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心灵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西方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麦克道尔也不例外,身心关系问题也同样受到麦克道尔的关注。心灵本身不占有空间、是个人内在的,而世界却具有公共性质,不同性质的两者之间是如何发生关系的?麦克道尔借鉴吸收了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等人有关第二自然的观点,提出第二自然是人们长期共处于同一生活实践中,经过教化而获得的理性-概念能力。
关键词:第二自然;麦克道尔
麦克道尔是当今世哲学界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心灵哲学及伦理学方面的建树使得其在学术界颇负盛名。国外学界对麦克道尔思想的研究开始较早。国内相关研究开始较晚,当时对麦克道尔的研究虽然较多,但是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原因,具有影响力的成果却不多,国内学界对麦氏思想的研究深度及广度相比国外有所欠缺。
麦克道尔迄今为止共有两部专著以及四部论文集,但是在国内,麦克道尔的重要著作只有《心灵与世界》这一本书有汉译本,同时对麦氏的专题性研究总体来说较少,仅仅是进行研究相关问题时,对其有部分涉及。因此,本文重提麦克道尔的第二自然思想。
一、第二自然思想的提出
心灵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不断被人们关注的问题。不同时代,人们对它的的关注点不同。古希腊时代人们关注人的生死和本原,这一时期,心灵与世界的关系问题表现为本体论问题;到了近代,宗教发展迅猛,限制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哲学的地位与神学相比并不占优势,这一时期,心灵与世界的关系问题表现为身心二元论。
《心灵与世界》(mind and world)是麦克道尔于1991年在牛津主持洛克讲座时进行演讲,将演讲内容编辑成书,并随之出版,在书中阐明了他对心灵与世界的关系问题的立场,并极具原创性地引入第二自然,以解决心灵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反响。
既然有第二自然,当然是有所谓的第一自然与之相对应的,麦克道尔认为第一自然生来便有,第一自然指的是动物与人类之间共享的一种能力,对事件的机械回应的能力,但只是一种潜在的概念性的能力,并不具备现实性的实现能力。
二、第二自然的内涵与产生
(一)第二自然是一种理性--概念能力
第二自然是麦克道尔调整理性和自然关系的重要工具。
麦克道尔认为人类的第二自然不是人生而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教化中形成的,但是因为人类具有产生第二自然的能力,同时这种能力能够通过教化变为现实。使得人类脱离了动物的本能性,教化使人拥有了相比于动物某种更高级的东西,于是我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自由的选择某种生活。麦克道尔的第二自然,更多指的是一种理性--概念能力,使我们能够反映合乎理性的要求并付诸行动,这也是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最重要的区别。第二自然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实践智慧就是指的他的第二自然,一旦人类获得理性,也便拥有了自由,因为拥有理性的人可以有选择性的决定自己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也可以选择积极应对或者消极处理,而不像动物那样依靠本能机械的去做一些事,对自然界的情况作出反应,人类可以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二)第二自然通过激发产生
在向我们分析了第二自然的含义后,麦克道尔更进一步向我们阐释了它的产生。麦克道尔认为,人类本身就拥有潜能,这是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而这种能力可以通过教化被激发。麦克道尔认为教化是促进第二自然形成的关键因素。
“教化”使得人们从自然的逻辑空间上升到理由的逻辑空间,并且同时拥有了概念能力,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摆脱了单纯的动物性。麦克道尔颇为推崇伽达默尔关于教化的分析。而且承认自己对第二自然的理解也是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伽达默尔认为教化不仅仅指的是对天赋的培养,更是对普遍性的追求,通过教化使人之为人。
但是教化能够进行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必须要在同一个语言文化共同体中。是采用一种维特根斯坦似的方式来解读,对自然与理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新的梳理。“语言”在第二自然的教化中承担关键因素,在此需要强调,“语言”并非是用来表达我们思想的工具,而是作为能理解的存在。这里的语言是心灵与世界进行关联的中介。语言从人的思维中产生,同时又光照人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中所在的一切事物,所以,语言与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具有彼此赋予意义的关系,是相互成全的,因此人与自然之间不存在二元分割,是一体的。
三、第二自然的意义
麦克道尔所推崇的第二自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哲学历史上长期以来关于理性与自然之间的争论,消解了二元论的鸿沟,强调经验的概念化以及主张经验主义一元论,这有效的回答了近代以来盘踞在哲学家心中已久的心灵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之所以重提麦克道尔的第二自然思想,是鉴于麦克道尔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不同于其他哲学家,它不是就其中任何一方的观点立即站定进支持亦或是反对,他更多采用的是持一种中立的态度来对待理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麦克道尔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重构自然的概念,对长期以来理性与自然的紧张竞争关系进行了调和。结束了自然主义与膨胀的柏拉图主义之间的摆荡。平和地消解了争论已久的先验性忧虑。以往二元论思维下,由于排除了自然领域内的意义与价值,而引发了一系列困境,第二自然使得自然重新纳入理由空间。较为完美的解决了近代以来因理性与自然的对立而引发的难题,平息了围绕他们产生的诸多问题。
麦克道尔聚焦语言作为激发人类第二潜能的关键因素,认为语言是在人的思维的影响下而产生,同时一直秉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一体化,并非是二元分割存在着不可跨越的鸿沟的理念,二者之间根本不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以这种角度来看,因为我们并不像自然主义所主张的那样,是站在自然之外去看这个世界的,我们并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是真正的参与到自然之中的,哲学角度来说化解了身心二元论的矛盾,现实的延伸角度来说,更柔和的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约翰•麦克道威尔.心灵与世界[M].韩林合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4:1.
[2]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89.
[3]戴维森.真理、意义、行动与事件[M].牟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242.
[4][德]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M].夏镇平,宋建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5]王华平.心灵与世界——一种知觉哲学的考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吴胜锋.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的二元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13.
[7]黄克剑.心蕴——一种对西方哲学的读解[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8]王增福.经验、概念与自然——麦克道威尔哲学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9]孙明.麦克道威尔“治疗哲学”述评[D].天津:天津外国语大学,2014.
[10]王增福.麦克道尔视阈下考察理性与自然关系的四种进路[J].北方论丛,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