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青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幼儿园 浙江省 杭州市 311200
摘要:幼儿的天性是玩,缺少趣味性的学习过程无法吸引幼儿参与。幼儿时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能够让幼儿更积极、更主动的参与到与他人的对话、交流过程。语言能力非常重要,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交流有积极的影响。本文将以情境创设为切入点,使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幼儿,使幼儿表现出学习主动性、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效果、教育质量。配合游戏的方法使幼儿时刻凝聚注意力,搭配音乐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幼儿的精神状态,旨在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学习;教学策略
前言:绝大多数幼儿对于玩充满了兴趣,幼儿对于没有兴趣的事情无法主动参与。如果幼儿面对的事情充满了吸引力,幼儿就会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做、主动的想。按照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语言教育中,需要教师创设能够活跃幼儿思维,可以激发幼儿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情境,让幼儿从过去的被动学习变得更加主动。让幼儿从过去的消极学习变得积极学习。作为民族文化基本部分,幼儿成长的标志性体现就是能够流利与他人使用母语交流,这是幼儿发展与成熟的必经过程。幼儿教育需要教师牢牢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切入,探索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诱导兴趣
绝大多数幼儿存在无法集中课堂注意力的问题,为改变这样的问题,使幼儿能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过程。新课的引入需要教师创设情境,从而吸引幼儿课堂注意力,使幼儿表现出学习主动性、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这样幼儿就能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学习《会打喷嚏的帽子》时,课堂上教师可以提问:大家有没有戴过帽子,此时幼儿异口同声回答:戴过帽子。随后教师引导:那么大家的帽子会不会打喷嚏,此时幼儿纷纷表示不会。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出故事。有了这样的铺垫,幼儿能够被会打喷嚏的帽子形象所牢牢吸引,幼儿不再淘气,幼儿表现出全神贯注的心境,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在教师完成故事讲解并提问的时候,可以发现每一名幼儿都有准确记住这个故事。甚至部分幼儿会模仿教师的故事,讲新的故事内容。此时教师一定要表扬具有创新力的幼儿,让幼儿形成成就感、自信心。幼儿语言教育中,需要教师创设情境[1]。有了情景的引导,幼儿就能够认真学习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的智力得到了发展,思维得到了解放,语言能力得到了发挥。
二、巧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阶段,幼儿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幼儿认知世界、感知周围环境靠的是直接感知。对此教师有必要使用直观教学手段,让幼儿能够摸得着、看的见知识。有了浓厚学习兴趣,幼儿就能够顺利牢记与掌握知识。比如在教师带领幼儿朗诵故事《咏鹅》的时候,教师需要先做一些准备工作。教师可以使用大屏幕播放养鹅的视频与画面,帮助幼儿初步了解鹅的生活习惯与形态,使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制作养鹅的小场景,如橡皮泥、小木棒、草粉。如果条件允许,教师甚至可以组织幼儿到幼儿园周围的养殖场参观养鹅的场地、环境,进一步了解养鹅的方式。课堂教学前,教师提前准备一些玩偶或是可动的白鹅玩具。教师一边操作一边提问幼儿,让幼儿说一说鹅长什么样子。此时幼儿就会回答:长长的脖子,长长的嘴巴,有两个小脚掌,还有一个大大的肚子。幼儿在课堂上表现的十分活跃,每一名幼儿都在积极回答问题,为了能够进一步引导与启发幼儿联想知识,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大家看一看老师手中的大鹅和视频/养殖场中的鹅有什么不同。此时幼儿回答:视频/养殖场中的鹅是活的,自己就能动,老师手中的鹅是假的,需要老师操作。此时有的幼儿就会提问教师:老师为什么养殖场养了这么多的鹅/为什么鹅能够漂浮在水面,此时教师需要表扬幼儿的观察能力,善与探究与思考,之后解答问题。课后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模仿鹅的动作和发声方法,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幼儿爱上语言学习、语言对话。
三、动手操作提高幼儿学习效率
正所谓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教育,教师需要让幼儿形成与表现出学习主动性、学习积极性。教师在组织幼儿学习语言知识,养成语言习惯的过程中,有必要使用直观的学习过程。在动手、动脑中发展思维能力,形成自己的知识理解[2]。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设计游戏,动口讲解规则,用脑思考不同、亲自制作玩具。该过程能够很好的调动幼儿参与热情,激发幼儿求知欲望、探索热情。幼儿在这些活动中能够收获技能、经验与知识[3]。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学习诗歌《太阳公公和钟表》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在幼儿已经初步理解了诗歌当中所反映的内容基础上,组织幼儿在动手实践中记忆与理解这首诗歌。
教师可以让幼儿提前拿出准备好的各种道具,比如各式各样的小兔子,随后让幼儿自己将这些小兔子按照动作粘结制作成连环画。此时每一名幼儿都在对比和实践中操作,教师来回走动观察幼儿的创造力与观察力,在合适的条件下为幼儿提供指导,让幼儿想一想,什么时候小兔子应该趴着睡觉,什么时候小兔子会伸懒腰,什么时候小兔子开始学习知识,让幼儿按照自己的经验解释小兔子的每个动作,并将相应的动作与图案放在合适的位置。此时幼儿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幼儿形成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幼儿养成了认真学习的习惯与意识。
四、巧用游戏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学习形式,锻炼幼儿,激发幼儿语言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游戏。游戏中幼儿享受知识,游戏中幼儿积极互动,表现出学习主动性[4]。比如在教师组织幼儿认字的时候,可以配合各种具体物品或是图片卡册一类的道具,让幼儿认识各种汉字,展开配对游戏。如学习认识各种小动物汉字的时候,教师提前准备各种玩偶,课堂教学中,教师耐心的为幼儿解释各种小动物的汉字,比如学习长颈鹿三个字的时候,教师拿出提前准备的长颈鹿小玩偶,此时幼儿能够对汉字建立初步认知。随后教师组织幼儿玩游戏,教师拿出长颈鹿,随后让幼儿自己寻找写着长颈鹿三个字的卡片。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幼儿充满热情、充满挑战性、充满求知欲的完成汉字的学习,增加了幼儿对于汉字的学习热情,保障了幼儿的语言学习效果。
五、运用游戏活跃课堂激发幼儿积极状态
语言教育中,音乐同样也是非常好的手段、非常好的方法。音乐能够让幼儿保持旺盛精力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享受学习乐趣。比如在组织幼儿续编《大象救兔子》的故事时,教师提前准备一些活泼的音乐,不同音乐代表不同动物的出场。随后课堂教学中,每当讲解到某种动物出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播放对应的动物配音、动物音乐。此时每一名幼儿都能够表现出活跃的学习状态与积极性。课堂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故事大概与一部分内容,之后播放音乐让幼儿展开故事里联想。此时每一名幼儿都能够形成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印象,极大的提高了幼儿想象力,保障了幼儿学习效果,开发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六、评价激趣增加幼儿学习热情
不论是什么级别的教育活动,外界的激励性评价总是能够让学习者表现的更加认真和主动。幼儿阶段的孩子,对于教师的认可与尊重更是有着强烈的向往。即便教师的评价十分简单,往往也能够带给幼儿极大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为了提高教育有效性,保障语言教育效果,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教师使用激励性的评价方法调动幼儿语言学习热情,使幼儿能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言学习之中。
教学的时候需要教师予以幼儿足够的信任与尊重,尤其是班级中能力弱、胆小、性格孤僻没有自信的幼儿,更是需要教师使用信任、鼓励的语言开导、教育。这样的方法能够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让幼儿能够阐述个人想法与观点。幼儿感受到了来自教师的信任与重视,幼儿渐渐形成了语言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师需要肯定与认可幼儿的成果,鼓励幼儿主动创造。幼儿所创作的作品全凭幼儿努力,即便幼儿的歌曲、画作并不完美,教师仍旧要尽可能表扬,使幼儿主动探究语言学习过程,形成语言使用能力。
七、趣味活动增加兴趣
幼儿阶段幼儿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此时幼儿有着活跃的思维是很好的语言学习阶段和时期。所以教师语言教育中可以使用语言活动让幼儿表现出学习兴趣。按照幼儿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开导,让幼儿能够表现出积极性,增加幼儿对于语言知识的理解深度和使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用分组形式表演、朗读学习的文本内容。用角色互换的方法能够激发幼儿表现自己的热情,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和教师、其他幼儿的交流过程,消化与理解语言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使用能力,应用能力。
结语:众所周知对于教育工作来说,没有任何资源和素材比兴趣的引导性、激励性效果更好。兴趣教育本就是科学、艺术。语言教育中需要教师做好兴趣教学经验、方法和思路的探索、总结、合理使用,服务语言教育,激发幼儿语言学习热情。让幼儿能够表现出语言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幼儿快乐的学习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够达到高质量教学的目标,让幼儿时刻保持热情、兴趣,参与到语言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郑红利.“1+n”演绎语言的精彩——聚焦语言核心经验,携手片区幼儿园抱团研修案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6):149-151.
[2]陈昕睿.幼儿教师创设支持性语言环境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9(13):88.
[3]景龙泉.浅析《指南》背景下的幼儿英语儿歌与幼儿语言学习[J].海外英语,2019(05):82-83.
[4]周丹凤.论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J].才智,2018(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