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职文秘学生正确职业观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5期   作者:郭小燕
[导读]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高职文秘专业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
        郭小燕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 高职 510520)
        摘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高职文秘专业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将从高职文秘学生偏移的就业观出发,结合粤商文化开放创新、务实进取、灵活应变的显著特点,提出培养和确立高职文秘学生正确职业观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文秘学生  职业观  粤商文化
        文秘专业是高职院校中设置较早的传统专业,多年来,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文秘专业人才。然而随着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深入发展,不论是招生就业,还是实践教学落实,文秘专业建设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甚至直接导致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观的偏移。如何正确认识文秘专业,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积极应对。
        一、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高职文秘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战略举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广东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也为广东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广东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现代服务业替代制造业成为主导产业,加之政府对广东本省青年及到粤创业的港澳青年的各项扶持政策(享受创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资助、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租金补贴、创业孵化补贴),使得创业环境空前优渥,创业观念与时俱进,各类中小企业稳步健康成长。而根据广东地域经济发展特点和高职文秘综合素质,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文秘专业的主要就业定位是中、小企业的各类型办公室文职人员(不限于秘书)。广东省庞大的经济总量和民营企业的发达,无疑将为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挑战
        自2011年4月起,“秘书学”入选教育部本科目录,意味着秘书学本科教育从此名正言顺,秘书学作为语言文学类的一个二级学科,相比于文学艺术类应用性更强,生命力也将更强。与此同时,近年来,高职文秘专业普遍存在招生规模小,新生报到率偏低,生源无保障,性别比失调,报到后退学或转专业比率提高的问题。这必将导致高职文秘专业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中专业缩减时首先考量的一部分。因此,重新审视高职文秘专业的独特性,准确定位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迫在眉睫。使其既与本科秘书学专业有所区分,又能凸显高职文秘人才的不可替代性,以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文秘学生职业观的偏移
        高职文秘专业所面临的困境,除了专业建设观念传统守旧的原因外,还跟就业虚宽泛实狭窄、实践教学落实困难、学生职业观偏移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高职文秘学生职业观的偏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认同感不足,职业情感缺失。
        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对秘书职业有误解,把秘书专业简单化,刻板化。个别家长甚至反对孩子学习文秘专业或从事秘书相关职业,存在文秘就是打杂的,低人一等的偏见。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设置的宽泛化和教师职业引导的不足也让学生难以准确把握文秘专业特点和个人核心竞争力,久而久之,专业认同感缺失,学习兴趣下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将一个人的兴趣和职业相结合,必然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业务水平得以提高的同时引发强烈的职业热情,从而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相反,缺乏学习热情,职业情感缺失,只会产生厌学,自卑情绪,行尸走肉般游走于校园,毕业后无所适从,毕业即失业。因此,培养学生职业情感是前提。


        (二)渴望表现自我,不愿做幕后英雄
        自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便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他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并把大学生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新时代的秘书岗位对从业者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秘书不仅要坚守传统职业道德,而且还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升自我创造能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实现自我。
        (三)职业规划缺失,就业形势严峻
        文秘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边缘性学科,学科包容性强,课程设置内容多,要求学生具备一专多能的“T型”知识能力结构,表面上看,其社会适应性岗位较多,岗位需求大,就业范围广,专业对口率高。实际上,高职文秘轻理论重实操,很难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其就业领域主要面对的是中小企业;即使是在企业里就业,文秘岗位的需求特点也决定了其不可能像其他理工科专业那样批量进入一个企业,企业最终只会择优录取最适合的人员担任文秘工作,文秘专业学生若技能不突出,其工作机会随时会被其他专业毕业生夺走。究其原因,这与文秘学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惰性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足息息相关。文秘专业就业的宽泛性更要求学校和学生要尽快明确职业目标,并在此前提下,不断提升自我核心技能,增强实践能力,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免求职无门,频繁跳槽,
        三、培养和确立高职文秘学生的正确职业观
        粤商文化是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东文化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历史地位,其多元化的构成因素,决定了粤商文化开放、务实、平等、创新、包容、灵活等显著特征,形成了广东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的内在动力。由于广东本土企业的发展深受粤商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为更好地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服务本地中小企业经济发展,广东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必须秉承粤商文化开放创新、务实包容、灵活应变等特点。
        (一)开放思想,提高专业认知
        高职文秘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适用于生产、管理、服务领域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根据《秘书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秘书专业学生要认真学习办文、办事、办会等职业知识,掌握包含商务沟通、办公室事务和管理、常用事务文书、会议与商务活动、信息与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在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更应根据自身的专业办学优势,结合市场需要,积极探索文秘学生就业方向,使其在校期间就能在文秘、公关、信访咨询、行政助理、法律助理或单位基础财会等某一方面有所侧重。培养出自身的核心技能。
        (二)务实进取,增强职业意识
        核心技能的养成,需要脚踏实地,以务实的态度,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方面要学会做人,树立起自觉为同学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做好自己的大学规划,乃至人生规划,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为将来从事文秘工作打好基础。
        (三)加强实践,提高职业能力
        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加强实践,可以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的培训和考证。以考促学,文秘学生可以参加相关权威机构组织的秘书职业资格考试,获得相应证书,作为自身职业能力的辅助证明,学生还可根据兴趣爱好考取相关专业的资格证书,如人力资源管理师、会计从业资格证等,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加强实践,学以致用,通过充分利用学校为学生创造的实践机会,参与学校或者系(部)公众号的运营,撰写通讯稿、推文,参加各类征文活动;承接社会上,或学校承办、举办的各类培训、学术报告会的会务工作,积累实战经验,为步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 马东.谈当前高职文秘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58-60.
[2] 杨伟权.基于文化视角的高职文秘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探讨[J].职业时空,2013,(6):46-49.
作者简介:郭小燕(1985-11),女,汉,广东饶平,教师,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