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发展及管理初探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冼沛文
[导读] 摘要:在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迎合社会的要求,开始出现装配式建筑工程,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更加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还能够在这其中有效的发挥绿色节能环保产业,有效调整能源结构,推动我国工业化的向前发展,更好的满足我国人民的实际要求。
        麻涌镇住房规划建设局  523100
        摘要:在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迎合社会的要求,开始出现装配式建筑工程,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更加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还能够在这其中有效的发挥绿色节能环保产业,有效调整能源结构,推动我国工业化的向前发展,更好的满足我国人民的实际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特点,然后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改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相关对策,希望为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发展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也是逐年增多,装配式建筑可以更好的节约成本,增加施工效率,节约能源消耗,在建筑领域获得了一致好评,因此,本文对装配式建筑工程展开了一定的研究,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让大家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有所了解。
        一、装配式建筑特点
        (1)设计标准化和管理信息化通过标准化设计,可以降低构件设计难度,实现构件大批量生产,从而提高建筑构件的施工精度与质量,同时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配合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2)功能科技化由于装配式墙体生产过程中,外墙设置了保温层,可以降低暖气或空调能源的消耗,实现节能要求。另外墙体中的保温层还具有一定的吸声功能,减少噪音。另外装配式建筑可以采用轻质防火的材料,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防火性能。(3)生产自动化装配式建筑在工厂采用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进行构件生产。构件的高标准的机械化程度,实现了生产效率最大化,减少了现场人员的配备,在用工成本和安全生产方面都有帮助,同时还将“精益建造”的理念带入建筑行业,以精益建造实现建筑业全产业链工业化,以精益建造促进建筑业绿色发展。(4)施工装配化预制构件被运送到施工现场后,经过机械设备的吊装与处理,组装为新的建筑。装配式建筑施工与传统现场施工相比具有施工工期缩短、施工现场劳动力投入减少、施工现场污染减少等优势,且施工工序更加方便有序,进行每道工序时都可以像安装设备一样,精度、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二、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1.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化程度低
        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模式,无论是设计、生产、运输环节还是施工安装、竣工验收过程,都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各参与单位对装配式技术的认识、掌握非常有限,缺乏熟练的应用操作技能。虽然有部分国有大型开发公司和施工企业对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充满信心,但目前绝大多数承包商如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单位根本不具备研究、掌握、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的能力。和国外发展国家相比,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标准十分缺乏,急需大力研究完善。
        2.装配式建筑人才短缺
        具有高水平、高素质专业人才是建筑业转型成功的基础所在,装配式建筑的建设项目与传统现浇式建造方式相比将更为复杂,对复合型和专业型人才要求也愈加严格。据统计,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近100万人,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而各类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有的院校甚至还未开设相关教学课程,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的短缺将成为制约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和推进的瓶颈。基于建筑装配式的发展需求,我们应进一步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职业化培训,培养“少而精”的装配式建筑人才队伍,真正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产业优势。
        3.产业不成熟,产业管理不完善
        一个完整的预制装配式项目的成功实施,离不开科学的设计、合理的生产、可靠的运输、熟练的施工安装以及完备的后期服务。预制装配式结构全过程整体协调性的特征,客观上要求参与企业具备优越的资金条件、高超的技术研发应用能力以及科学的管理水平。当前,能达到这样要求的单位数量十分有限,仅限于国有大型设计院及开发公司,产业配套缺乏,相互配合度非常低。受传统建筑生产方式的影响,其特有的利益主体早已产生,并形成了固定的利益链。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包括前期的研发与设计、中间的生产与运输以及施工安装与调试,到后期的运营维护,其参与单位有研发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公司、生产厂家、运输企业、施工安装单位等,所有的参与单位、所有的经营活动构成了一条有机的产业链,而现行的装配式建筑市场产业发展不充分,管理不完善,产业链不成熟。
        三、改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1.创新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提高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要改变当下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理念,在新时代,装配式建筑要想走得长远,就应朝着更加严格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确保能有效地指导建筑工程的开展,同时改变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观念,对于中层的管理领导应进行筛选和考核,并通过联系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
        2.完善装配式建筑管理流程
        完善的产业流程对于装配式建筑管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整个流程将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加工、现场施工管理以及后期的维护都统一到了流程中,确保了每个环节能井然有序地进行,提高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从预制构件的设计生产到安装维护,不同环节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实现了资源上的合理分配,保证了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应与时俱进,可以将BIM技术充分的应用到施工中,建立装配式建筑管理信息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
        平装配式建筑工程作为我国新型的建筑模式,其在我国的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在很多方面都较为落后,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时,应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各环节进行深入的了解,同时严格按照相关的流程进行管理,对于工程中的细节之处更应加强控制,最大程度地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在选择施工方案时,应结合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特点以及实际的施工情况,充分论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对于其中应用到的技术应多次试验,借鉴以前的成功案例,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当施工方案确定之后,还应考虑到工程成本问题,在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控制成本造价,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实现最大效益。
        4.构建信息化监管体系
        构建信息化监管体系也是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飞快发展,信息化监管体系在我国也逐渐走向成熟,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而言,信息化监管体系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提高对建筑施工的管理。信息化监管体系的建设,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重点放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建设上,对于施工过程中设计的材料、设计图纸以及安装过程等数据信息进行检验,认真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5.注重运输管理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运输管理是其中的重点部分。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各种材料或者预制构件都需要被运输到各施工现场。由此可见,运输管理也应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在运输时,为保证运输的安全性,保证构件完整性和质量,应将预制构件平稳的摆放在运输架上,并将运输车的后部分适当降低,通过倒车的形式使得运输架能嵌入运输车,在运输的过程中则要保证运输拖车的高度,同时利用智能化机械手臂稳固相关器材,起到侧向支撑的作用,保证整个运输过程的平稳安全。6做好后期的完善工作当装配式建筑工程完成竣工后,需要对整个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各方面进行检验和总结,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制订整改措施,消除质量隐患。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的建筑方式不同,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后期完善工作中,应从施工方案到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对比,并做好有关记录,对于存在漏洞之处应严谨的补充。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以及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极为重视,出台中众多指导性政策加以推动,装配式建筑也势必迎来快速发展期。从目前我国建筑装配式施工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存在而导致发展受到一定制约,所以为了促进我国建筑装配式施工的良好发展,需要重视装配式建筑规范体系的完善以及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发展,同时在人才培养与配套政策方面做好工作,保证相关扶持政策得到落实,进而全面提高我国建筑装配式施工水平,助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壮壮.建建筑工程管理及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年(06):239-240.
        [2]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9.
        [3]齐宝库,张阳.装配式建筑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9,(2).
        [4]郝爽.装配式建筑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
        [5]焦云义.建建筑工程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年(04):76-77.
        [6]蒋俊.浅论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科技风,2020 年 (08):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