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区第一小学 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00
摘要:与新课相比,复习课所包含的知识点相对较多,所涉及的概念相对较多,因此需要教师着重对待,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探索提高复习质量的有效途径,以便能够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从而延长学生对数学知识记忆的时长,为以后学习更加高深的数学理论知识打下坚固的基础。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思维导图的优势,随后从构建知识框架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开放思维两个方面,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应用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前给足准备、课中加强互动、课后及时巩固三条可以实施的有效策略,以求能给数学教师一些借鉴,将其应用在实际教学中,从而实现复习质量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复习课程;具体应用。
引言:复习是指通过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科学的整理与准确的总结,使这些知识成为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框架,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从而达到再次巩固知识升华学识的目标。在小学数学中,复习课程与正常课程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需要老师着重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有效策略,不断探索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程质量与效率高效措施,以便能够敦实学生的数学知识。有无数实例证明,思维导图的正确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使他们在复习数学内容的过程中,能够更有条理,更有秩序面对这些纷杂众多的知识点。因此,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时,应适当加强对思维导图的应用。
1.应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1.1构建知识框架的需要。
小学数学是基础,其中涉及的知识点的概念以及种类相对较多,其结构也多呈现出分散的态势。要想这些琐碎的知识,整理成知识框架,形成完整的体系,绝非易事。此前,有许多数学教师曾尝试运用各种方式,带领学生整理,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效果都不太理想。而思维导图的引入,则可以有效改善这一情况。
思维导图,也叫做心智导图,它会有效利用左右脑的功能,充分发挥记忆、想象等,然后用科学的方法,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完整的艺术再现。也就是说,思维导图的引入,为教师进行组织教学提供了可以努力的方向,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思考的机会。这样一来,教学则可以更好的组织教学,学生则可以在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逐渐理清各个知识点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查自己对于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这将有助于他们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且不断良性循环,逐渐向优秀迈进[1]。
1.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开放思维的需要。
发散思维与开放思维,不单单对于学生现在,对于学生以后也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与开放思维的发展,以至于大多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多浮于表面。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将会打破这一僵局。在思维导图模式下的数学复习,不再是以前以梳理和讲解知识为主,而是引导他们对于所学知识进行各种角度的整理与诠释。由于每个学生思维表达方式不同,最终他们绘画出来的思维导图必定具有鲜明的个性,这将会大大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开放思维。同时,在绘画完毕后,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与讨论,也将会从别人的思维导图中受到启发,如此一来,对于构建知识框架也有了更多的心得,这将会推动他们发散思维与开放思维发展的进度[2]。
2.具体应用。
2.1课前给足时间准备。
思维导图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图形,相反,它是所有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因此需要的时间相对长些。单单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功能,数学教师可以提前一天将任务布置下去,以便学生能够明白此次任务的目标、相关要求等,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构图。
在课堂上,数学教师可以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绘制的图画,并讲一讲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理解,对于其优秀的地方,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表扬,以便学生能够明白自己优秀的地方,从而坚持下去,逐渐向优秀迈进;对于不足的地方,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与鼓励,以便学生能够明白自己的短处,从而想方设法弥补,长此以往,实现数学知识的敦实[3]。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互比较,看看那位同学的思维条理最为清晰,看看那位同学对本章节的知识点掌握的比较牢固,看看那位同学绘制的地方更加合理。通过交流与比较,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等都会得到启发,这将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健康发展。
2.2课中加强互动。
小学生由于经验所限、学识所限等等,所完成的思维导图初稿必定是不足的。而要想弥补这些不足,单靠老师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他们向同龄人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要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动,比如以四人为一组,让组内的同学相互提意见、相互指导等等。等小组成员都完成思维导图时,可以组织两组小组成员进行再次的梳理与补充,以便学生在互动中,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点,还学习了别人绘制思维导图的优势[4]。
比如在复习《长方体与正方体》时单元时,有的同学在构建知识体系时,可能会以标点、画线等去绘制思维导图;有的同学可能会以空间立体图形去设计;还有的同学可能综合了这两种整理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联系与比较等等。对于学生这些极具有个人鲜明特征的思维导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看看本单元的知识点采用何种方式来绘制思维导图是最为好的。
2.3课后及时巩固。
人的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换言之,即便是当初记得非常牢固,过不了多长时间也就慢慢忘记了,因此要想牢牢记住这些知识点,数学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在课后进行及时的巩固。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数学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把自己绘制完成的思维导图拿给自己的哥哥姐姐或者是高年级的同学看看,让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借此来不断发展思维导图的质量,从而起到巩固知识点与概念的目标。教师也可以尝试,让学生归纳和总结两个单元甚至多个单元的知识点,以便他们能够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能发展发散思维与开放思维,为以后学习更加高深的数学理论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5]。
3.结语。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数学复习课程中,可以唤醒学生的记忆、发展学生发散思维与开放思维,让学生不仅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长此以往,实现数学知识的敦实与数学能力的有效提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为以后学习更加高深的数学理论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在数学复习课堂上,教师要在把握学生实际情况与数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对思维导图的运用,以便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等得以良好的发挥,从而对数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孙文能.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178.
[2]陈伊伦.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 000(007):131.
[3]李天飞.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7(04):108.
[4]茆婷.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148-149.
[5]吴志远.小学数学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1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