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亮
山东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 山东青岛 266590
摘 要:“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互联网+”视域下,本文以公示语翻译教学为例,将翻译课程的教学与互联网有机融合,整合学习资源,形成开放式的教与学,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丰富便利的学习环境,全面提升翻译硕士研究生的“翻译能力”,培养适应信息化浪潮的实用型翻译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翻译能力;提升;公示语
引言
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大数据、云计算蓬勃发展,让互联网时代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又不断地催生新的教学变革,在当前的研究生翻译教学中,学校通过创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教育云平台端,力求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精准化服务。我国高校是提供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基地,翻译硕士研究生更是倍受社会市场关注,而“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形成和发展,对翻译硕士研究生的“翻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翻译模式必将极大促进研究生“翻译能力”的提升。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Wilss(1976)指出“翻译能力”是语言学习的综合概念和超语际能力,是以译者的原文与译文综合知识为基础的更高层次的跨单语综合能力,语言学习者一旦掌握双语能力,便具备了理解原文并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形成译文的能力。Harris(1977)认为,翻译能力是“双语学习中获得的语言技能和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能力的总和”。Toury(1984)指出,双语者就是拥有天才的翻译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的人。Bell(2001)将翻译能力定义为“译者从事翻译必需的知识和技能”。Pym(2003)借用索绪尔“语言”与“言语”、乔姆斯基“语言能力”与“语言表现”之区分,认为翻译能力“就像隐藏于实际语言使用背后的语法一样”,是“隐藏于译者实际表现之后的系统知识”。国内学者刘宓庆(2003)提出,翻译能力由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文化辨析和表现能力、审美判断和表现能力、双向转换和表达能力、逻辑分析和校正能力等五个维度构成;文军(2005)认为,翻译能力主要由语言文本能力、策略能力、自我评估能力三大分能力构成;苗菊(2006)指出,翻译能力应该包括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三大子能力。金萍(2011)从能力的结构因素角度提出,翻译能力应该包括语言能力、文化能力和认知能力三大要素。由此可见,翻译能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涉及译者的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和文化知识、审美能力、认知能力等诸多相互关联的子能力。尽管翻译学界对翻译能力的构成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但翻译能力具体内涵与构成的细分为翻译能力培养提供了可操作的具体目标,使翻译能力培养成为可能。
二、翻译能力概述
译者的“翻译能力”,可表述为能胜任翻译工作的主观条件。国内学者王树槐、王若维(2008)指出,“翻译能力”综合模式包含六个方面:(1)语言语篇语用能力,其包括语言对比与转换能力、语篇生成能力、美学表现能力、翻译功能实现能力。(2)文化能力,其包括文化认知能力、文化比较能力和文化协调能力。(3)策略能力,其包括对翻译情景和任务的分析、对翻译计划的制定、对翻译过程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对翻译过程的监测和评价等能力。(4)工具能力,其包括运用双语词典、搭配词典、平行文本、翻译语料库、网上资源的能力以及与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5)思维能力,其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灵感思维、创造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等能力。(6)人格统协能力,其包括翻译人格、团队精神、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等。
三、基于“互联网+”的翻译硕士公示语翻译能力提升
本文主要以“互联网+”现代媒介为依托,重点提升翻译硕士“翻译能力”中的“工具能力”,工具能力主要为程序性知识,具体是指: 识别翻译时使用的重要文献资源和计算机应用工具及各自的功能;认识平行文本的作用,并能正确评价平行文本和重要文献资源的质量;用恰当策略和翻译工具解决基本翻译问题,即成功的译者不仅需要使用翻译工具,熟悉它的主要特点,还必须能够正确评价翻译工具对翻译过程各阶段的影响,如理解原文时,翻译工具有助于译者分析原文功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在转换阶段能为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案;在形成译文的过程中,则应满足译者对目标语词汇的搭配或组合关系等信息的需要。
(一)公示语翻译研究概述
公示语翻译,即对公示语文本材料的翻译。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走进中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作为给外国人来华留下第一印象的中国名片,公示语的翻译质量直接反映我国的国际化水平高低。公示语翻译中的错误不仅影响外国人在华的日常生活,更不利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长远发展。当前国内学者对中国公示语翻译现状的研究,主要侧重对某一城市进行语言事实的分析,如英译失误、错误分类、规范公示语的枚举等,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韩江洪(2010)在收集合肥市现行英文公示语的基础上,对公示语的分布、特色、分类进行梳理,对其中的译文错误进行分类,揭示造成译文错误的原因,同时尝试性地探讨了公示语英译遵循的翻译标准、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刘美岩(2009)以错误分析理论、翻译学理论和语言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对收集到的1000条不规范的公示语进行了错误分析,归纳了产生错误的原因:语际原因、语内原因、文化和认知原因等。
(二)语言层面上的能力提升
公示语翻译在语言层面上的错误一般出现在拼写、语法、语义等方面,这是一些最低级或基本的错误,其错误根源在于译者的英语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1]。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景区内的公示语翻译就存在着相当量的语言层面错误。例如:
原 语:请勿倚靠、翻越。
控制组:Don’t rely on, Over.
首先,译语中的“over”是副词,不能用作谓语,不可与短语“rely on”并列使用。其次,译语中缺少相对应的宾语,因为“rely on”是一个及物动词短语,即便“over”作介词使用,后面也应该接介词宾语。此外,“rely on”经常被用来表达抽象意义上的依赖,但在这个公示语语境中,选用一个具有特定具体意义的短语则更合适。因此,鉴于以上错误分析,实验组将翻译修改为“Don 't lean on or climb the railing”,此处的“railing”属于根据语境增译的一个词语。
(三)译语信息层面上的能力提升
公共场所公示语的核心意义在于标识、指示和限制。“公示语的翻译应遵循简约原则,译文中应避免冗余繁杂信息”[2]。当前,诸多景区内的公示语为了体现人性化,往往会采用一些温情或温和的语言来进行善意友好的提醒,在翻译这部分公示语时,译者通常会犯照本宣科的翻译错误,翻译出来的英文公示语即冗余又繁杂。无独有偶,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景区内也存在着此类公示语翻译错误问题。例如:
原 语:动物需要安静,请勿拍打玻璃。
控制组:Animals need peace and Quiet, Do Not Tap on the Glass.
原语中的“安静”是指安静的环境,动物需要在这种环境中生存或休息。而译语中用了“peace and quiet”,其中“peace”一词就属于冗余信息,且“peace”有“和平”的意思,在这个公示语语境中使用不当,此处只需要一个单词“quite”就足以表达原语所指。另译语中也存在拼写或书写错误,其中“Quite”,“Do Not Tap”和“Glass”等单词都不需要大写首字母。所以,实验组将翻译修改为“Keep quiet, do not tap on the glass”。
(四)技术层面上的能力提升
机器翻译又称自动翻译,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语言之间的转换,尽管当前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翻译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是,在当前我国公示语翻译中还存在着简单而又机械式的单词一对一翻译,这种翻译方法丝毫没有遵照汉英双语的语法逻辑规则,完全忽略了汉英二语之间存在的语际差异,翻译出来的公示语不仅晦涩难懂,甚至让人感到不知所云、啼笑皆非。例如:
原 语: 多5-20成群,栖息地为多石少树的干燥地区,各有自己的领域。善跳跃攀爬,是地域性较强的狐猴,主要吃昆虫、水果。
控制组: Multiple 5-20 communities, habitats for drying area of rocky Small tree, each has its own field. Good jump climbing, is their strong regional, mainly eat insects, fruit.
这种译文就是过度使用机器翻译的结果,因为译文中句子不完整,语法混乱。仔细比对,译文是逐字逐句从汉语翻译成了英语,而全然不顾原语的表达意义。原语中的“多”是指“大部分”,应该译为“most”;“少树”是指“树木稀少”,不能译成“small tree”;“善跳跃攀爬”直接一对一译为“good jump climbing”,也根本不符合英语语法逻辑……,实验组将翻译修改为“The ring-tailed lemurs live in a five-to-ten-member group, whose habitats are in the dry areas of many rocks and trees, and each group has its own area. They are good at jumping and climbing with strong regionality. They mainly eat insects and fruits.
结语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翻译行业的发展也更加迅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翻译人员除了要对传统的语言文字材料进行处理之外,还需要面临新媒体中承载的各种新颖的翻译材料和各种图像、和符号等。随着人类社会讯息传播速度的突飞猛进,资讯信息数量也逐渐增大,这些问题的产生也促使了翻译方法的多样化发展,这就进一步要求翻译硕士研究生要积极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培养多元化的翻译能力,为翻译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锦阳.公示语翻译的“三维”转换[J].上海翻译,2016,(1):38-42.
[2]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J]. 中国翻译,2005,(6):38-42.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 2008,(6):11-16.
基金项目:2017年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KDYC17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