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童谣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5期   作者:戚丽燕
[导读] 在儿童间进行广泛流传的歌谣被称为童谣,也被成为儿歌,它既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透露着文艺
        戚丽燕
        浙江省杭州钱塘新区向阳幼儿园  浙江省  杭州市  311225
        摘要:在儿童间进行广泛流传的歌谣被称为童谣,也被成为儿歌,它既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透露着文艺。童谣站在儿童的角度,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对事物进行了描述,帮助儿童更好的认识与理解身边的事物。幼儿在学唱童谣的过程中不仅能学到新的与人沟通的技能,而且还能在表达自我上出具意识,这对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童谣;小班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语言表达能力
        童谣作为一种有效的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育手段,能够在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童谣中所涵盖的生活常识、游戏内容、礼仪内容以及情感表达能够为小班幼儿的语言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语言游戏活动氛围,对幼儿形成更多的吸引,使幼儿的语言表达感受能够在内容丰富的童谣中得到增强。此外,童谣中蕴含着大量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幼儿教师将童谣运用于小班幼儿的语言教育,不仅能够促使幼儿能够更大胆准确的表达脑中所感,更能够在幼儿心间播下一颗文化传承的种子,为幼儿综合素养的具备奠定基础。

        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童谣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其中蕴藏着我国大量优秀传统文化,将童谣与小班幼儿的语言教育活动进行融合,能够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切实有效的弘扬。小班幼儿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保持着极大的好奇心,而童谣中丰富的生活内容、游戏内容、礼仪内容等正好可以满足幼儿的这种好奇心,使幼儿能够较为容易的接受童谣学习,并在认识童谣、学唱童谣的过程中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让语言表达思维不断的被完善。当幼儿的语言表达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幼儿在童谣中学到的礼仪内容也能有效的被运用于幼儿的生活。故而,将童谣运用于小班幼儿的语言教育活动,既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有效弘扬的要求。
        二、丰富幼儿语言教育领域课程资源的需要
        幼儿教育的课程资源是幼儿课程建设的基础。幼儿的学习活动大都建立在生活经验上,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到幼儿园接受开始系统化能力培养的时间较短,因此在对小班幼儿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时,需要更加注重方式方法,利用游戏活动去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幼儿教师要将游戏与生活对于幼儿的教育价值引起重视。当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之后,具有浓厚中华民族特色色彩的童谣如果能够顺利与幼儿的教育活动相融合,那么童谣不仅能够成为幼儿教育资源中最亮眼的一项,并且还可以让幼儿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初步的感知,为幼儿日后继承优秀品质、弘扬传统文化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尊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童谣中涵盖了大量的文化、思想、道德以及情感内容,这些内容不仅真实而且具体。小班幼儿的思维有着从事物的表象入手的习惯,这种习惯让幼儿对形象具体的事物更加易于去接受。童谣的语言简短活泼,幼儿不论是理解还是吟唱都是较为轻松的,并且很多童谣都有着强烈的地方特色,与幼儿的生活联系的会更加紧密,能带给幼儿更多真实的学习感受。

因此,幼儿教师将童谣和小班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相结合,能够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感受、体验童谣的过程中被增强。
        
        四、实践流程
        童谣在幼儿园小班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实践主要通过将童谣与幼儿语言教育融合后的教育活动去展开,使童谣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得到传承与发扬的同时,增强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从小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实践分四个步骤展开:前期准备-拟定具体计划-研究实施过程-完成总结。
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时,教师需要为小班幼儿筛选适合的、可学习性强的童谣素材,并将素材按照内容进行整理。小班的幼儿由于生活经验有限,所以幼儿教师应当侧重去挑选以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或是在趣味性上体现的更为突出的童谣,让幼儿去学习。
        教师首先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幼儿们围坐成一个圈,教师在圈外绕着走,一边走嘴巴里一边念童谣,当教师停下脚步的时候,与教师距离最近的幼儿需要跑到圆圈中间,大声的接出童谣的下一句,当童谣顺利被接上后,幼儿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如果幼儿不能及时接上童谣,则可以请求其他小朋友的帮助,直到童谣句子被接上为止。
教师将小班幼儿的童谣语言活动与游戏相结合之后,能够在短时间迅速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童谣的积极性,让幼儿的语言表达有更多锻炼的机会,并且能够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自然的记忆童谣内容,这种方式要比直接让幼儿通过反复多次朗读童谣去形成记忆效果要好得多。

        (一)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通过将童谣与小班幼儿语言教育相融合,不仅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更促进了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幼儿通过童谣,学习了更多的词汇,了解带了更多的生活经验,认识了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这些都为幼儿日后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在童谣学习活动中,幼儿关于认真倾听同伴以及老师说话的耐心明显有了增强,在对事物的描述以及观点态度的表达上,语言更为完整、语意更为明确、逻辑更为清晰,肢体语言也变得更加丰富。
        (二)教师在活动中的成长
        除了幼儿在童谣与小班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相融合的过程中收获较多之外,幼儿教师同样也在活动中得到了成长。很多教师起初对童谣只是初浅的了解,但是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不断的筛选适合幼儿语言发展的童谣,使教师对童谣有了更深的认识。此外,教师在童谣语言教育活动的准备过程中,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交流频次有了明显的上涨,使教师合作教研的意识得到了增强,使整个幼儿教师队伍更加具有团队意识与集体意识。

        五、思考与展望
        为了使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童谣学习的帮助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幼儿教师必须对自身的专业能力更进一步的强化。教师本人需要转变陈旧的幼儿语言教育观念,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童谣语言教育活动的形式,让幼儿的童谣语言学习兴趣被充分的激发,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营造良好的表达氛围。除此之外,幼儿园也需要将童谣对幼儿的教育作用重视起来,支持童谣在幼儿园中的发展,鼓励教师大胆的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上进行创新。幼儿园可以将有丰富童谣语言教育活动经验的优秀教师邀请到园,对本园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为幼儿教师创造更多借鉴优秀幼儿语言教育经验的机会。幼儿园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童谣主题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竞赛,去促进幼儿教师语言教育职业素养的成长,使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有更优质的师资力量去助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