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调查规划院 内蒙古 010020
摘要:中国是人口大国,但耕地面积却并不十分充足,想要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加强农业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就必须要有序合理地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提升耕地面积。然而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并非一帆风顺,比如在内蒙古地区就存在水土流失、风蚀沙化、水资源不足、地方经济落后等一系列制约因素,必须要采取科学规划、因势利导、合理开发的开发思路,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用地比例,才能使内蒙古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得到良性开发。
关键词:内蒙古;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制约因素
引言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即使是在工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农业仍然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保证农业发展质量、就是保证国计民生,保证耕地稳定性、就是保证社会长治久安,因此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就显得分外重要。内蒙古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承担着稳定粮食价格、保证粮食供应的重要责任。但同时也需要看到,内蒙古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确实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影响了其有效开发,为此对本课题进行研究具有突出的现实价值。
1内蒙古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限制因素
1.1水土流失、风蚀沙化问题严重
内蒙古地区的土壤退化现象比较明显,部分地区存在土地环境恶化问题,内蒙古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内陆,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大风天气较多,再加上本地区土壤多为沙质土,且内蒙古中部横贯一条覆沙带,整体生态条件非常不稳定,给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1.2水资源短缺
内蒙古位于大陆性干旱气候带,降水量比较少,这导致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进而制约着耕地后备资源的有效开发,目前来看内蒙古地区3/4的耕地都只能采取旱作技术进行耕种,而16%的无水草场只能在冬季降雪后才能进行利用,耕地的有效利用率非常低。从中不难看出内蒙古地区水资源的缺乏,但是更加严重的问题在于,仅有的水资源也未能得到最大化利用,农田水利工程质量不高、漏水问题严重,造成了水资源的巨大损失,使本就激化的水资源供求矛盾更甚。
1.3地方经济落后
内蒙古地区的大部分农牧区时至今日仍未脱贫,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难以自给自足,国家拨付的资金比较有限,难以完全解决该地区的贫困问题,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显然有一定的困难性。同时,部分农牧民的文化素养不高,在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的过程中,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新的科学技术,很多耕地仍然只能使用传统的耕地经营模式,产出率比较低,这也给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1.4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合理
内蒙古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问题由来已久,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土地退化的一大成因,不该开发的土地被大规模开发、有开发必要性的土地却未得到开发,比如说鄂尔多斯及乌兰察布等地区不顾实际情况开发沙地坡地,就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2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对策
2.1牢固树立可持续利用观念
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和资产,做好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工作,则能够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今后的工作中务必要尽快建立开发与保护齐头并进的工作思路,绝不能走过去乱开发、重污染的老路。进行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务必要保证开发的整体质量,采取科学性手段对其进行保护性利用,同时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内蒙古地区的耕地后备资源,从而让有限的耕地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2.2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内蒙古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土壤退化、水资源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势在必行。尤其是地表水的应用,值得地方政府根据流域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应根据水资源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分配水资源并进行利用,确保流域生态稳定性的同时,降低土壤荒漠化问题的蔓延速度。另外,还需要对盐碱地、低产耕地改造和合理开发。
2.3完善管理制度
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又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是社会的重点、热点话题。因此,为了避开内蒙古地区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制约因素,必须要尽快完善土地开发项目管理制度,对申报的土地利用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和管理,避免耕地后备资源的浪费。
2.4合理配置农牧林用地比例
内蒙古地区的绝大部分耕地后备资源都存在普适性,即能够根据需求分化为农业用地、林业用地、畜牧用地等,因此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务必要根据不同耕地资源的位置,对其开发利用方向进行有效合理地控制。林业可实现自然物质的快速转化、畜牧业兼具提供食品和有机肥的功能、种植业则能够保证粮食供应的稳定性,有关人员务必要认识到,这三者并非完全独立存在、而是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的有机体,在进行开发的时候要全局统筹、促进协调发展。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开荒种地,而是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对耕地资源进行集约化利用。
结语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地区,与黑吉辽三省相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在人口不断增长、粮食刚性需求不断提升的今天,加强内蒙古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工作可谓是势在必行。面对其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工作人员需要建立土地开发项目单元、提升耕地管理效率,对后备土地资源进行农林牧区的准确划分,并采取科学手段做好整体规划,解决上述一系列制约因素,推动内蒙古地区后备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
参考文献:
[1]李琪,王慧敏,曾巍.耕地后备资源评价中地形坡度指标获取方法分析[J].矿产勘查,2019,10(1):152-157.
[2]尹建雄.浅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及评价[J].现代经济信息,2019,(6):377.
[3]范丽娟.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的思考[J].科学与财富,2019,(12):277.
[4]刘元帅,邓杨琼,代荫.基于耕地后备资源的土地整治布局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