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艳
临沂沂河实验学校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的教学主要围绕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两个方面展开。基于新时期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新要求,教师必须要及时优化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和方式,并重视起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积极研究有效的能力培养策略,为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一些教师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主要问题,本文就结合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研究可行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小学院校;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传统应试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更加偏重于以考点知识为主,因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一些教师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主要问题。实际上,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师生都是有好处的。从教师方面来说,可以更有目标性的组织教学,因而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对小学生来说,可以使他们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素质,有更广的知识面。另外现在的新教材也增加了阅读方面的内容,因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就结合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研究可行的改革策略。
一、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以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这就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想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集中了才会对阅读产生兴趣。要知道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尤其是针对于小学阶段年龄比较小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教师利用这一点积极为学生营造阅读学习的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就可以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确保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而这就需要小学阶段重视起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积极优化课时结构体系,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而同时教师还应当通过教室的布置方面以及自身的行为习惯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可以在教室设置阅读角,一开始可以要求每位学生都从家里带一本自己读过的课外书籍放在阅读角供其他学生传看。可以是名著也可以是寓言故事。同时对于教室的墙面设置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通过悬挂一些条幅或者名人名言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认真学习。此外,在具体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必须要起到带头作用,可以对课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示范,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以及阅读学习的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优化阅读课堂的开展形式
新时期小学阅读教学工作更加注重于以平等、和谐、互动式的课堂形式为主,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结合新型技术手段丰富阅读教学的课堂内容,让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现阶段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也增添了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些教学课件,或者根据课文内容播放相应的视频资料。
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当中,就可以从网络上收集相应的动画视频,在学生阅读完课文之后进行播放,并可以组织学生分配相应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课堂当中。
同时针对一些历史性的课文,教师还应当注重对文章内容进行拓展,比如《孔子拜师》这一课就可以对孔子的生平成就和人生经历进行详细的介绍。此外阅读教学应当注重于贴近学生的生活,从生活当中的场景或者事件来引入学习的主题,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更好的进行阅读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还要利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产生共鸣。
三、举办丰富多彩的趣味阅读活动
基于小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在实际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教学的方式,举办有趣味性的阅读活动,比如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每组设置3-6个人,并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布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从而掌握阅读的技巧,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体系,并以分组的形式来回答问题,让学生进行竞赛并设置相应的奖励,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小组比赛的热情。在实际比赛时,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结合每位学生不同的个人学习能力,灵活设置问题的内容和难易程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小组竞赛当中得到学习能力的锻炼。
以《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找出文章的主旨,找出文章的主要人物、讲述了什么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作者的感情等等,从而在互动交流过程中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阅读背诵比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体会语文阅读的魅力。
四、培养学生养成自主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不能只靠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课本文章的阅读,教师应当为学生拟定一些课外书籍的书单,并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定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抽查或者让学生写阅读笔记,摘抄书籍当中的好词好句。这样还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技巧,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每位学生建立独立的学习档案,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书籍阅读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总结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情况,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为学生规划阅读学习的目标,同时教师应当擅于对小学生进行表扬,提高小学生学习阅读的信心,从而使他们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结论: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充分分析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投其所好的设置教学内容。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并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需要从教室的整体布置来进行并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模式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表演;还要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从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春梅,唐振兴.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探讨[J].中华少年,2018(8):59.
[2]杨忠臣,曲迎秋.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汉字文化,2018,No.205(11):65-66.
[3]李海燕, 臧玲.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12):132.
[4]陈素心.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 000(020):P.76-76.
[5] 王瑛玲.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第11期
[6] 赵荣琴.探析怎样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能力[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