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杰媛
中职教学会201840课题组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加强互联网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一直是探索的问题。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通过对中职校师生运用新媒体和自我关键能力的现状调研,搭建微信订阅号平台作为桥梁,突出关键能力的职业特点,整合资源,激励主体训练愿望,不断提升中职生关键能力。
关键词:新媒体、关键能力、中职校生、桥梁
一、问题的提出
任何时代的教育发展都会受到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在这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在生产、技术一线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等文件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均提出改革要求,并强调中职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就业能力、创业水平和职业发展。近年来新媒体迅猛发展,广泛、高频的运用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但是如何为学校教学服务,较好的提升中职生的关键能力确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二、概念的理解
(一)新媒体。德国,梅滕斯于20世纪70年代在他的论文中首次提出“关键能力”,并系统指出“关键能力是由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学习技能和思维能力、独立性与责任感、承受能力。”,其研究领域主要是职业教育,成为了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依据与政策主张。之后德国学术界,雷茨(Reetz)和劳尔.恩斯特(Laur-ernst)等学者积极推广研究了关键能力,认为关键能力包括社会能力与个性能力。因此,关键能力是一种与纯粹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在潜移默化中能间接的提升专业能力,并影响着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性能力发展的统称,对职业生涯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关键能力。在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和运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就说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为新媒体。因此,新媒体(New Media)是指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简单说:新媒体是一种环境。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移动媒体。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他自身的特点也逐渐明朗化,第一,传播数字化。第二,传播方式由单项传播变为了双向交流、多项交流。第三,传播对象有针对性。新媒体在面对多样的受众群体时,能够细化而向有特点的用户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第四,传播门槛不高。新媒体成本较低,更利于运用实施。
(三)新媒体与关键能力的关系
新媒体特点与关键能力的契合点。关键能力培养的是学生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如,分析处理信息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等。新媒体自身特点为:信息传播、多项交流、数字化传播等。两者间有着较多的契合点,如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就可帮助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而人际交往能力、分析信息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新媒体。
新媒体对关键能力培养的可行性。中职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是以课程教学、社团活动和校企合作活动为载体,新媒体的使用在提升教学、活动质量的基础上,可较好减少经费、场地、时间带来的限制,并强化社会性特点,使教学和活动更接地气,更接近职业需求,更突出关键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新媒体视域下中职校生的关键能力测评现状
笔者以昆明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师、校企合作企业职员(以下简称企业职员)为调查蓝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方式对新媒体视域下中职校生的关键能力现状进行新媒体使用现状、关键能力测评现状、关键能力测量评价三个维度,16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数据,并归纳分析了中职校生在新媒体视域下的关键能力现状。
(一)新媒体使用基础较好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一种传播和沟通新环境,在问卷调查中发现中职校学生、教师、企业职员每天都有稳定的使用时间基本保障在每天1—3小时,并在借助新媒体进行学习都有较好的前期接触,其中学生70.39%的调查人群“偶尔会有”会借助新媒体进行学习,但是教师和企业职员分别为53.85%和47.17%的调查人群是“一直坚持”进行借助新媒体的学习。良好的新媒体环境和新媒体使用基础,使本课题在推广上有了基础保障。
(二)新媒体运营难度较大
新传播是互联网的的传播媒介,拥有着海量的信息资源和使用方向,在调查样本中,学生使用新媒体进行聊天的频数最大为45.81%;,其次为看电视、电影,在进行学习资料查找中,仅为16.76%。而教师、企业职员在使用新媒体进行学习资料查找中,分别为38.46%和41.51%。根据对新媒体使用的方向数据分析,教师、企业职员在社会发展和职业上升的过程中对学习有着迫切的要求,新媒体也成为他们便捷的工具选择,而学生较少有意识地运用新媒体进行学习,使用新媒体目的更多为娱乐。
(三)关键能力提升愿望迫切
关键能力是每一个职业人工作提升的助推器,而在面对此项测评时,47.83%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关键能力有待提高,而43.64%的学生和50%的企业对学生的关键能力评价为一般,教师评价结果率低于企业和学生。总体上来看学生、教师、企业职业都对关键能力评价较低,也表现了他们对关键能力的重视和需求。
四、新媒体视域下中职校生关键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新媒体的选择
通过问卷发现中职校学生经常使用的新媒体是QQ和微信,占比分别为53.63%、44.69%。教师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新媒体是微信,占比为92.31%。企业职员经常使用的新媒体是微信,占比为94.34%。因此新媒体微信成为关键能力训练的新媒体平台的首要选择。
(二)新媒体对关键能力培养的作用
新媒体自身的特性可以作为一个桥梁对课程教学、社团活动、校企合作活动产生的合力作用。在中职校内课程教学、社团活动、校企合作活动往往单线实施,效果有限。新媒体的运用可以使课程教学、社团活动、校企合作贯彻起来,横向上突出三者之间相互助力、相互提升的作用,用课程模块化课程教学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用社团活动的平台激发课程教学的愿望,并通过校企合作完善、检验、提升学校内学习成果,最终提升中职生的关键能力。如图1
.png)
图1.新媒体视域下关键能力培养构思图
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对新媒体技术视域下中职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了实践研究,通过对中职校师生运用新媒体和自我关键能力的现状调研,搭建微信订阅号平台作为桥梁,突出关键能力的职业特点,整合资源,激励主体训练愿望,不断提升中职生关键能力,从而铸造“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