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杨
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南校初三 山西晋中 030600
摘要:当前教学领域愈发关注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一育人目标,教师正在贯彻运用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旨在将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同时实现学科教学目标与传统文化教育目标。对于英语教学而言,教师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进来,这既是传统文化弘扬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要。因此,本文将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探讨教师将传统文化知识渗透进来的教学意义及其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教学策略
传统文化教育在新时期已然成为各学科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初中英语教师自然也承担着这一教学职责。为了全面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在英语课堂上的深度融合发展,教师需从了解传统文化渗透的教育意义入手,提高自己对传统文化教育与英语教学相融合教学模式的重视度,并提出构建这一新型模式的有效教学策略,希望可真正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1 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意义
在传统文化教育愈发受到重视的当下,初中英语教师应抓住这一课改要求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建构“传统文化+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将其用于英语教学之中,旨在促进新时期英语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之前,我们可先了解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英语课堂之中的教学意义。
首先,从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英语教师将传统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可让学生在以后的跨文化英语交际交流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弘扬出去,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地向世界渗透与发展[1]。同时,学生在引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时,自身的文化自信心也可得到有效的强化,有利于学生以自信的姿态与他人进行交际交流,展现其个人魅力。
其次,从学生的英语能力发展这一角度来看,教师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英语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可帮助学生在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减少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交流问题或者障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最后,从英语课堂教学目标来看,教师将传统文化知识与英语教学知识相结合,一方面可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面,更好地实现英语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另一方面则可培育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与情感态度,实现英语课程的情感态度目标。
从总体上来说,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英语课堂上,可增强英语课堂氛围的环境熏染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其应有的文化素养,还可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其学习情感体验,并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因此,为了促进初中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并保障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全面发展,教师应着重将传统文化知识融于课堂知识之中。
2 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教学策略
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英语课堂上的教学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采取以下几种策略,让英语课堂焕发活力,突显传统文化魅力,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高效:
2.1 通过今昔对比渗透传统文化知识
随着中国国力的壮大和综合实力的增强,今日中国绽放出了更多姿的色彩,学生不但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要在对比中了解今日中国的变化。从而体会祖国的深厚文化、博大精深。人教版英语课本渗透了很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因为是2014版的课本,文章基本上都是结合当时国情的。学生不光要知道历史,还要了解中国的发展与成就,使其增强文化意识,树立起文化自信心,自觉地将传统文化传递出去,实现传统文化的弘扬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以九年级Unit5 Section A 3a The Difficult Search for American Products in the US这一课为例。这是一篇2014年的课文,短短6年时间中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也许当时的中国制造象征着廉价、低质,但现在的中国设计成为了中国的又一张新名片。而且中国人善于博览众长,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升,现在我们有世界新四大发明,还有领先世界的其他科技。通过这一堂课,我们用中国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让孩子们看到中国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又比如在九年级Unit6 Section A 3a An Accidental Invention这一课的教学中,中国茶文化世界闻名,学生通过此文的学习了解中国茶文化、茶的传播、茶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还有什么极具代表性的其他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使中国更多的传统文化和新思想被传播了出去,凝聚沿线国家,助力世界发展。
2.2 通过情境创设法渗透传统文化知识
以九年级Unit2 Section A 3a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一课为例,教师可创设与中国中秋节这一节日有关的情境,向学生渗透传统节日文化:“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coming. What do you like about it?What activities do you do?”在这一情境下,学生会回想起自己曾经度过的中秋节。此时,课堂氛围会比较活跃,学生会纷纷说自己喜欢中秋节的哪一点,会在中秋节这一天参加什么活动。而这些内容都在传统文化的范畴内,教师可让学生不断总结中秋节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如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文化活动等等从而理解中秋节的真谛。
教师还需通过中秋节这一个节日的真谛引申出中国其他传统节日的节日真谛,因为现在孩子们过节过的很简单,家长们省去了很多传统的过节活动,所以老师有义务在教学过程中介绍节日背景,并列举传统活动让学生真切体会中国传统节日的真谛,祖先为什么要过这些节日。学生通过了解体会之后,就会由内而外的想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言人,这对学生有一辈子的影响,无论走到何地都会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2.3 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渗透传统文化知识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往往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起中西文化差异意识,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可利用这一文化差异来进行准确的语言表达,让自己的语言交际活动没有沟通障碍或误会。同时,在中西文化差异对比的教学中,学生还可有效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在与他人进行跨文化交流时,自觉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传递出去[3]。因此教师可通过中西文化对比的教学方法来渗透传统文化知识。
以九年级Unit10 SectionB 2b介绍林跃在法国做交换生一课为例,教师在让学生通过此课去了解西方餐桌礼仪的同时去对比中国餐桌礼仪,了解中西方在这方面的文化差异。比如西方人习惯使用刀叉,用餐过程中胳膊肘是不能放到餐桌上的,而且传统法式料理会根据不同的菜品更换不同的刀叉勺。而中国人在餐桌上除了筷子不能指人外落座的顺序也是非常讲究的。这样的文化差异可让学生有效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可让学生围绕着这样的文化差异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口语表达活动,让学生从中更好地体会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会避免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障碍带来的交流问题,也可发挥自己的文化自信心,提高跨文化交际效果。
结束语:
总之,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运用具有多方面的教学意义,教师可从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价值出发,探索可有机渗透传统文化的科学教学策略,希望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与文化素养,增强其文化自信心,促使他们主动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同时,教师也可有效培养学生应有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梅玉靖.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2020(20):76-77.
作者简介:高杨(1985.4—)、性别:女,籍贯:山西大同,单位: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南校,学历:2008级文学学士,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以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