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琦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9
摘要: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裁判员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显示如下: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裁判员队伍人数较充足,裁判员的业务能力基本能够满足比赛的需要。但男女比例不均衡,且外地裁判员多,流动性大,缺乏稳定性;整体裁判员年龄偏低,裁判级别不高;裁判员参加培训和执裁学习的机会少;裁判员的薪酬不高。 针对上述问题,为改进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裁判员队伍的现状,本文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裁判员队伍建设以及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的良好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万州区;业余足球;足球联赛;足球裁判员
当今,足球作为最有影响力的一项运动,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近几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足球运动,给予有力的、持续性的支持。我国足球运动迎来了一个发展高潮,足球运动在全国掀起一场总动员。万州区作为重庆第二大城区,地处渝东北核心地带,业余足球的发展更是对周边城区起到不可忽视的带动引领作用。业余足球联赛里,裁判员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而且裁判员的队伍建设、裁判员本身的执法能力更是决定一场高质量业余比赛的关键。裁判员的队伍建设、能力培养关系到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的发展,一支好的裁判队伍对业余联赛发展尤为重要。反观当前对于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裁判员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成果颇少,甚至于尚处于空白状况。为了推动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向更好地方向的发展,通过对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裁判员现状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相对客观的看到当前足球裁判队伍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及建议,为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通过最基层,来反映出我国目前业余足球联赛的开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基层裁判员的不易,以及解决问题之道。
一、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裁判员队伍组成分析
为了解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裁判员的基本情况,本文从各个方面对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裁判员进行调查,旨在对其有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现状了解,其中不仅有裁判员对自己的自评调查,同时还有运动员、球队领队的评价。目前正式参与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的裁判员有36人,基本满足联赛需要。
(一)裁判员性别与年龄结构
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裁判员的年龄结构整体偏年轻化,30 岁以下的裁判员为 26人,所占比例高达 72.2%;31-40 岁的裁判员为 9 人,在整体裁判员中所占的比例为 25%;41-50 岁的 仅有1人,占总裁判员人数的 2.8%;51 岁以上的 0人。 而从性别比例来看,男性裁判员 33人,占 92%;女性裁判员 3 人,占 8%。可见,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裁判员的性别比例不均衡,男性普遍多于女性,随着当下女子足球比赛的逐渐普及,对女性足球裁判员的需求也存在增长趋势。
(二)裁判员级别与其职业情况
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裁判员 36 人中有 25 人的职业是在校大学生,占 69%;体育教师有 7 人,占 19%;企业、单位职工 1 人,占 3%;体育行政人员 1 人,占 3%;其他职业 2 人,占 6%。而从裁判级别的角度观察万州区市业余足球联赛裁判员的职业结构发现,学生职业的 25 个裁判有20人是国家二级裁判,占 80%,有4 人暂未考取裁判员证书,有1人是国家一级裁判;而体育教师职业的7个裁判员中有 4 人为国家二级裁判,2人为国家一级裁判,1人为国家级裁判。因此,这呈现出明显的裁判职业的级别格局,即学生职业低水平裁判级别,而体育教师职业的高水平裁判级别。另外,企业、单位的职工、体育行政人员等也参与到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的裁判工作中来,但 4 人中有两人暂未考取裁判员证书。因此,高级别裁判员的职业多为教师,即学校体育教师这一群体,而学生职业的裁判员多为国家二级裁判,这与其年龄偏低,缺乏实践经验有关。
(三)裁判员地域分布状况
万州区本地常住裁判员人数只有11人,占总体的30.5%,而非常住万州的裁判员却有25人,占总体的69.5%;这与大量学生职业的裁判员的参与本地裁判工作有很大影响,裁判员的流动性较大,时间上更是随学校寒暑假而变化,裁判队伍稳定性不高。同时,每年均有学生裁判员因为毕业而选择离开万州区裁判队伍,各位老裁判“传、帮、带”的辛苦付出也随之离去,对于当地足协而言,始终是一种损失。
二、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裁判员道德和职业素养情况
(一)裁判员参与执法动机
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的36名裁判员中,100%的人因为兴趣爱好而从事裁判工作。有12人选择出于职业需要,占比33.33%,出于职业需要的裁判员希望走向更高级别的赛事,甚至职业联赛。有10人选择出于经济需要,占比27.78%。17人出于拓展人际关系,占比47.22%。裁判员作为足球竞赛规则的执行者,球队对抗胜负的判罚者,在赛场上有绝对的权威。36人出于兴趣爱好选择裁判工作,表明他们对裁判这一职业的热爱与追求。这能够提高裁判员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顺利开展足球裁判工作,有利于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健康向上的发展。
(二)裁判员业务能力分析
通过对24名运动员、10名球队领队进行问卷调查,认为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裁判员业务能力能满足比赛需要的运动员有18人,占比75%,领队有6人,占比60%。随着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水平的提升,球员们对裁判员的业务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提升判罚的准确性,提高自己的跑动能力,完善自己知识的欠缺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运动员对裁判员需要提升的地方主要有三点:1、业务水平,27人选择裁判员需要提升业务水平,占比79.4%;2、心理承受能力,28人选择裁判员需要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占比82.35%;3、经验,29人选择裁判员需要提升临场经验,占比85.29%。由此可见裁判员欠缺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业务水平不够高、心理承受能力太弱、经验太少,这与参与执法的裁判主体为年轻裁判甚至学生裁判有很大关系。
三、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裁判员队伍管理现状
(一)组织裁判员参与培训情况
裁判员仅有11人每半年参与一次培训,占30.56%;其余25人参与裁判员培训次数较少,不利于足球竞赛规则的更新,对参与联赛执法工作有不利影响。裁判员培训形式较好,23人参与专业人员进行的集中培训,占比63.89%,有利于提升自我执法的规范性,与职业联赛裁判接轨,向职业联赛的裁判员学习、看齐。
(二)裁判员薪酬情况
裁判员单场薪酬主要集中在50-70元之间有30人,其中学生裁判有22人。同时通过实地调查得知,联赛单场比赛裁判员的薪酬最高,其次是助理裁判员,第四官员薪酬最低,而学生裁判在联赛中主要担任助理裁判员以及第四官员的职务,这与学生裁判员业务能力较低有直接关系。联赛裁判的薪酬较低,直接影响裁判员参与比赛执法的积极性。
四、联赛赛场治安管理现状
通过亲自走访了万州业余足球超级联赛比赛场地万州牌楼体育场以及万州业余足球甲级联赛比赛场地重庆三峡学院足球场,以及同裁判员组委会相关负责人的访谈,“万州业余足球超级联赛”、“万州业余足球甲级联赛”比赛场地在比赛时除裁判员外一般有赛事组委会后勤组、安保组相关负责人在场,监控摄像头对球场进行无死角覆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最快时间防止以及制止球场上各种冲突、暴力事件的发生,为裁判员除去后顾之忧。但有时也会出现无人值守的情况,因某次判罚引起球员不满而出现球场球员冲突、裁判员受到球员人身攻击等问题,给裁判员后续的执法工作带来生理跟心理上的负担。业余足球联赛的土壤上,治安管理方面始终存在隐患,极易滋生球场暴力事件的发生。
五、结语
(一)结论
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裁判员人数基本满足联赛需要,但分布不均衡;从性别比例来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从地域来看,外地裁判明显多于本地裁判;裁判员的学历水平较高,以本科或在读本科为主学历,而本科或在读本科学历的裁判员又以学生为主。年轻裁判多,裁判员级别不高,国家二级裁判居多。
由于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裁判员队伍中学生裁判员较多,裁判员队伍更新快,服务周期短,培养一批年轻裁判就会在短时间内流失现象严重。
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的裁判员36人中经常参与执法工作的只有9人,裁判员的参与执法积极性不高。
万州区业余足球联赛裁判员的业务能力基本能够满足比赛的需要,但是,多数年轻裁判员心理承受能力、临场经验的欠佳,不能完全满足高强度比赛执法的需要,结果导致在执法中不能及时作出最佳判罚。
对于联赛缺乏正规的管理组织,因赛场有时无专门人员值守,赛场的安全问题时有出现。裁判员的薪酬不高,无法很好的调动裁判员参与裁判工作的积极性。
(二)建议
完善万州区足球协会联赛裁判员会员注册制度,规范联赛裁判员选拔、培训、考核、晋级、淘汰机制。制定出一套长期发展裁判员队伍的有效机制,留住裁判员队伍中的优秀人才,为年轻裁判员中的潜力裁判员提供就业机会,优化男女比例,从而提高其整体质量。完善赛场后勤保障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建立金字塔式的裁判员培养模式,加大青年足球裁判员的培训力度,为联赛裁判员提供丰富的后备人才资源。大胆启用年轻裁判,多给年轻裁判提供临场锻炼机会。应提高足球裁判员高识别动作的能力,尤其是在关键区域,关键性判罚的准确性。
增加组织足球裁判员的培训次数,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培训,提高裁判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临场处理能力;同时针对不同裁判员的自身特点和不足进行培训,努力使培训效果最大化。
增加足球裁判员执裁薪酬,提高裁判员工资待遇,满足裁判员的合理需求,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裁判员的工作中去,让裁判员毫无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裁判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塑造其终身学习意识,努力成为优秀裁判员。
参考文献:
[1] 聂涛.中外优秀足球裁判员临场执法能力的对比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6):58-60.
[2] 姜铁汉.响足球裁判员临场执法的主要因素[J].山东体学院学报,2009(6):20-23.
[3] 沈建霖,钟海明.足球裁判员判罚心理压力的分析及心理素质的培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7):59-61.
[4] 张辉.裁判员管理研究综述[J].浙江体育学院学报,2009(6):62-64.
[5] 刘莉.足球运动员的职业道德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71-73.
[6] 华厚杰.湖北省足球裁判队伍现状与改革对策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38.
[7] 杨峰,朱兵涛.怀化市业余足球联赛裁判员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 当代体育科技,2014:254+256.
作者简介:卢琦(1996-)男,山东临沂人,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足球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