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工程质量管理措施探究 李世民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李世民1 王振扩2
[导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艺术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建筑物使用的材料也越来越环保,不仅要求建筑物的结构新颖多样,而且造型也应当美观大方。
        1、身份证号码:41232619870315xxxx
        2、身份证号码:37152119921208xxxx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艺术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建筑物使用的材料也越来越环保,不仅要求建筑物的结构新颖多样,而且造型也应当美观大方。这种对建筑物的高要求高标准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是,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形势来说,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是影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将针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管理措施
        1 引言
        在建筑科技飞速发展下,新结构与工艺普遍应用于工程施工中,使工程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因施工作业工序众多、环节复杂,一旦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质量通病,不但使建筑功能受到不良影响,还会阻碍建筑物使用。对此,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应用,还应对质量通病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使整体工程保质保量地完成。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质量管理中,需以国家有关部门制度的质量标准作为依据,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措施来保证竣工后的建筑物质量能够达到质量标准的检测要求。由于建筑工程具有投入资金大、施工周期长、建筑物维护复杂繁琐等特点,因此,如何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常常被认为是整个质量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竞争的不可避免和业主的严格要求,质量保障常常可以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在博弈中取得优势的砝码。一方面,高标准的工程建设质量可以提高业主的满意度,为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为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保障;另一方面,高标准的工程建设质量还可以让施工企业减少经济损失,促进施工企业预期经济目标的实现,为建筑施工企业拓展市场提供竞争力支持,所以,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近年来越来越被企业管理者所重视。
        3 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
        3.1 混凝土露筋
        这一病害主要表现为钢混结构内部的主、副筋或箍筋等暴露在表面,未被混凝土覆盖。产生这一质量病害的原因在于:混凝土浇筑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者数量过少,导致钢筋下沉,与模板面相近的位置外露。结构的截面较小,且钢筋密度过大,导致石子卡在钢筋中,水泥砂浆无法充分将钢筋包裹起来,导致露筋;混凝土配比不合理,形成离析,与模板相近的位置出现漏浆;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混凝土漏振、踩踏钢筋,导致钢筋位移,进而露筋;木模板没有事先浇水湿润,吸水粘结过早,在拆模时棱角受损,导致露筋。
        3.2 墙面开裂原因
        (1)水灰比的配合比例缺乏均匀性,从而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2)对框架梁板钢筋位置的摆放缺乏合理性,过于紧密或稀疏等,使得最小间隔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从而影响了混凝土的振捣和浇筑质量,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3)在灌缝位置的梁板以及混凝土之间的紧密性不够,而且也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定期的养护光缆,导致混凝土出现了沉降裂缝。(4)不能合理把握拆模时间,如果沉降裂缝并不是均匀的,而且没有认真清理基层和墙面,在墙面抹灰前其湿润时间不足;由于砂浆配合比缺乏科学性,在收缩过程中就会造成施工进度是不科学的,使建筑主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墙面出现开裂的情况,这样就会直接影响房建的整体施工质量。
        3.3 砌块强度与要求不符
        此类质量病害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多孔砖强度不符,二是砂浆强度不符。对于前者来说,主要可能烧结多孔砖的外形尺寸、孔型等设计均与强度不符,也可能是烧结时火力过大或者过小所致,加上出厂时没有严格检查,由此产生质量病害。对于后者来说,主要是因砂浆强度失稳,砂浆品种混合使用,无法确保墙体抗压与刚度性能,砂浆强度的计量精度受到影响。

在现场配合比方面,该工程没有严格按照重量进行配比,单纯按照体积配比,并以小推车为计量单位,且在雨天砂浆含量发生变化,材料运输损耗等等,导致砂浆实际用量少于规定量。
        4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4.1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在我国建筑市场中,一直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作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标准。因此,在制定建筑工程的质量工作目标时,应当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质量管理规定,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和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在质量控制目标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使整个建筑工程能够达到预期的标准,就必须紧紧抓住质量目标,制定目标开展以及目标到过程控制等各个环节。通过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市相关部门担负起各自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质量管理的职责,从而确保制定的管理目标能够有效地实现。
        4.2 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筛选
        通过对材料的规格、型号以及化学、物理各项指标的筛选,选择出符合建筑工程建筑需求的建筑材料,并且在建筑工程验收的过程中,应当做好二次抽样的准备,从而避免部分生产商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监管单位应当对建筑材料做好抽查、取样、记录工作,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材料进行定期的抽测,从而确保建筑材料符合施工,要求为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4.3 做好竣工后的质量检测工作
        建筑工程竣工后的质量检测是全部工程质量管理的收官工作,虽然相对于整个工程建设过程来讲是已经到了尾期,但质检工作同样重要,因为下一步就要将建筑物交付给业主使用,所以质量管理人员仍然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心理,以防止出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悲剧。一是要做好对薄弱环节和隐蔽环节的复查工作,不留质量检验死角;二是要做好密闭保护工作,防止工程受到外力的伤害;三是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为交付使用打好基础。
        4.4 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监督力度
        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质量通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就必须加强对工程的管理力度和监督力度,并且开展全过程监督管理,从而实现对每一个工程细节和环节质量的良好把控。此外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要有效地提高工程管理的效果和质量,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方式来为工程管理提供可靠的保障。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充分依据制度和法律法规,来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对现有的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和优化升级,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对工程质量通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理。其他相关的工作人员和工作单位也要加大监督和管理的力度,从根本上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
        5 结束语
        结合上述分析,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工作,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关键所在。虽然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质量控制的问题,但是,通过进一步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以及加强政府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直接监管力度,有利于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从而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关键问题做到有效防范,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肖承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关键要素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P.181-182.
        [2]刘彬,刘伟.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13):2346.
        [3]丁希春.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剖析及防治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8(21):212.
        [4]乔书雷.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J].居业,2020(05):151-152.
        [5]宋雨燕,张文秀.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强化措施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14):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