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永甜
如皋市如城光华幼儿园
摘要:幼儿阶段是良好习惯的关键形成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幼儿的心智不停的得到发展,人格也在不断的健全。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在3岁至6岁之间的幼儿正处于规则意识的萌芽期,在这个阶段,幼儿的未能形成清晰的是非观念,具有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3岁至6岁这个阶段是幼儿发展游戏精神的最佳时期,通常情况下,不同的游戏会设计不同的游戏规则,幼儿们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规则,并通过游戏树立社会规范意识,得到道德伦理的启蒙。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教育;行为习惯
1幼儿行为习惯与游戏精神概述
1.1幼儿行为习惯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就是指三到六岁的年龄阶段,而习惯就是一个人的自然反应,一种无形之中反映出来的相对较为稳定的方式与模式。行为习惯是一种通过后天的培育与塑造形成的模式,是可以逐渐养成的行为习惯。对此在实践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的模式与手段对幼儿自身的反应能力以及思维模式进行培育,可以对其思维以及情感等领域进行优化,进而使其形成一个相对较为健康的人格。
1.2游戏精神
游戏精神就是一种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得幼儿回归生活,是一种对幼儿自身特征以及需求充分尊重、在相关游戏活动中提升对幼儿教育价值、性能以及意义的重要内涵,对此,在实践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精神的模式对幼儿教育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而使整体的教学模式与内容同幼儿更加契合。游戏精神与游戏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重点就在于“何种的精神”,并不是“如何游戏”,以精神的视角和精神的特质来理解游戏行为,把游戏视为精神的本质境界,直接反映了生命的态度和生存方式。其内在就是为了有效地缓解各种环境压抑,将生命中固有的生机与活力彰显出来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说此种模式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2基于游戏精神培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
2.1游戏培养幼儿遵守规定的习惯
创设游戏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游戏规则,进一步活化游戏环境。比如在投掷沙包游戏中,教师可以根据目标远近设置不同起点线,起点线为不同的颜色,不同起点线位置投掷命中目标所得分数完全不同。比如红色起点线距离目标1米得1分,绿色起点线距离目标2米得2分,黄色起点线距离目标3米命中目标得3分。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起点线直接标准得分数字,幼儿通过这一过程同时明白了起点线代表的意义,并记住了数字知识。幼儿在游戏结束后可以按照自己所取得的积分兑换小礼物比如各种小贺卡、小红花等,这就是游戏规则。
在游戏结束后开始搜集材料,同样也是游戏的规则。如建构游戏中,在结束游戏后幼儿需要重新归类、分类之前建构用的材料。在收拾过程中,幼儿明白了不同材料需要分类处理,锻炼了幼儿收拾整理的习惯,培养了幼儿自理能力。游戏可以很好的锻炼幼儿规则意识,其契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年龄特征。
2.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我们教师在组织游戏时要重视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让幼儿懂得与人分享,使幼儿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
例如在游戏的过程中,分配三个人一组或者四个人一组来完成某项工作,也可以让幼儿自由选取,教师可以创意性的设计一些教学场景,也可以结合幼儿常看的动画片为题材,例如采用以"羊宝宝回家喽"为主题的游戏。老师把游戏背景介绍给幼儿:“羊宝宝们,天黑了,我们要回家了,可是我们的家被灰太狼抢走了,所以小羊们要学习合作,不能扔下你们的好朋友,让每个小羊都努力进到圈圈里,不然灰太狼会吃了我们的”。在游戏中,我们每一次游戏的时候都会放两个圈,让幼儿一个脚站起来一个脚钻进去,然后互相之间抱着,让幼儿体会到要时刻顾及小伙伴,有合作意识的让每一个幼儿都站到圈内。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幼儿做游戏的时候要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之间相互配合的意识,体会到在合作中产生快乐,特别是在一些集体活动中,因此我们教师要合理正确的使用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道理。
2.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要从幼儿抓起,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要从幼儿的实际生活考虑,很多幼儿大都对“过家家”比较喜欢,这也是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反应,教师在指导幼儿的时候一定要多接触生活实际。因此在选择游戏教学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幼儿的生活越丰富越能体现出游戏的内容充实,这样才能更加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能够在游戏中很真实的表现出来。
例如我们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加课外活动,带领幼儿去参观动物园,观察动物的不同特点和外貌特征,发现它们喜欢吃什么食物。在做游戏的时候幼儿扮演动物角色的时候也会把它们的明显特征表现出来,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多多的提出问题,老师鼓励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引导幼儿做一个善于寻找问题的幼儿,不断的去挖掘知识。
幼儿规则意识的提高、良好行为的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引导,在点滴中重视习惯的培养和训练的。在游戏精神引领下培养小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幼儿心情愉悦,在接受能力和思维活跃能力上都能很好的发展,学会真正的与人相处的合作关系。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丰富游戏的内容,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发现问题要及时的纠正,引导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让游戏教学法在幼儿行为习惯教育中贯彻开展,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会规范,养成习惯,从而达到个性自由与社会化发展的和谐统一。
结束语
幼儿园教育对人类的影响是最为突出的,因为不论是饭前便后要洗手,还是见人要打招呼都是幼儿园时期所学的知识。幼儿园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教育阶段所无法取代。对幼儿来说,幼儿园教育对其今后的习惯、性格、命运影响是非常突出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知到幼儿教育对幼儿今后的行为、成长意义,使幼儿能够获得更加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李芬萍.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2):297.
[2]万永菲.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J].魅力中国,2020,(11):126-127.
[3]陈淑珍.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J].才智,2016,(26):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