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环景观(辽宁)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省大连市 116000
摘要: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所需的环境也会有所不同,但共同点是都有着游戏的介入,这足以说明,游戏在儿童成长中起到重要作用。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极其需要更多地接触自然、结伴嬉戏和与人交流,游戏场地的设计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就对儿童游戏场地的园林景观设计加以分析,设计出适合儿童居住活动的空间,以期为儿童成长提供更多支持。
关键词: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园林景观设计;
户外空间设计中,园林景观设计是重要环节,且园林景观设计的合理性,会直接决定场地功能性、实用性和安全性,这对居民生活及日常娱乐有着直接影响。下文就以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的园林景观设计为例,对其设计要素及功能性加以分析,希望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1、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1.1环境教育
儿童游戏场所的景观可为儿童提供直接接触自然的可能,在游戏中感受自然的美好,进而加强自身的思考认知能力,加强儿童对自然的兴趣。儿童可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衍生各种情绪,转变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1.2审美教育
园林景观设计可让儿童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感受自然界中各种色彩、声音的变化,潜移默化中提高儿童的审美感悟能力。利用环境的变化及配套设施的渲染,可让儿童转变自身的认知习惯,结合实际打破固定思维带来的桎楛,加深审美感知。
1.3情感教育
居住区内游戏场所园林景观设计会搭配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一方面给儿童美的视觉体验,另一方面也为儿童聚集游戏提供帮助,并在游戏中让儿童体会到竞争和失败,感受团队协作的优势,深化儿童情感认知。这样儿童自身素质也会得到提升,为其日后发展贡献力量。
2、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居住区儿童游戏场所的设计一方面是为锻炼儿童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则是为密切儿童与外界的联系,实现思维、眼界、能力的提高。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设计的主要内容,为发挥活动场所的作用优势,应遵循以下原则:
2.1空间足够
不同国家对儿童活动场所空间面积的要求各不相同,如美国要求每人活动面积在0.5-1.6平方米;德国要求在1-3平方米每人。国内虽然没有明确要求,但一般活动场所在0.5平方米每人左右,以维护儿童安全,减少事故发生。
2.2危险可控
儿童的探索欲望和冒险精神突出,所以在游戏场所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注重攀爬网、草垛的科学使用,在满足儿童游玩的基础上,降低危险性,维护儿童生命安全。植物栽植形成围合感强的儿童活动空间,由无刺灌木搭配造型可爱,开花繁茂,叶片柔嫩的乔木组成。
2.3色彩搭配
儿童容易受到鲜艳颜色的吸引,从而激发各种情绪。所以在儿童游戏场所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注重色彩的科学调配,以吸引儿童的眼球,增强游戏趣味性。
2.4以儿童为核心
既然是为儿童提供的游戏场所,自然要以儿童为核心,开展场所景观布置,合理规划设施设备、活动区域、树木花卉等,以加强空间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3、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措施
3.1色彩设计
研究表明,纯度越高、对比效果越强、色调越发艳丽的色彩越会受到儿童的喜爱。所以在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园林景观设计中,要科学考虑色彩元素,以激发儿童的兴趣度,不过在色彩调配中,需注重儿童年龄的变化。不同年龄段儿童对色彩的要求也会存在差异,设计师应按照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合理规划色彩空间,满足不同阶段儿童游戏的需求。如12周岁以下儿童可选择一些艳丽色彩完成景观空间规划和设计,达到吸引儿童眼球的目的;针对2岁以上儿童,可更多的利用自然色,密切其与自然的连接,构建舒适场所,培养儿童的感悟能力。总体来说,在色彩设计中,需参考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色彩偏好,选用1-2种主题色彩,整体色彩应与自然保持协调。
3.2铺装设计
活动场所园林景观设计中,除要注重美观性和自然连接性外,还需对铺装设计加以重视,科学选择铺装材料、规划铺装场所,为不同年龄段儿童提供安全的游戏环境,以达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目的。在铺装设计中,可选择一些天然材料,如砂土、木材、松软草坪等,一方面联系自然,促进儿童综合发展,另一方面保护儿童,减少摔伤、碰伤对儿童造成的伤害。
3.3地形设计
儿童活动场所自然是以平整、无较大起伏的地形为主,减少杂物存在带来的伤害。不过在设计中,也不能完全是平整地形,一是因为地形整平产生的资金损耗较大,二是因为平整地形会降低儿童对场地的兴趣,打消游戏积极性。所以在设计中,可分区域设计,一部分不平地形作为儿童的冒险区,创建多维空间结构,增强游戏趣味性。另外,加入微地形设计还能带来贴近自然的体验,起伏平缓的曲线使场地与山丘等元素结合起来,为自然氛围的营造创造可能。
3.4设施设计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园林景观设计中,设施的科学配备也是提升设计效果的重要因素。设计人员应了解区域内儿童的年龄分布情况,根据儿童特点规划游戏设施。目前我国最常见的游戏设施以组合型和独立型为主。前者以滑梯、训练器械等设施展开设计,后者以摇摇椅、秋千为主。设计中要从安全性角度科学考量,减少急转弯、尖锐结构的出现。在设计中,还需保证设施能够接受足够的光照,且通风效果良好,达到杀菌的作用。设施间要保持安全距离,以免互相干扰带来伤害。
此外,设施设计应遵循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需求,促进其智力、体能的多方面发展。造型设计上,可以模拟一些自然中存在的动植物等,塑造具有趣味性的造型,从而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增加其游玩的兴趣。
3.5植物设计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充分利用灌木类植物营造迷宫效果,增加场所的神秘感,刺激儿童探索欲望。在灌木类植物选择上,需以遮阳、无毒、无刺、柔软类植物为主,树高可控制在1.8米左右,使空气正常流通。其次,鉴于儿童喜欢攀爬的行为习惯,树种的选择可以粗壮、低矮的树种为主,维护攀爬安全性。最后,多利用本土植物,在达到设计目标的同时,也可降低成本损耗。如乔木类、攀藤类植物,前者可构建安全活动场所,保持空气的清新;后者可用来装饰座椅或设施,增加自然韵味。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将植物球应用到活动园林景观设计中,增强活动场所的美观性和趣味性,为儿童提供更多的游戏空间。
结束语:
大力提倡并推进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的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应是将来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和功能完善的重点之一。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从儿童自身出发,科学选择植物类型,合理规划空间布局、配备齐全的游戏设施,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以此展现游戏的趣味性,达到促进儿童各方面良好发展的目的,使儿童有一个快乐充实的童年。
参考文献:
[1]陆璐,郑国全.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园林景观设计研究[J].现代园艺,2020,043(009)
[2]夏欣晨.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园林景观设计调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现代园艺,2019,37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