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梅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 5204037
摘要: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式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形成并提高相应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合作学习的概念以及合作探究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合作学习;教学效果
生物课程标准中充分体现着该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要求,即在学生的求知过程中发展其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如果学生能够顺利且高效地完成合作探究,那么核心素养中的多项能力势必能够在此中得到发展。因此,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说是提升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1 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共同合作讨论学习的一种模式,这种一种师生间、生生间的新型交流模式。合作学习并非原来的老师一言独大模式,也非单个的师生交流,而是一种多向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在为实现共同目标或学习挑战,进行交流和讨论,合理化工作并实现教育目标。在小组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帮助,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小组合作的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成就感等,也有助于学生独特个性的塑造。
2 合作探究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2.1 科学合理分组,明确合作学习责任
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则应做好合理化进行分组处理。在具体的分组过程中,教师则充分参考学生不同的生物能力,结合学生的性格和能力进行分组工作。在每个小组中,都是要求具有生物学习能力较高以及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相互互补式的搭配,最好也能在性格方面形成互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取长补短。另外,教师结合具体的学习主题任务,帮助学生更好明确自身的学习责任,从而担负起相应的学习角色,能够完成预期的学习中的责任。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帮助学生利用合作学习模式,激发自身的参与活动的热情。
比如,在进行显微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结合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按照4-6人的方式进行分组。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往往都会有一个较快学会掌握显微镜使用的学生,而有理解程度一般的大多数学生,以及有着一窍不通的学生。这样的小组分组模式较为合理,能够结合合作学习中不同角色,确定每个人的职责,结合相关提问问题,明确小组发言人、小组长、记录员、信息员等工作。
2.2 益趣益智,快乐氛围
生物学科必然有着天然的语言逻辑性,传统生物课堂单一的背单词、读课文等教学方法枯燥无趣,学生对生物课产生畏难心理。因此生物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过程可以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初中生物课堂添趣益智,构建欢乐氛围。在传统生物教学中也多开展合作学习模式,但教学效果不如预期,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究其原因,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换汤不换药”,徒具合作之表,不具合作之实,阻碍了优质生物教学课堂的构建,不利于合作学习策略的落实,学生仍在枯燥的生物课堂中进行学习。
例如,在探究生物蝴蝶是怎么成长时,教师事先准备蝴蝶每一个阶段的图片,先让学生对蝴蝶的成长过程初步有一个认知,同时将学生分为几大组,同时挑选适宜担当队长的学生,老师制定详细的教学实践计划,既体现老师的教学能力,同时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增进学生和老师的感情,提高教学质量。向学校进行申请自然实践,联合其他班级进行集体活动,在野外活动中感受蝴蝶的成长过程,最好带领学生每小组认领一只蝴蝶幼虫,同时准备专门的笔记本进行有效记录,从每一个方面感受蝴蝶成长的过程加深印象,彻底落实合作学习。
2.3 引导学生分享与竞争,实现合作效率的提升
在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方面是学习中的伙伴,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一定的竞争性。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模式的逐步深化,能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争取处理合作和竞争的关系,全方位保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比如,在进行周边生物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利用小组为单位,积极全面进行周边生物的调查,并要形成相关的书面报告。在这样合作学习模式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应明确自身的学习任务,并能及时共享自身的调查结果。不同的小组之间肯定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合作和竞争的关系,能够开动脑筋,整个小组内部通力合作,齐心协力地争取击败其他小组。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帮会组学生平衡好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2.4 互惠互利,共同进步
初中生物与其它学科不同,对于学生的学科能力学习要求很高,要让学生爱学生物、乐于学习生物,才能很好的可以融于生物学习当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的生物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当讲解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也能够发表一些见解,说出独到的观点,这也是生物学科的魅力所在。因此,教师将生生合作策略应用于其中,让学生与学生结伴合作,互相鼓励带动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兴趣不足、精力分散等问题,如果无人指引容易进入到思维误区,偏离课堂学习氛围,但在生生相互合作氛围之下,学生相互合作、扶持,更容易保持课堂学习的持续性。
例如: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方式方面的创新,根据生物成绩结合生物基础、学习生物兴趣大小等将班级学生按照甲、乙、丙三个等级为一组,其中甲级为生物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乙级次之,丙级是生物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小组的多少取决于班级人数的多少,一般6人一组比较合适,安排甲级同学担任组长。分好组以后上课时安排同组学生坐在一起,以便于合作学习,互相讨论交流。
这种分组方式可以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合理搭配,体现了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习谈论中互相学习,增加了学生语言信息量,消除生物学习吃力同学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2.5 为学生提供合作素材,加强合作引导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准备必要的学习素材以及资料,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合作学习的开展。在具体的合作学习模式中,一定要结合学习主题内容,全方位推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更好帮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化查找互联网资料,积极整理和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料。教师可以尽量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并将其上传在公共网络平台,实现资料共享。另外,教师可以适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实现学习内容的拓展,进一步融入到合作学习模式中。
比如,在进行植物细胞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容易理解的植物细胞的微观图片,以保证学生的直观化认识大大增加。在上课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共享平台中,自学相关的内容,并整理收集相应的学习图片,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要求,进行课堂讨论相应的资料,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这种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的方式更符合初中学生的特点。正是通过必要的学习资料的正确引导,才能全方位保障合作学习效率的大大提升。
3 结束语
合作学习不仅是教学过程的变化,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变化。为了进行协作学习,生物教师需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并与时俱进。中学生物教师必须继续深刻理解和把握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并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扩大主动思考的空间,合作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益兰.合作性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191.
[2]蒋悦. 初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信阳师范学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