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消防救援队伍参与水域救援行动综合能力提升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蒋挺1 张航2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各类灾害事故的复杂化,给转型中的消防救援队伍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消防救援队伍参与水域救援行动增多,水域救援复杂性和任务艰巨性给救援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带来新的挑战。
        1.湖州市吴兴区消防救援大队  2.湖州市南太湖新区消防救援大队
        摘要:近年来,随着各类灾害事故的复杂化,给转型中的消防救援队伍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消防救援队伍参与水域救援行动增多,水域救援复杂性和任务艰巨性给救援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带来新的挑战。鉴于此,文章就水域救援与传统常规救援的特别进行对比分析,并就水域救援综合能力提升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救援;能力;提升措施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的需求增强,自然灾害事的复杂化,给正在改革转型的消防救援队伍带来新的挑战。原公安消防部队转制后,职责拓展,任务增加。在防灭火和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任务基础上,水灾、旱灾、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救援都成为主责主业。就水域救援而言,近年仅从新闻报道了解,平均每年就有数千起,由涉及台风水灾的,也有涉及人为因素,灾情事件异常复杂,也多次导致消防救援人员的牺牲。作为消防救援等应急部门面临的新课题,消防救援部门必须重视对水域抢险救援工作的研究与调查,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配备更加齐全的救援设备,加强救援人员培训教育,全面提高专业化水平,以更好地完成水域抢险救援任务。
        一、水域救援的类别及其特点
        1.溺水事故救援。是指参与游泳溺水、不慎落水、自杀性溺水、翻船落水、意外落水等情况的营救行动。人员溺水后由于水流变化、报警时间晚等因素,被救者位置不容易确定,救援难度大。此类事故处置时间紧,抢救困难,根据医学方面的经验分析,溺水者最佳抢救时间为落水后15分钟内,如不及时得到有效抢救,生还的可能性很小。
        2.内涝灾害救援。是指受强降水天气(如台风、暴雨等)的影响,部分城市、村或老旧社区由于排水设施无法满足排水需求而造成内涝情况的救援。通常会造成路面局部积水、地下库室被淹等情况,此类救援人员疏散量大、转移物资强度高,救援时间长,需在事发地党委政府统一协调或指挥下,会同先关部门共同实施。
        3.围堵堤坝救援。是指雨季、汛期内,江、河流经的城镇、村因水位上升发生堤坝溃堤的险情,造成城镇、村庄或农田被淹情况的救援。如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消防救援队伍作为抢险救援的“生力军”,在上级统一调度下,先后多批次跨区域开展救援行动,此类救援持续时间长,参加人数多,体力消耗大。
        4.孤岛营救。是指因持续暴雨、上游水库泄洪等引起的水位猛涨导致人员被困孤岛情况的救援。这类救援行动往往发生在旅游景区,如浙江湖州等地,经常发生暴雨导致局部山洪,导致一些游客被困,还有一些游客冒险探险造成的事件,这类救援时间紧迫,但是往往因为水流湍急、受地理环境影响,器材装备发挥作用不明显,救援难度较大。
        二、我国水域救援现状分析
        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体制改革以来,各地开始为基层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队伍救援在水域救援方面设备增加预算,为鼓励水域救援力量的壮大,江南水网地带的消防救援队伍也添置更多的水域救援配套设施,除一般照明设备、冲锋舟、救生衣以及橡皮艇外,还讲绳索、无人机等技术运用到其中等。如浙江省北部某消防救援支队今年专门邀请国际著名水域救援团队,开展了湖面、河流多种形式的培训实践。除此以外,还借助激流实地训练等方式加强对消防员的培训与教育。尽管如此,由于此项工作的起步相对较晚,已经影响到水域抢险救援行动综合能力的提升速度。目前,我国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抢险救援行动综合能力水平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造成我国涉及水域事故事件亡人数较多的原因很多。
        1.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民群众对于溺水等事件自救认识不足。而且针对一些偏远地区的青少年来说,并不能够掌握水域救援或者是自救的知识。学校、家庭在这方面的教育虽然开展了,但效果并不明显。


        2.人民群众在涉及水域安全事件中存在盲目性,群众自救互救得机制没有形成,一般社会群众会游泳的比例虽然增多,但对一般的涉及水域的救护知识匮乏,更没有实践经验和机会。
        3.我国有很多水域救援的组织属于民间性质。救援行动综合能力参差不齐,虽然一些民间救援力量自发接受系统化得培训,也配置了许多高端的救援装备,但由于人员大部分系兼职,很难再第一之间调集参与救援,缺乏统一的理论和机制。
        三、提升消防水域救援行动综合水平的措施
        1.优化对水域救援人员的培训与选拔
        水域抢险救援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果施救人员尚未进行专业训练,便盲目地开展救援工作,那么极有可能自己也成为被救援的对象。所以,消防救援队伍要除力量要强化从社会面、退役士兵中从而挖掘到更多优秀人才,更要加强队伍人员考核与训练,充分完善人才选拔机制。要根据个人专长以及特点,对救援进一步确定分工。例如,进一步确定滑索操作员、冲锋舟驾驶员以及水下潜水救援员等。在此基础上,开展更为专业的考核以及训练工作。组建优秀的水上应急抢险救援团队,要定期在实战条件下,积极开展水域抢险救援演练,从而使得水域抢险救援的战斗实力大大提升。
        2.完善消防救援队伍参与水域救援有关的制度机制
        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型以来,已经参与了大量水域救援行动,也付出了代价,因此急需建立起一套符合消防救援队伍实际情况的水域救援行动制度和指南,强化与相关部门和社会联动力量的磨合,真正建立起以消防队伍为主要力量的水域救援机制。特别是在机制中要在进行责任划分,明确水域救援行动的原则、条件、行动要素、安全防护、免责问责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行动指南,并通过训练、演练和实战,不断的完善和丰富,不断的修正方向和优化措施,真正建立起一套严密、完善的水域救援制度机制。
        3.科学论证和完善水域救援装备的配备标准
        应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和救援形势,制定相应的水域救援装备配备标准,水域救援装备一般可分为四类:一是水面救援装备,如一般静水所需配备的救生杆、救生衣等,还有较为专业的开放水域使用的水上抛投器、漂浮绳绳包等;二是冰面救援装备,如般有水面救援头盔、颈部绑带、拖拽式救生衣、充气冷水救援服、充气浮桥等;三是洪水救援装备,如救援网、水上抛投器、充气救援筏等;四是潜水救援装备,如干式或湿式潜水衣、浮力背心、气瓶、无线水底通信系统等。
        4.普及水域遇险救援自救互救知识
        大多数溺水事件是偶然发生的,所以水域遇险事件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这就导致在救援的过程中,消防救援部门和民间救援力量可能不会及时的到达事发现场。很多热心的人民群众会自发地进行水域救援工作,但是由于人民群众掌握的救援知识是不足的,这就导致水域救援工作存在盲目性和自发性。在救援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一人溺水,多人救援的局面,并且造成更多人溺亡的现象。所以一定要加强对水域遇险救援自救互救知识的普及,通过扩大宣传、优化学校教育,开展公益培训实践等形式,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水域遇险救援自救互救知识的了解,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救援,降低人员伤亡的概率,更好的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和谐氛围。
        参考文献:
        [1]邵薇.消防部门水域救援能力提升的几点思考[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7,35(6)
        [2]王鹏飞.重庆合川消防组织开展水域救援演练提升部队战斗力[J].消防界,2018,004(008)
        [3]陈骏华,盛超.内河急流水域救援技术探讨[J].中国应急救援,2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