杆疲劳断裂的主要因素。
(2)油井含水上升,井下环境恶化.腐蚀、结垢、结蜡和管杆偏磨不断加剧,共同作用导致抽油杆断裂加剧。
(3)从工艺角度出发,合理的采油参数、合理的钢级组配能有效的防止油杆断裂。
(4)认真开展化学三防,能有效的减轻抽油杆腐蚀、结垢、结蜡,从而达到防止抽油杆的损坏和断裂。
参考文献:
[1] 王倩. 塔河油田油杆断裂原因分析及防治[Z].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
[2] 董其宏,牛宗华.抽油杆断裂原因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
[3] 刘建国.刘军.抽油杆失效原因探明[J].油气地面工程,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