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亚萍
银川市第五中学 750001
摘要:微课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开展的网络教育课程形式。微课具有教育资源短小、主题突出、教育针对性强等特性,为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动力。新时代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重视微课的有效运用,增强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与能力,进而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研究初中历史教学运用微课的对策十分重要,不仅是培育学生历史素养的需要,也是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需要。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微课让初中历史课堂更高效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初中历史;课堂高效
引言
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产物,它作为一种课程资源,短小精悍,主题性强,具有很强的教学针对性和适用性。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形象生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由此可见,微课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和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具有鲜明的教学优势。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微课资源的积极开发与运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微课的内涵
微课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核心,尽量将当堂课的知识精华浓缩为5—10分钟进行集中展示,每个视频围绕一个知识重点,展开视、音频、图片、课件的制作,最终通过数字教学工具展现出来。初中历史教师可利用微课营造更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拓宽历史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总结与分析历史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习效果。
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方式教学侧重点往往在于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单一,缺乏创造性,要知道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先决条件,教师一味地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毫无新意,且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课堂充满枯燥感,学生在接受知识传播期间也会感到沉重的压力,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当代教学中学生应该转变成学习的主体,单调缺乏趣味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发展,容易导致历史教师在授课期间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微课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促进教育信息化改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5G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变革,使得运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成为可能。微课程具备时间短、形式新、内容聚焦、受时空限制小等优势,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各层面的微课比赛、微课研讨会、微课现场教学活动,比比皆是;各种微课资源、微课网站、微课软件,不计其数。
(二)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历史教学中,包含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的衔接,不仅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更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微课提倡学生自主性学习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借助微课引领学生,让学生观看微课,学习相关的知识,以此培育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借助微课学习,能够增强学生主动性学习意识,使学生在微课的引领下,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分析知识,进而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
(三)为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微视频教学具有课前学习内容前置、课中创设历史情境、课后学习任务推送、及时反馈检测结果等功能,有助于推动历史教与学的改革。教师通过改变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深度学习时间得到保证,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差异化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微课程应用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具有资源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学会知识建构,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分析问题,在探究学习中学会解决问题。
学生在借助史料、依托情境进行知识建构、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实现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初中历史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利用
(一)应针对班级内学生个性化差异进行分层次的运用
一直以来,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都提倡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及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对微课资源进行具有层次性的运用,以此保证微课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
(二)微课程教学在不同年级历史课中的应用方法
微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的自律能力、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高的要求,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七年级学生容易被新事物吸引,但对外部指令的遵循性较强,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平台特点,开展形式丰富的线上活动,根据不同课型,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如新授课主要采取课中线上学习、课后线下作业的学习形式;复习课,主要采取课前线上自主复习,课中线上检测、线下讲评的学习形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小组学习能力。八年级、九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需要培养。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侧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尝试进行深度课堂学习。如,教师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学生利用家里的电脑或移动终端完成学习任务,提交学习检测。教师根据检测情况,确定课堂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对学习难点进行线下学习、探究,以实现深度学习、思维培养。
(三)利用微课,引导课前预习
教师在历史课前可为学生制作先导视频,为学生展示下节课学习的历史重点片段,并在微视频中为即将要讲授的内容埋下伏笔与设问,为学生理清学习方向,帮助学生更快速地抓住预习重点,提升课前预习效率,为下节历史课程的开展创造良好开端。教师还可提前准备包含历史素材的影视片段,激发学生观看与学习历史知识的欲望,通过建立兴趣,引导学生课前对相关历史进行材料搜集,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积累。
(四)课中引领
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推进课前与课中教学的衔接。首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借助微课为学生展示历史教学难点、重点知识,引领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模式探讨知识,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其次,借助短暂的微课,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微课播放为导向,引领学生观看微课,并且提出教学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微课知识。借助微课丰富历史课程知识,在传统历史教育模式中,教师重视书本知识的传递,很少渗透相关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历史知识学习存在局限性。而借助微课,立足于历史书本知识,渗透相关的历史史料知识,不仅丰富学生历史知识,更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全面知晓,进而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
(五)应重视课件的优化
初中历史教师应注重对微课课件的完善与优化,除了内容上的精心设计,也要注重对微课目录的整理,便于学生抓住教学重点,明确学习方向。还要在微课课件的整体展现上进行细微调整,注意背景颜色不要太过张扬、跳脱,避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注意力,还要注重PPT演讲稿的语言要精炼,避免赘述,便于学生理解,好的微课课件才是学生打开历史学习大门的敲门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作为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和今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教师应积极进行微课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并通过对微课开发策略与运用策略的正确把握,来提高微课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有效性,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国利.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02):52-53.
[2]徐雪芳.“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2):165.
[3]高旻.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24):116.
[4]姜志娟.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24):39-40.
[5]罗文斌.初中历史微课的开发与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9(03):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