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5期   作者:1、庹大贵 2、 刘克绣
[导读]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
        1、庹大贵 2、 刘克绣
        1、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高级小学    湖北省随州市      441300
        2、随州市曾都区洛阳中心学校       湖北省随州市     441300

        摘要: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阅读能力作为学生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但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难免遇到不少的问题,对此,教师必须要充分的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能力作为核心素养中的主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然而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阅读资源的匮乏和教学环境的影响,使得教师必须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传授学生阅读技巧,从而使学生自主的开展阅读,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
        首先,农村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外打工,家中爷爷奶奶等老人或是年事已高,或是被各种家务缠身,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对小学生进行监管和教育,加上小学生身心不够成熟,比较爱玩,种种因素使得学生并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阅读能力也相对较低,甚至达不到平均水准。其次,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最后,农村由于条件因素的影响,缺少丰富的课外读物,不少农村地区仅有一个捐献的图书馆,所包含的书籍也常常不适合学生的阅读需求,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后阅读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也会由于自身原因或外界原因的影响,不知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首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降低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难度,加强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促进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其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整体提升。再次,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从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最后,还能够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并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价值观念,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其他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可借助各种手段、设备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效果也较为显著。而在农村地区,由于学校条件较差,缺乏丰富的阅读资源,教师与学生也相对较为辛苦,这无疑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创新教学方法,掌握相应的技巧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对此,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求知欲,为此,教师可借助一些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准备阶段收集关于雷锋的生平事迹,将其整理成为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在课堂导入环节中为学生进行讲述,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并且通过小故事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雷锋精神,帮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良好品质。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真实水平,对不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使学生掌握略读、细读等阅读方式,端正学生的阅读态度,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合理规划学生的阅读时间,为学生推荐阅读材料,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馆,组织课外阅读小组、读书俱乐部等,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3、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学生在进行阅读活动时,常常只会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课文朗读,但却是过眼不过心,读完后根本不了解课文的内容是什么,这也是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的体现。对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能有效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农村地区虽然教学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但也有自身的优势,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农村蕴含的各种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角色,让学生分别扮演赵王、廉颇、蔺相如和其他大臣等,表演时将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表现出来,灵活的体现人物的语气和情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教学的乐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再例如:教学《蜜蜂引路》时,教师可带来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创设情境,通过扮演蜜蜂、列宁、养蜂人等角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4、合理利用各种阅读资源
        农村小学生由于阅读资源较少,从而限制了阅读能力的提升。针对此种情况,教师一是加强学校图书馆的利用,为学生挑选符合学生的书籍。二是在班级中设立读书角,让学生将自己的书籍分享出来,放在读书角中,这样无疑丰富了阅读资源,学生可以根据需求去进行自主阅读。读书角的设立,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还能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带动全体学生都参与到阅读之中,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语:
        总之,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基础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解决,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阅读资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克栋.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63.
        [2]关月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58.
        [3]曹立峰.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46.
        [4]刘晓燕.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93.
        [5]刘东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7):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