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菊花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教学体现了这一教育的新理念。学习共同体的展开是以“倾听”作为核心和媒介的。在学共体教学模式下,学生如何有效倾听,教师如何通过倾听,把学生声音串联起来,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课堂的倾听,通过反刍探究,实现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教师,学生,倾听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佐藤学继承了杜威的“共同体”理念,借鉴内尔·诺丁斯的“关怀理论”,意大利的瑞吉欧教育的方法以及芬兰、新加坡等国的教育方法,在日本的公立学校进行学习共同体(School and Learning Community,简称SLC)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并最终形成由愿景、哲学和活动系统所构成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他尝试用“倾听”的方式来重构整个教育生态。【1】
要创设一个每个学生都能安心发言的教室环境,必须对各种不同的意见十分敏感地倾听,建立起相互倾听的关系,才能产生自立的学习,合作的学习。【2】
一、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倾听的概念
倾听是一种多种感官交织融通的行为,倾听不只是听,也包括了看,更涉及到了思和想。课堂上,不只要倾听发言者发言的内容,更要听其发言中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 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公共关系”,使不同的、多元的观点得到表达和尊重,推进思考的深度和问题的解决【3】。 倾听关系所带来的是人与人关系的重构和改善、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佐藤学提议将“倾听”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工作来展开,并将教师的“倾听”细化为“倾听、串联、反刍”三个阶段,从而重构了课堂的活动系统。
图 1 :
二、教师“倾听教育”的策略
倾听是学共体课堂的首要核心要点。听是相互学习的基础。
要构筑合作互惠学习的关系,就要培养学生相互倾听的能力,这首先取决于教师能否认真倾听每一位儿童的心声。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教师活动的时间可能要占据到三十分钟及以上,那么在学共体课堂模式之下,一节合格的课堂,教师活动时间应压缩为十五分钟以下。
图2 :
.png)
将课堂的时间交还给学生去合作,去探究,去反思,去创新。此时,教师活动的中心从以前的讲授知识转变为倾听。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倾听,倾听什么呢?
1.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
首先,教师不能只拘泥于好的发言,和那些能够串联起来开展教学的发言,而应该是期待并相信任何一个儿童的发言都是精彩的。
其次,教师要始终保持专心一意,郑重其事地听的态度。不随意打断孩子的话语,不表露不耐烦的情绪。
再次,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教师始终要站在学生触手可及的位置,而对于已经习惯发言的孩子只要稍稍与其拉开距离。
最后,在讲话的方式上,教师要始终视学生的每句话都如珠玉一般宝贵而给予尊重的态度。要消除粗话或者含义不清的言辞,要精心选择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语言来上课。【4】
2.在学生表达的时候,教师师应该去听什么呢?
首先,教师要去倾听发言是文中的哪些话语所触发的,要倾听其发言是其他学生的哪些发言所触发的,也要去倾听他的发言,同其本身先前的发言有着怎样的关联。【5】
图3 :
.png)
如果每个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发言时都能够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适时的回响,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完美的实现了与教材,同伴,和自我的对话。
3.将“倾听”作为评价教师的教的首要要素
为更好的提高教师“倾听”的质量,教研时针对教师的教,评课的首要要素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倾听的情况,是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每个孩子的表达并以课堂观察记录的形式记录下来进行反馈。
下表为安徽省合肥市168玫瑰园教育集团评课课堂实录表:
.png)
三、培养学生“倾听”的策略
方法一,提出串联型问题来激发学生倾听。
教师在教学中把教材与儿童串联起来,把一个儿童同其他儿童串联起来,把一种知识同别种知识串联起来,把昨天学到的知识同今日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把课堂里学习的知识同社会上的事件串联起来,把儿童的现在同未来串联起来,探讨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活动,无非就在于探讨这种活动是否成为“串联”的活动。而要实现这样的串联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倾听【6】
图5 :
其次,要通过“讲述故事”来激发学生倾听。
“故事”就是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增加学生课堂的参与感。
课例 2:合肥168玫瑰园学校东校区二年级数学老师姚启规老师在上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一课时,姚老师没有拘泥于课本的上、下、左、右、前、后,而是让每个小组挑选组内成员喜欢的新成员---玩偶,让每位成员通过转动玩偶和调换座位的方式,从不同的方向描述自己眼中的新的“小伙伴”的样子。
五、将“倾听”作为评价”学生的学”的首要要素
影响学生学习真正发生的因素有很多,但有效倾听的建立对于学习的真正发生是至关重要的。为引导课堂关注学生倾听,学习共同体课堂评课除了关注教师的教也关注学生的学。在评价学生的学时,主要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
自主学习(自学):真思考 真收获
协同学习(组学):真倾听 真参与 真协作
下表为安徽省合肥168玫瑰园教育集团评课课堂实录表:
将相互倾听,相互学作为协同学习的主要评价标准。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倡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更强调相互倾听的协同学习,学生是 否能够倾听他人,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充分的质疑、思考、补充、创新,这是一种学习能力,更是与他人和谐共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静静. 佐藤学“学习共同体”教育改革方案与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 2018(6):79.
【2】 【3】 【4】 [日]佐藤学. 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 [M] 李季湄,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58,3,60.
【5】【6】 [日]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M]. 钟启泉,陈静静,译.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