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与实践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5期   作者:唐罗兵
[导读] 教育生活化不仅适用于普通儿童,尤其适用于特殊儿童
        唐罗兵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特殊教育学校  618100
        摘要:教育生活化不仅适用于普通儿童,尤其适用于特殊儿童。因此,特殊教育儿童生活化课程是特殊教育活动的起点,为了使课程更适合学生,必须坚持走出教材走向生活。
        关键词:特殊儿童;教学生活化;必要性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不仅体现在普通教育方面,同时对特殊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殊教育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拥有良好的品德,提高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因此,本文对特殊儿童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与实践进行研究,以提高特殊儿童教学有效性[1]。
一、特殊儿童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第一,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特点。在特殊学校、普通学校特教班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学的轻度、中度和重度残疾儿童人数众多,由于智力或精神方面的障碍,这些儿童通常较低于正常同龄儿童智力,而且大多具有一定障碍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这些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可以优先培养生活中的适应性。特殊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应与现实密切相关,强调知识的效用。特殊儿童的智力普遍低下,处于难以理解抽象知识的直观思维方式中。因此,学生们必须通过融入教学和教育形式而活下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规定了课程标准,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等。例如,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1元、5元、10元),会进行换算。就是以生活为导向,开放和适应性强的数学课程;促进感受性、经验、参与性学习方式;以及潜力开发和功能增强相结合[2]。
二、特殊儿童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性
        (一)教学内容以实际生活出发
        在特殊儿童的教育课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书本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用具体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不仅强化了特殊儿童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达到知识能力目标。特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与生活中实际的事物联系起来,使特殊儿童将抽象的事物同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例如用实际的例子给特殊儿童讲解数学问题,问:小红有3个苹果,小敏有4个苹果,两个加起来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讲解思路:老师请两名同学到讲台上,分别给两名同班同学分配同样的物品不同的个数,加起来再数就是总数。这样的课程设计来源于实际生活中,更直观,更易懂,更注重特殊儿童的心理特征。再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即使理解能力弱一点的学生也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达到掌握这个数学知识点的目的。这样的问题在特殊儿童教育中还有很多,比如怎样穿衣,用传统的教授方法肯定是不行的,一定要让学生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分解“穿衣”这个动作学习穿衣的要领,达到掌握动作技能的目的[3]。
        (二)运用新的教学器材,让学生在学习方面变得多样化
        在现在的发展背景下,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为教学形式的创新创造了条件。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本与网络相结合进行教学,运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利用这种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来说,更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有趣的学习环境,让这些学生能轻松地学习知识,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重视校园及班级生活环境的创设
        环境对特殊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影响。大部分特殊儿童在低年级学习阶段都乐于直观性模仿,精心布置好学校里的每一面墙,使他们能够从中感受学习。

比如在烘焙室墙面仿佛花栗鼠的墙壁挂着面包、甜点等诱人的食物,在控制台和桌子上铺着精美的桌布,每个人都穿着糖果商的衣服,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感受到成为小甜点时,乐于学习烘焙技巧;教室的墙壁上,地板上粘着各种乐器卡片,让学生们在音乐世界里四处看看,感受到音乐使他们快乐;在艺术工作室的各个角落展示学生们的作品是一种极大的自豪。因此,重点应放在创造环境上,利用环境的学习能力,在每面墙上都能“说话”。在低年级外的门廊上设置一些有用的玩具,让孩子们每天不知不觉地看到和触摸;在高年级外的门廊上设置传统的当地文化文字和图片,让学生每天感官感染,了解自己家园的文化。在课堂上,课程以文本和图片的形式粘在墙上,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每日学习内容。校园内重点区域以“请不要忘了冲厕所”“关上窗户”“请关上门”“多喝水是健康的”等文字的组合形式贴上标签[4]。
        (四)以解决问题为起点的巩固练习
        特殊教育所有课程的教学都离不开实践教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不仅注重在课堂上的实践,以解决实际的问题为起点,还应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适当的练习,这样才能较全面地实现教学的基本知识目标。这里所说的练习不仅指书面练习作业,还包括其他的动作练习。比如:教师布置恰当的家庭作业,教师应该给够学生足够的时间,理解当天布置的作业,通过适当的练习对知识目标进行巩固。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练习的时间和次数方面做针对性的规定和要求,让家长做好监督的作用;教师必须认真地批改作业,批改完成后针对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通过家校双方的管理全方位加强特殊儿童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促使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同样这样也可以让能力差点的学生通过课余巩固,尽量与大多数同学保持较短的差距。相反,如果在特殊儿童教育过程中,运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每项作业都规定一定的条条框框,学生都会对作业充满厌烦、厌恶等消极情绪,进而影响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因此在特殊教育的教学过程中,确保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起点的练习是必要的,所以应适当运用家庭作业,把握适当的练习对巩固知识的重要性。
        (五)开展生活实践,在探索中实现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要秉持以特殊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进行教育教学实践。这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可以融合生活实践,借助生活资源教育平台,帮助特殊学生学会独立生活,在生活资源的探索中培养特殊学生热爱生活、服务生活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最终实现学生道德情感的优化。例如,在教授学生数字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场景的布置为学生展开生活实践探索,如利用面包、蔬菜、文具等生活素材进行生活场景再现,从而让特殊学生以收营员、顾客的形式体会生活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游戏的玩乐中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同时,对于特殊学生教育来说,在游戏的扮演中,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共同的进步,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今天我当家”的生活实践,引导特殊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展开游戏,参与体验感的讲解,在倾听与互动的过程中,使得特殊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尊重,在充分融合生活、知识、能力、品质等教育的过程中实现特殊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这样既可以实现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数学的计算中得到生活道德情感的优化[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进行生活化教学,与这些学生的特殊性相结合,使其进行的特殊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让这些特殊学生身心在学习中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春芳.特殊儿童的家长参与:影响因素和改进策略——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9(12):49-56.
[2]冯秀梅.刍议特殊儿童家校共育的提升策略[J].华夏教师,2019(31):92-93.
[3]朱博文.如何构建培智数学生活化的高效课堂[J].教育现代化,2019,6(29):243-244.
[4]张翼.基于特殊儿童障碍特征的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5]刘晶.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实施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