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5期   作者:方小琼
[导读] 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文化基础较较差,综合素质不是很全面,特别是在语文知识方面很欠缺,语文方面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很多差异
        方小琼
        湖南省桂东县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文化基础较较差,综合素质不是很全面,特别是在语文知识方面很欠缺,语文方面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很多差异。这既给中职学校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带来了相当的难度,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要培养和造就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以此为促进学生在中职学校所学专业找到良好的途径。
        【关键词】中职语文;中职学生;个体差异
        
        《语文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那么什么是个体差异呢?个体差异是指人们在稳定的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如性格、兴趣、能力、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必然存在着差异,也正是这些差异构成了生活和学习的丰富内涵,形成了生活的多姿多彩。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尊重学生的基础。今天我们面对班集体授课的形式,如何面向全体,关注差异,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
        一、教学的各个步骤要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
        (一)备课时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生活中的课堂是没有彩排的,每一次都是现场直播。而“现场直播”的课堂最具有鲜活性、生命力。当学生心灵开放,思维多向,行为活跃时,课堂定会因不可预测因素的出现而波澜起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吃透:即吃透课标、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这样才能做到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例如在学习《瑞雪图》一课,备课时我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是这样设计问题的:1、请找出描写雪美的句子。2、说说你为什么能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雪景的美丽。可以看出,第一个问题是保底题,也就全班同学必须掌握的。第二个是拔高题。由于我在备课时知道这两题分别是针对哪些同学的,所以在课堂中我将这两题交替进行,这样全班同学都可以参与到学习中来,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个在课堂中表现的机会。
        (二)课堂中调整预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堂中经常会有偶然的因素发生,这些偶然因素会使教师措手不及,造成教学秩序的暂时失控。但是,我们不能回避,也不应回避。相反,若能巧妙地处理不可预测的因素,调整预设,并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定能掀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高潮,激发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沙漠之舟》一课的重点是:理解骆驼的特点,沙漠的特点骆驼与沙漠之间的关系。在备课时我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设计了两组问题:1、请自学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骆驼和沙漠特点的词句。2、请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说明骆驼和沙漠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很快找到骆驼和沙漠的特点,但是在用关联词表示骆驼和沙漠之间的联系时出现了问题,“因此”、“由于”、“之所以——是因为”这些关联词学生比较陌生,于是在教学时我及时调整了预设,先让学生熟悉这些关联词,然后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这些关联词,这样一部分孩子似乎也明白了什么。因此,我认为预设很重要,我们应该针对课堂的生成资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以便能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也因此而更加生动活泼,充满生活的乐趣。
        (三)家庭作业的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例如在学完《瑞雪图》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家庭作业的:1、摘录描写雪美的句子。2、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做。(1)搜集资料,了解“瑞雪兆丰年”的科学依据。(2)学习《瑞雪图》一课的写作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以《丰收图》为题写一段话。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设计问题的时候,目标要恰当,应该稍微超过学生已有的知识,适合每一个学生的、而且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具体的,设计的家庭作业也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这样才能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让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手段的使用要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教学手段是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的。

教学手段使用必须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
        (一)进行“生生对话”关注个体差异
        我在进行识字教学中经常使用“生生对话”的合作学习方式。这样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不是问题了,反而可以成为一种资源。如通过小组之间的比赛,由小组长带领组员自学生字。为此,小组内的各个成员通过“生生对话”来交流感情,互相帮助,互相指导,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了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二)巧用辩论会关注个体差异
        在教学《地震中的父子》一课时,我问道:那位父亲失常了吗?当时课堂中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失常,一种是没有失常。可是我在备课时认为是没有失常,这跟我的预设发生了,怎么办呢?于是我把持两种不同意见的人分成了两个新的学习小组,分别从课文中找出说明“父亲精神失常”和说明“父亲精神没有失常”的语句,展开讨论 在全班进行了一场小小的辩论会。在辩论中,持不同意见的同学慢慢达成了共识,他们认为父亲的行为时失常但如果把他这种失常的行为放在一个深爱着儿子的父亲身上。通过这样的辩论,让孩子们能更深刻地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原来是这样的伟大!更深入的体会了课文的主旨。
        三、评价的角度、标准要关注个体差异
语文课标指出:在评价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所以我们要关注评价的角度和标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评价角度的多样化关注个体差异
评价的角度应该多样化。可以从学生的智力、技能、情感意志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1、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性评价
        如学生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批注时,我说:“某某同学一边读书一边批注,这种方法很好。”还注重评价的指导性。如“能用自己的人语言来回答问题问题很好,但是不完整,如果再加上时间、地点就会更全面了。”学生听了老师的评价后,才可以知道自己的现状是是什么样的,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已达到我们评价的真正目的。
        2、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指导性评价
        如:在学完《丰碑》一课后,我问到:“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一个平时就乐于助人的孩子回答问题后,我说道:“你平时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这样对他的思想道德进行了肯定。另外一个孩子站起来好长时间没有回答问题,我不着急,而是用我的眼神去关爱他,耐心地等待着他回答问题,等他回答出问题后,我说:“你真是一个沉着冷静的孩子啊!”大家笑了,我又说:“我非常明白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感觉你已经做得不错了!”就这样从另外的角度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和指导。
        (二)评价的标准因人而异,关注个体差异
        在评价是不能用同一个表准去评价学生,不能让孩子们横向地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应该纵向地看到自己的发展。
        在读课文时,一个能力比较差的孩子读不好,我说:“你读的已经很努力了,非常投入,希望你能读的更好一些。“当让一个孩子纠正了自己的错误时,我说:“你真棒,一下子就改过来了。”我又说:“今天你真棒,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发言,老师真为你感到自豪!同学们,你们也应该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啊!”这时,班里的同学给了他一阵掌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想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又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滴落到地,露珠就会破碎。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记住这段话,因为教育就是一种保护。我们要保护学生幼小心灵迸发出的每一点火花,只有尊重和欣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才会使所有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桂东县职业教育中心简介】
        2.【语文课标】
        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