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5期   作者:刘琦琦
[导读]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刘琦琦
        (郑州商学院  河南巩义  451200)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何将创新创业意识深度贯穿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目前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民办院校郑州商学院为例,分析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优化策略
        一、前言
        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应用型高校重点考虑的核心问题,也成为衡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加强实践教学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各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各门学科围绕实践教学都已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不仅如此,党中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作为“十三五”各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在教学工作中必须结合时代脉搏建设创新创业课程,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同时,必须建立一套结合创新创业课程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何将创新创业意识深度贯穿于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真正培养出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是目前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所面临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财务管理专业的生存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教学定位目标的准确与否。而现有部分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定位目标不准确,导致其实践教学导向不准确,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开拓及培养。目前,笔者通过调查国内多所民办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发现,大多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非常类似,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开拓,也不利于民办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很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招生因此并不理想,部分院校甚至取消了财务管理专业的招生。
        2、教学课程缺乏创新性
        民办高校学生目前只能做到对财务管理实践课程基础能力的把握,其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欠缺。部分学者对财务管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其从财务管理的教学目标出发,细化了本专业基层能力的内容、创新能力的内容及其综合能力三方面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民办高校学生仅仅只能做到基层能力的熟悉及掌握,相关财务管理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很多学校仍旧空缺。
        3、教学指导缺乏创业意识培养
        大多民办高校中关于创新创业的教学仅仅只针对大学生的通识教育部分进行相关的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而与具体专业课程基本没有直接关联。武汉学院创新创业课程仅仅开设于通识课部,由通识课部老师或部分优秀辅导员进行该内容的授课,其课程内容并不能与财务管理、会计专业、金融专业或工商管理专业的具体知识相结合,相关专业教师并未参与创新创业课程的授课,其课程内容无法避免的缺乏了相关创新创业的专业理论,无法真正实现创新创业的专业性。
        三、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化策略
        1、拓展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广度与深度
        实践课程是企业项目的孵化器,其改革的基本要求“依托学科、面向应用”,应大力拓展财务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广度与深度,突破现有学科体系框架,构建新型应用性财务管理课程,实施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转型。

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角度进行实践课程的改革,总体思路如下:第一,基于实践课程必须“依托学科、面向应用”,因此必须实现实践课程的真实性;第二,结合已有优秀在线课程的基本框架,增加相关实践课程的趣味感与挑战性,加大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其自主学习;第三,在实践课程学习中通过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型教学等多种方式加强其社会性和交互性;第四,为保证学习效果的高效性,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可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2、创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计内容
        针对财务管理具体实践课程,解决不同层次具体实践课程教学问题。第一,为解决实践素材真实性缺乏问题,在编撰相关财务管理实践素材时尽量多采用现阶段现有真实企业的相关素材,解决相关实践内容过于“书本化”和“理论化”问题,并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第二,为解决相关财务管理的实践项目单一性问题,在课程中多采用相关财务管理综合软件,例如市面上已有的相关财务决策网络平台、管理会计决策平台等相关软件实现财务管理实践项目多角色、多项目综合性分析。第三,为解决目前脱节的财务软件和案例分析的配套问题,可建立统一财务管理实训实验室,投入更多实践经费,更新实践设备,改善软硬件条件,加大系统配套环境,同时结合具体创新创业项目,更大范围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会从项目创意、市场调研、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等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
        3、促进教师队伍改革以提升师资水平,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高校应用转型投入与产出的关键是教师,因此大幅度提升教师队伍理论与实践教学质量迫在眉睫。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作,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必须与其实践紧密挂钩,对于财务管理师资而言,其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能力的各项要求;二是培养学生参与企业管理的能力,在理论教学中使学生掌握企业行业管理规律;三是培养学生接受新观念新思想,主动适应行业形势变化的能力,在教学中使之树立市场观、效益观、产业观等等观念。
        4、推进以成果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效果评估
        一般而言,教学效果评估是任何系统性课程设计和改革的最终阶段,而质量评价监考机制是系统性课程设计最终效果的检验工具,并为其提升教学质量保驾护航,其学习效果评估必须贯穿于上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计全过程中,才能真正达到改革目的。首先,按照专业课程理论及实践质量评估、教师评价、学习过程管理等方面,定期对教学环节中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要确保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质量应首先确定本专业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特质。其次,确定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课程质量评价指标及评判标准,是否能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再次,确定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反馈机制,通过教学方法的评价与反馈、多层次多维度教学成果的检验等反映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用成果导向反向评价方法对上述问题适时采取改进措施并适时矫正。
        四、结论
        通过对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能推动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改革陈旧的教学方式, 极大程度提高大学生素质,并为其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真正能做到学有所用,使其专业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得以加强。同时,使学生的价值、潜能、个性在学校实践环节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开发。
        参考文献:
        [1]王玉春:《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2]吴霏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基于广东省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实证调查》,《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10期。
        [3]刘悦:《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教育与职业》2014年第8期。
        [4]张咏梅、王悦:《财务管理教学研究文献梳理及瓶颈突破》,《财会通讯》2018年第10期。
        个人简介:刘琦琦,1992年8月,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研究生学历,助教,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