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郑明远
[导读] 摘要:在高等院校中,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其能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继而提高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们可以身体心理全面发展,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加全面的综合型人才。
        广东东软学院  广东佛山  528200
        摘要:在高等院校中,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其能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继而提高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们可以身体心理全面发展,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加全面的综合型人才。为此,各高校都积极研究体育教学改革相关内容,以期其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学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大纲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模式僵化,形式单一,体育教学由教师为主导,向学生系统传授相关的体育知识、体育技术和体育技能,并进行相应的体育考核。近年来,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1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不具特色
        大多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还是沿用传统的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老旧的教学内容缺乏特色,很难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些公共体育课程,导致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效果低下。
        1.2师资队伍建设
        在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大多体育教师的素质水平都很低,不仅会对体育教学的质量造成较大影响,也会影响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依照现在的师资队伍看来,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相差较大,无法顺畅的进行各类教学活动。体育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告知学生们一些体育相关知识和动作调整,也要为其在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做出一定表率,以自身力量引导学生,引发学生们对体育课程的兴趣,继而促进体育课程的改革。
        1.3体育教学内容缺乏专业性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不足,也使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缺乏一定的专业性,任何一所高校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落实过程当中,都具备其独具特色的体育教学体系,所以在体育教学工作落实的过程当中,不同的高校实际上也会有一定的偏差,这使得体育教学内容会受制于体育教师的素质,体育教师的素质影响到整个体育教学的专业性。而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并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其体育教学内容缺乏专业性。
        2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路径
        2.1落实健康中国建设目标,强化大学生体质健康
        健康中国建设目标是党中央制定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重要内容,来源于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自此,健康中国成为我国重大战略目标,并在十九大等重要会议中多次提及,彰显了党中央对该建设目标的重视程度。而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高等人才储备资源,是建设与发展未来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其身体素质与健康状态关乎健康中国建设目标能够落实。然而,就现阶段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学生整体身体素养处于较差水平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该形式完全不符合健康中国建设目标要求,究其根本,在校大学生参与锻炼时长不足、连续性不高以及积极性不强等因素是影响其身体素质变差的关键。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强制性体育锻炼课堂,是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渠道,其需提升自身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从提高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着手,肩负起落实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的时代使命。


        2.2创新高校体育社团活动
        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树立以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为己任的担当意识”。在高校各种体育社团或协会蓬勃创办与发展的时代,不断对高校体育社团活动进行创新,能有效充分激发社团学生体育学习与运动的创造性与带动性。目前实施较好的方式有两种:(1)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相对喜欢的体育社团,并据此建立“新授课班级”。通过这种把社团与“班级”统一的方式,实现项目技能教学与学生兴趣发展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和运动动机。这种模式适用于体育选修课与部分必修课。(2)班级与社团同步互动教学模式。在不打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根据每个班级与社团活动的实际,组织相关社团与特定班级开展现场同步互动的一体化教学活动。实践中,由于社团学生来自多个院系,组织起来比较难。因此,把同步教学的一个班级或几个班级中某个社团的学生组织一个“社团”小组,与其他学生形成对抗性的体育学习或运动竞赛模式,通过其浓厚的兴趣与相对专业的表现,为其他学生做出榜样,并激发广大学生学习和运动的激情。
        2.3促进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时,只有将理论真正体现在实践里,才能真实体现出理论的意义,若空谈理论,未有实践,则不具任何实践性意义。因此,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时,一定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施,教师们不仅要在教学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也要将这种经验融入下一次教学和教学理论研究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实践统一。
        2.4加强教师素养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要提升教师本身的素养和运动技能的水平,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接受和应用一些人性化教学理念。因为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要时刻想着如何服务学生,只有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满足学生的合理化需求。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保证自己的教学水平与社会要求相符和。同时老师在教学中与学生要处于平等地位,在加强和学生交流中,也要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非常单一,就是运用你听我讲的方式,或者让学生运用模仿的方式进行动作的学习,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当前的体育教学活动。所以,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对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创新,比如可以将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到现有的体育教学之中,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
        总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但是传统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往往只是局限于学生的体育成绩,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导致学生体质不佳。与此同时,传统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方式既局限了教师的教学,又相对桎梏了学生的创造性。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应该有多种实现路径,只有采用多元化的发展方式,才能为教师教学创新和学生的自主提供启发或选择,才能把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教学理想转变为有效提升大学生体质、体育能力与体育意识发展的现实。
        参考文献:
        [1]张路,丁金,康栩烨,等.山西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9):59-61.
        [2]汤攀.“金课”导向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1):158-160.
        [3]陈达春.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5):118,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