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荣伟
江苏省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泰安学校 江苏省扬州市 22511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社会对于相关人才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教育对于计算机课程教学高度重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获取信息能力以及处理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中小学阶段,计算机技术属于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满足学生今后学习与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计算机教学;信息素养
一、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
(一)实现计算机课程目标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计算机课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为学生传授具体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当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之后,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当中,主动应用课堂当中所学习的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另外,良好的信息素养还能够更好的实现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保证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
(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无论是信息素养还是计算机技术,均能够将当前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充分展现出来。计算机技术人才的数量以及其所具备的专业素养,对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同样起到了重要影响,并对于人类社会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当中,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综合水平,也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一)编制合理课程目标
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应明确计算机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其中主要包含以下五方面,充分掌握计算机技术的现实应用状况,以及基本表现形式;在日常生活当中,计算机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对于课堂教学中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学习与生活当中;掌握网络环境下所获取的相关知识内容,并借助互联网对学习资源进行丰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面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知识。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师应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情感需求,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设置课程内容时,还应注重计算机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提高其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计算机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例如,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展示收集信息的便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另外,教师还可为学生安排相关实践任务,借助网络平台搜索计算机的主要构成内容、中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古诗词等,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这样的任务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应用搜索引擎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提高学生综合水平
开展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为真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相关基础的理论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与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另外,教师还可采取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不同种类的教育资料当中,组织学生有序开展实践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实现信息素养的有效培养。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制作贺卡》的课程时,教师可鼓励学生为家长、教师制作电子贺卡,制作完成之后进行综合展示与评比。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帮助学生理解与巩固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学生也可增加一些创意内容,提高学生信息综合处理能力。
(四)采取趣味教学方法
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能力,及时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也能够集中反映出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操作水平。因此,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将培养学生信息综合素养与处理能力作为关键,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在平日的计算机技术教学时,教师可将基本技术训练与趣味性游戏相互结合的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掌握更多知识内容,提高信息处理技能与效率。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打字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引入一些趣味小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学生进行打字竞赛,以此调动学生的打字兴趣,并提高学生的键盘操作能力。
(五)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从某种程度来看,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会直接关系到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教学质量,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尽管我国中小学都已经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与系统培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部分学校会采取校外招募的方式,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添砖加瓦。另外,应对在职计算机教师进行培训,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养与教学技巧方面的培训均应涵盖其中,全面提高计算机教师的综合素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与学习中,计算机技术属于一项必备的技能。在中小学阶段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师应结合这门课程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采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合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 茹佐聪.“决策论坛——经营管理决策的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 2016
[2].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减负的实际内涵研究[A]. 高磊,贾晓秋,于忠威,陈秀艳,王俊刚,赵海阔.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五卷)[C]. 2018
[3].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A]. 谭志雄.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应用创新专业委员会科技创新研讨会2016年2月会议论文集[C]. 2016
作者简介:许荣伟(1978-07),男,汉族,籍贯:江苏省扬州市,当前职称: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中小学计算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