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祥义
临沂七中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科学的日新月异发展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契机,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更具活力。将微课教学法引入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在微课及语文课堂的融合下教师可从多个角度进行重难点知识的展示与讲解,进而使课堂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并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效果,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为此,本文将对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微课;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教学过程也逐步实现网络化,因而教师也应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变,以确保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可得到有效满足。高中语文教师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微课教学,并将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达到课程教学效率及效果提升的目的,使学生在微课与课堂相结合的环境中提升自身的学习素养及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高中语文课堂引入微课教学模式的目标分析
1.1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
高中语文课堂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引入,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知识掌握情况也不一致,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不足,因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将微课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夯实语文知识基础,并强化学生在课文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2强化诗词及文言文的学习效果
与其他教学阶段相比,高中语文教材中诗词及文言文的比重有所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进一步提升。应用微课教学法之后,可运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或动画等形式进行抽象诗词及文言文内容的展示,学生对古文字词的理解更为深入,学习效率可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微课的知识点展示方式极为生动与形象,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更为深刻,可降低晦涩难懂知识点的理解难度,也可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1.3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由于缺乏生活体验,部分高中生的作文内容空洞乏味,文章创作不够深入。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可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大量优质素材,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可使之写作内容更加饱满、更具内涵,进而可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策略分析
2.1通过微课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与理解
语文教材设计时节选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但由于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因此,可通过引入微课的方法,强化学生对文本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2.1.1通过微课展示晦涩知识点
实现微课与语文课堂的结合后,可利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难以理解知识内容的展示,可对教材的缺憾之处进行有效弥补,也可使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更加丰富。如《鸿门宴》课程学习时,教师可将《霸王别姬》电影片段加入到微课当中,使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及英雄气魄,在准确把握了人物性格后,再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对角色的把控力更强,对文章的理解也将更为深入。
2.1.2通过微课增强课堂互动效果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学习意识进行有效激发,教师可通过互动了解学习对所学知识点的困惑之处,并根据学生对课文知识内容的理解认知情况及兴趣点而进行微课的设计与调整。如徐志摩的别离诗《再别康桥》,其中饱含了诗人不羁与洒脱的性格,展现了康桥优美的风景,诗词意境丰富、独具特色。然而,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通过阅读而体会到诗词蕴含的意境之美,由于代入感不强,部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过于浅显,对诗词中饱满与丰富的情感体会并不深入。因而,教师可利用微课将诗词中所展示的景象生动描绘出来,在音乐的渲染下带领学生朗诵诗词,并与学生针对诗词展开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进而帮助学生培养起学习诗词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知与理解。
2.2科学设计微课,增强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感悟
将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在文字教材的基础上,实现声音及图像的融入,利用音视频的方式更加生动与立体地进行抽象知识点的展现,进而可营造出与诗词所蕴含意境相符的课堂教学情境。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内容众多,与白话文文章相比,古诗词的学习难度更高,教师可将微课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以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效果。如学习《雨霖铃》一诗时,作用柳永在情景描绘中融入了其离别时的低落情绪,在凄凉秋景的衬托下,将离愁别绪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通过诵读诗句即可感受到其离别情人的不舍之情。教师可利用微课将诗词中“寒蝉凄切”的景象进行模拟,使学生通过微课了解“骤雨初歇”的景象,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到离别时作者的情绪变化,进而加深对诗词内涵的理解。
2.3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传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时受到时间及空间的限制较强,应用微课教学后,时空的桎梏被打破,可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使之思路得以拓展,也可帮助学生对课程外的知识进行丰富与完善。如《雷雨》一课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微课进行相关话剧片段的展示,使学生通过观看《雷雨》、《茶馆》等话剧片段,进一步增强对话剧表现形式的了解,增强学生对话剧艺术形式的认知与理解,不仅使学生的知识范围得以有效拓展,也可使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得进一步提升。在《荷塘月色》一课教学时,教师可运用微课的形式将本文作者朱自清的《阿河》以及《哀韦杰三君》等其他作品展示给学生,通过了解不同的作品,学生可对作者的性格特点进行准确把握,作者在学生脑海中的形象也将更加丰满,同时也可使学生把握《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内涵,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与提升的目的。
结语: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引入,实现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有效融合,可利用可视化与生动化的方式进行晦涩难懂知识内容的展示,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与吸收。高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微课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运用微课帮助学生开阔视眼、拓展知识范围,实现对学习方式的优化与改进,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实现高效学习,进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马若坤.探究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文渊(中学版),2019(4):639.
[2]刘彦.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戏剧之家,2015(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