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籍善本的修复与收藏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杨洪飞
[导读] 摘要:古籍善本属纸质类文物,因各种原因,致使古籍受到损害,如虫蛀、霉烂、污渍、脆化等。本文主要介绍古籍善本的修复工序流程与收藏。 关键词:古籍善本;修复;收藏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绚丽多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古籍善本就是其中一部分。书籍是知识的载体,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思想交流、文化积累的重要依托。大量珍贵的古籍善本流传至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摘要:古籍善本属纸质类文物,因各种原因,致使古籍受到损害,如虫蛀、霉烂、污渍、脆化等。本文主要介绍古籍善本的修复工序流程与收藏。
        关键词:古籍善本;修复;收藏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绚丽多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古籍善本就是其中一部分。书籍是知识的载体,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思想交流、文化积累的重要依托。大量珍贵的古籍善本流传至今。因各种因素,造成古籍善本如发霉、虫蛀、水渍水印、纸质脆化等。如何使其面貌还原,完好如初,得以更佳的收藏与保护,笔者拟就古籍善本的修复与收藏保养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古籍善本的修复措施
        1、观察
        古籍善本从库房提出后,首先要仔细观察书籍的残破情况、装帧款式,书籍的纸张,然后根据书籍具体残破程度来制定修复方案。古籍善本虫洞、缺损部分要找出与古籍善本相同或近似的纸张作修补材料。修补的旧纸找不到,可以采用新纸通过做旧的办法来完成。选配修补的材料一环很重要。
        2、清理
        在拆书前应将书的每页用铅笔记下原书顺序编号,以免书修补完毕后还原时容易搞错,也利于书籍修补后方便装订成册。接下是将书籍拆开,清理书页。书页有虫屎的或其它脏物,可用马蹄刀将虫屎去掉。
        3、修补
        古籍善本的残损情况是多样复杂的,一般都以虫蛀为多。有的虫蛀严重的象网状,修补这样的书页必须采取托裱法来补救。整张书页托裱一层纸,上墙绷平。如书页是局部虫洞,采用修补法,有洞补洞。方法是用毛笔涂浆糊在虫洞的四周,然后将撕好的纸帖上去,再用湿毛巾擦去多出的浆糊,再用马蹄刀将补洞处多出的纸去掉。补洞边缘的宽度为0.25---0.3cm为佳,修补书页的浆糊最好是当天用当天冲(煮也可)。书页修补后可放在干净的桌面上凉干。
        4、压平
        书页修补晾干后,可用喷壶喷水润湿书页。喷水时喷壶可调节雾状为佳。之后将每页书籍平整地放在一张干净的白纸中。迭放之后,盖上一张干净的白纸,然后用压书板压(书板上加铁件、石头等重东西),待压一、二天后,将书页翻转过来压。经过反复的重压后,书页会变得平整。经过修补过的书页补的地方会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必须用平锤在凹凸处锤打。锤打时不需用力过大,以免造成书页纸张损伤。
        5、压紧
        书页经过多次重压、锤平后,有的书页经过托裱、补缺出现补料长出书页。将多出的裁掉,将书页折齐复位。折页时注意按原折线为准。整册书页折完将用压书机进行压实。如古籍书页多的,一册可分成几份来压。薄的就按一份压,目的是使书页紧实平整。压书时间,天气干燥三至四天,天气湿润五至七天。压实后的书页,在合整时必须松页,查看有没有书页黏在一起。黏合的书页必须纠正好,然后按铅笔写的编号顺序合成。有的善本缺少副页的,必须补齐,然后装订成册。
        (二)古籍善本的收藏保养
        1、古籍防虫
        古籍善本修补完毕后,成套多册的应配好书套,放入书柜。古籍善本印制离不开用纸(宣纸、棉纸、麻纸、湘纸等),这些纸的原材料都是植物树皮、草茎、竹子等原材料制成。纸具有纤维松散、收水性能佳的特点。

但纸张也很容易遭受害虫的破坏——食蛀。尤其一些珍贵书籍原装本,一旦被害虫食蛀、破坏,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常见的书籍天敌是烟草甲、蠹鱼。烟草甲,长约0.4厘米,体弯曲,淡黄色,近圆筒形。多皴皮,喜欢在书籍中蛀食打洞,自身藏于洞内而得保护。烟草甲害虫对古籍善本的危害较大,被蛀食过的古书出现许多大洞小洞,严重的变成筛状,甚至全部被毁。但烟草甲的生命力很弱,只要药物到达它的藏身之处,它便会死亡。蠹鱼,学名毛衣鱼,属原始无翅昆虫。成虫长0。9厘米~1。3厘米,背面覆浅灰色鳞片,腹覆白色鳞片,体型由头至尾逐渐细小,尾部有三根长的尾须,触角丝状,长1。1厘米~1。5厘米。喜食蛋白质、淀粉、纤维等物质。尤其对古籍的危害较大。蠹鱼性喜潮湿、温暖、怕光,爬走敏捷,生命力极强。
        根据虫害的生长繁殖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第一,控制古书库房内温度、湿度的变化,营造有利于书卷保存的环境。在有可能的条件下,温度控制在10~18度之间较为合适,这是害虫难以繁殖的温度。相对湿度控制在50%~65%之间,湿度低于50度,过于干燥,容易对古书造成物理性的破坏。时间过长,会造成干裂损坏的危险。有条件的可购置器械设置将库房装备完善,以营造适应古书保存的环境。第二,选择干爽、通风、光线好的环境存放书柜,防止古书受潮。第三,利用药物的毒性或挥发的特殊气味杀死害虫而使害虫不敢接近,从而达到驱虫目的。书柜里一旦发现有虫害后,应立即采取措施,转移书籍,清除虫害,对存放的书柜、箱子也要做彻底的消毒,以保证古籍万无一失。
        二、古籍善本防霉
        霉菌和害虫一样,是古书中最为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敌人。纸张一旦受潮,容易产生霉变。霉菌无处不在,霉菌的孢子大量散布在空气中。要将书保存在无菌的环境中,一般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如果了解霉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便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抑制,达到保护古书的目的。
        霉菌在温度20~30度之间,相对湿度75%以上时繁殖较快,而75%的相对湿度是其大量繁殖的临界湿度。当相对湿度上升到80%~90%时,已很适合多数霉菌的生长繁殖。在湿度达到95%左右时,霉菌生长繁殖非常旺盛。而当温度在18度以下,相对湿度在65%以下时,霉菌则不能正常发育。温度降至10度以下时,霉菌便不宜生长。温度降至4度以下,霉菌便停止生长,但不会死亡。对天然纤维有较强的分解能力,并能产生各种色素,因此对书危害较大。由于空气中充满了霉菌孢子,因而书表面不可避免地会附着上这些孢子。霉菌处在孢子状态时,肉眼不能发现,条件不适合时也暂不繁殖。一旦条件合适,孢子便会发芽长出菌丝,继而形成各种状态的菌落。菌丝的顶端逐渐生出各种颜色的孢子,致使菌落出现绿、黄、青、棕、橙、粉红等颜色。
        根据霉菌繁殖的特点,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库房温度、湿度,营造有利于古书收藏的环境。控制温度特别是防潮仍是古书收藏的关键。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将温度控制在10~18度之间较为合适,这是霉菌难以繁殖的温度。利用低温对纸张中有害微生物冷冻,从而达到杀菌的方法。低温冷冻确实能杀死一些有害微生物。如将温度逐渐下降到冰点,菌体细胞原生质内的水分就会形成许多小晶体,破坏原生质的胶体状态,并机械地挤压或刺伤菌体细胞,造成菌体破裂死亡。但是一般低温只能抑制有些霉菌的生长,而不能杀死霉菌。据资料介绍,美国某图书馆曾用冷冻法灭虫,条件是在零下29度下冷冻三天才能使虫子死亡。而霉菌比虫子顽固得多,要使霉菌死亡需要更低的温度,作用时间需要更长。相对湿度控制在50%~65%之间,霉菌便会失去正常生长发育的条件。而相对湿度上升到68%时,如果湿度适宜,霉菌就有生长繁殖的可能。所以古书收藏的小环境一定要控制在霉菌无法繁殖生长的温度、湿度范围,这样古书就不会受到霉菌的侵蚀破坏,起到保护的作用。
        古籍善本的虫害治理是许多博物馆、图书馆收藏机构保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预防虫害的发生,避免蠹鱼、烟草甲对纸质文物的破坏。众多的馆藏单位、部门都采取了多种防虫措施,综合利用物理、生物、化学等方式控制虫害的发生。随着科学不断发展,国家对文化文物事业的重视,相信今后有越来越多的方法和手段,为纸质文物古籍的保护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衍成著,《馆藏古书画的收藏与保养》,出自《广西博物馆文集第六辑》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9年8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