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5期   作者:李维维
[导读] 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最主要的科目之一,倍受大众关注
        李维维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夹河中学  江苏徐州  221150

        摘要: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最主要的科目之一,倍受大众关注。课堂就是老师传授知识点的形式。为了让课堂更加高效,学生能学习到更多东西,课堂提问是很多老师所看重的方法。课堂提问方式的不同导致发挥的催化作用不同。基于新课改革下,老师要学习如何在堂上发问,让枯燥的高中数学变得有趣,引导学生去学习。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提问;数学课堂;策略
        引言:
        从大多数学生表现来看,要把高中数学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高中数学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易走入误区。考虑到让学生在课堂中收获更多,必须纠正错误。课堂提问就是教师利用到的方法之一,如何通过提问来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值得再三思考的疑难。修正课堂提问方式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有很大用处。
        一、巩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习中的学生要做学习生活的主人,老师仅仅是这条路径上的指路人,提供行走的方向。但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高中数学学习的知识总体都有难度,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理解是很正常的事。于是为了检验课堂效率,老师会向学生提问。课堂提问是课堂中常有的现象。容易误解的是,学生觉得问题都是老师提出来,本质上是学生更应该向老师提出问题。当学生意识到自己脱离课堂大部队时,就要在那时刻提出来。原因是高中学的数学,前后的内容相互穿插,倘若前面有一小部分没有听懂,这往往为后续的学习带来困难。由此可见,学生自己向老师请教,能高效解决很多问题。
        二、明确提问的目的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提问一直是存在的。课堂提问一般都有检查课堂效率、推动教学进度、衔接教学知识点的作用[1]。然而,会有老师为了敷衍而提问,发出的问题不能引起思考。他们提问的是:“你们听懂了没有?这个知识点掌握了吗?”这些问题只能反应出一些表面问题,并且出于学生所谓面子需要,他们对于自己没有掌握的也只是也会说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些不真实的回答会给老师一种学生都理解了的错觉,误导老师盲目进行下一知识点的教学。而事实上,前一部分的学习不能搞定,后续学习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特别是一节课堂中没能听懂的学生占大多数的时候。最乐观的结果是提问调动了积极性,适当地调节课堂气氛,不让数学课堂只有严肃。学生一直沉浸在严肃的课堂中,精神一直紧绷着,学习更容易疲惫。比如在讲解抽象函数时,老师可以找出一些特殊的函数图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爱心形状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猜测函数图像是怎样的,制造一点神秘感。这适当放松了学生,使一节课堂发挥它的最大作用。老师要知道一节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哪,应该怎样提问才能引发问题,提出的问题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老师要在课堂开始前准备问题,让学生的状态反馈出来。
        三、课堂提问易懂并突出课堂重点
        课堂提问很多时候就是被老师用来检测学生是否理解,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特别是高中数学这门科目。学生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完全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每个知识点之间有着连贯性。这就要求学生在每节数学课都要紧跟老师的教学进程。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对于同一知识点,有些学生可能只需要听一遍就能熟练掌握并运用;有些学生听老师讲解很多遍后才能勉强接受。由于部分学生面对数字就比一般人更加敏感,这些学生相对于大众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点。

考虑到这点,老师的课堂提问就需要符合大众学生的水平。如果老师的问题过于难,那大部分学生就会跟课堂脱节,只是一小部分学生还紧跟老师的教学步伐。类似的,老师的问题过于简单的话,就没有了提问的必要,因为过于简单的问题,失去了提问很多作用。所以为了保证提问的高效性,老师对于学生的水平要知根知底,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自己学生水平的问题,帮助提升数学课堂效率。与此同时,在提问过程中突出课堂知识点的重要性,这也间接地向学生提醒了课堂的重点,需要多加关注[2]。当教师讲解空间几何时,很容易一直强调空间想象能力,但空间几何也需要计算,适当提问学生计算公式来突出课堂重点。
        四、合理评价学生的回答
        学生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后,会很关心正确与否,教师在这时给出的评价会更有影响力。答对的学生理应得到肯定,他们靠着自己的摸索找出了解决方法,学生在获得教师肯定后会变得自信和大胆,在今后学生中勇于自我思考,慢慢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3]。对于答错的学生,教师不能全部否定。不同的是,教师要给予鼓励,因为学生能够尝试着手解决问题就是一种进步。为了保留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不能否定和批评的学生,教师理应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帮助学生找出漏洞所在,是不是提出的问题较难,或者是存在错误。经过老师的揣摩找出不足后,帮助改正就需要老师的参与。如果是简单的计算错误,以及其他类似的问题,教师要强调学习数学过程中计算能力重要性,学生在老师的批评夸赞中前进。如果评价过于苛刻,参入的评价过多的话,学生会失去回答问题兴致,一些学生对回答问题的反抗很可能在批评后形成的。高中阶段又是青春期,会很在意外界对自身的评价,他们试图表现好来满足荣誉感,比较在意在同学边的形象。所以说批评固然有用,但过度的批评不可取,有时候课下的深入交流会比课上的当众批评更有效果。当学生不乐意回答课堂问题时,便会自动忽视,面对提问,没有争取回答的冲动。由此可见,教师安排的提问结果不是只专注于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提问的同时,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只用标准答案去较量,学生能够参与问题的回答就已经达成了某些目标。开展提问时,教师要把握机会,多多勉励学生。
  五、促进学生间的合作讨论
        小组间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思维平台去发挥。在进行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和小组成员进行对比,自己的思考方式是不是有错误[4]。例如在讲解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善于用上一知识点过渡。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考等差数列的求和例子,猜测等比是如何求和。教师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已经学过的方法,用同样的方式是不是也能求出等比数列的和。这就需要学生对前面的学习技巧很熟练,在小组成员讨论中进行探索,在讨论中共同改正、共同进步。小组成员想法不同,要勇于向小组成员表达,这让学生有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之间沟通的素材,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培育出了学生这种小组意识后,在课后的学习中,学生之间也会相互讨论。学生在课后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小组间讨论,学生之间的互动更能展现自我,更易找出问题所在。并且学生共同相处的时间更多,不能及时找到老师解决问题时,与学习伙伴之间的探索是最好的方式。
六、结束语
        数学是高中学习的关键,课堂提问又是数学教学的关键。老师必须明确了解提问的目的,然后在课堂上提问,让提问的作用都发挥出来。课堂都是由老师开始、发展和结束的,学生在课堂只是默默接收知识罢了,但是否真的理解掌握了还是个问题。所以,推进堂提问不能只要求老师改变,这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牛亚栋.基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00(002):P.40-40.
[2]毛启干.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J].科教文汇,2011(07):116-116.
[3]朱勤荣.浅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期):18-19.
[4]张媛媛.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中),2015,000(005):49-49.
作者简介:李维维(1982.12),男,汉族,本科,江苏徐州,中小学二级教师,数学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