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健美
山东省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二小学
内容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教育不仅要具备知识性,还必须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围绕“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展开讨论,从三个维度出发对之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对优化小学数学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用生活的眼光看待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联系,在降低学生数学学习难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保证数学教育的有效性。数学教学生活化为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思路,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广大教育者应适应时势,积极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效果,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创新。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有效的推动了教育教学发展,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质量一直在稳步提高。然而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流形式未被改变,以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格局未被打破,从细节角度看来,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较多问题,且以如下3点最为严重:
(一)教学观念落后
现阶段,很多教育者的教学观念仍然比较落后,虽然新课改要求教育者应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然而很多教育者仍然只重视知识传授,不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加之教学评价方式仍以问卷考核为依据,教育者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创新难以全面推进,全新的教学局面更难以快速建立。
(二)教学方法守旧
小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然而传统教育教学存在较强的模式性。以传统教育教学落实小学数学教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完全没有自主学习的欲望,甚至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脱离课堂环境、脱离教育者之后,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学习,更不明确数学知识的使用情境,虽然很多学生都能够获得较好的考试成绩,然而学生普遍缺乏学以致用的技能。数学教育向学生授之以“鱼”却没有向学生授之以“渔”,不利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三)缺乏教学互动
当前阶段的数学教育大多为教育者主导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忽视,“满堂灌”教学剥夺了学生表达自身想法的权利,教育过程中很少有师生互动,教育者无法了解学生的知识学习掌握情况,也无法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师生关系淡漠,对拓展课堂教育覆盖也形成了不小的阻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具备极强的现实意义:首先,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实践能力。小学生的生长发育不够完善,贪玩好动,未能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与此同时,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强,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往往有较强的探索欲望。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帮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知到成功,既强化了学生的知识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实践技能。
其次,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帮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伟大作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重视程度。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数学思想、领会数学计算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亦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新课标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换言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能够推动小学数学教育贴近新课标要求。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处于探索实践的阶段,生活化教学还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教育者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也容易遭遇各种问题,进而影响生活化教育的落实效果。
生活化教学为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思路,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应该如何落实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笔者认为应当关注如下几点:
(一)设置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必须利用恰当的内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因此,教育者在落实生活化教学时必须有意识的观察日常生活,要为学生设置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突破课堂教育和知识理解局限,更好的锻炼思维,提高数学素质。例如,在落实“人民币的认识”教学时,教育者可以引导班级内学生表演购物场景,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利用购买商品这一行为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并掌握简单的人民币计算。此举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还能够对加减法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知识体系。
(二)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必须重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要使得学生拥有学以致用的技能,能够合理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实践是数学知识活用的最佳途径,因此,教育者应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实践,并借助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推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发展。例如,在落实“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时,教育者可以为学生布置统计天气预报的课下任务,让学生将天气预报之中包含的元素,如温度、湿度、风力等级等制作成统计图表。再例如,在落实“比例尺”教学,教授平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教育者可以为学生布置“选择适当的比例绘制家庭平面图”的实践任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定理和概念。如此一来,数学知识则能够与学生生活紧密相接,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的具体使用场景,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驱动力,更利于降低教学阻力,提高课堂教育的有效性。
(三)培养学以致用的习惯
学习是一件相对而言枯燥且乏味的事情,如果没有较强的学习兴趣,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数学学习必然会受到局限,学生的数学素质发展也终将难以尽如人意。因此,小学数学教育的生活化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如此,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够获得源源不竭的驱动力,学生的数学素质快速发展,数学知识也才能够为学生的其他科目学习夯实基础。正因为此,在日常教育、课下交流、课后作业安排等方面,教育者均应重视教学生活化问题,要积极深入学生内部,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并选择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渗透相关理念,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科学的拓展课堂教育,以提高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效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借助教学实践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