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黑龙江省六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 150000。23010619870104****
摘要:近年来,社会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演变而来的BIM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可视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有效促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施工单位利用BIM技术将平面图纸转化成三维模型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在显示设备上,不仅给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还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安全保障。基于此,文章就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应用
引言
建筑行业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具有密切联系。在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的同时,建筑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安全生产不仅影响人们的生命财政安全,还将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因而我们需重视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已不适用,因而建筑企业需积极应用BIM技术开展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以提升安全管理工作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稳定发展。
1BIM技术及建筑施工安全
①BIM技术概述,所谓BIM技术,指的是信息模型。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中能够辅助建筑工程实现方案设计、施工管理、项目运营维护等多个方面管控,能够对项目具体信息进行准确深入的了解,能够全方位把控各个施工项目和环节,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同时能够达到节省成本、优化流程的效果,进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和管理水平。现代信息技术催生了BIM技术并且推动了该技术不断发展,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三维数字化设计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构建立体模型,通过模型展示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和步骤,呈现出立体的建筑项目。②国内建筑安全管理现状,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事故仍然较多。建筑行业有着较为复杂的施工过程,十分繁琐的施工工序,并且具有流动性、场地多边形等特点,属于安全事故多发的行业之一。住建部统计发现,高空坠落、触电伤害、物体打击等都是建筑施工当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具体来讲,造成我国建筑施工出现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部分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没有充分做好安全预防,没有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没有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有的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过程中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式,管理效率低下并且没有显著效果;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思想保守,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没有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缺乏完善的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导致施工过程中有的人员违规操作,并且没有及时整改安全问题。
2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1建立施工安全指标
施工安全指标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施工单位只有明确相关施工安全指标,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施工单位可以应用BIM技术来建立工程施工的安全指标。利用BIM技术中数据的关联性构建出建筑模型,为施工单位进行数据调整和风险修复提供模型参照,进而降低该建筑工程在施工中的风险性,为建筑工程单位科学合理地设定工程安全指标提供切实有效的技术保证。
2.2施工场地布置中BIM技术的应用
施工场地布置中可以使用BIM技术,在该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构建出完善的施工场地布置方案评估指标体系。按照施工现场功能区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分开设置作业区和生活区,确保两者之间的安全距离。功能区在布局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电、卫生、交通、消防等,这些都是需要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建筑物坠落半径之外设置办公生活区,并与作业区两者之间布置防护装置,做好明显的划分隔离。各个区域统一设计好后借助BIM技术用视频进行模拟,筛选出最佳的施工场地布局方案。
2.3安全教育培训
施工人员作为各项施工技术执行者、施工设备操作者,其素养及能力影响施工效率、施工安全性。因而,施工人员在参与建筑施工前需参与安全教育及培训,并参与培训后的考核,以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涉及:施工现场安全规范、施工人员操作规范等。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化模型,不仅包含了建筑工程多方面信息,还可利用其可视化功能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以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及责任意识。在采用常规模式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基于BIM可依据施工人员不同专业科学拟定安全管理措施及安全教育培训方案,保证不同专业施工人员了解自己的职责、日常工作环境、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不同专业施工人员了解不同危险源可能引发的问题。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此教育方式成本比较低,但是教育效果更好。同时,基于BIM技术的安全教育培训,可依据施工人员文化水平、理解能力拟定有针对性培训方案,最终达到提升安全教育培训效果的目标。
2.4利用BIM技术合理分配施工空间
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应用到大量材料、设备、人员,而施工现场空间有限并且复杂,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施工空间分配很可能会出现施工作业冲突甚至发生安全事故。为了避免出现安全风险,保证顺利地开展各项施工作业,降低经济财产损失,应当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工地资源进行科学地分配,保证合理使用施工现场空间,将施工秩序优化,合理提升施工工期控制效果,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在建筑施工空间分配方面,BIM技术能够直观地展示空间分配方式及检查是否存在冲突,可以有效保证各项工作有效衔接、有序开展,能够保证各个工种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各项施工任务,能够显著提升施工安全度。
2.5建立安全管理模型制定应急预案
想要进一步完善BIM技术下建筑住宅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就应该进行较为系统的安全管理BIM应用建设,并对其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数据层,模型层,应用层。在第一层中,数据信息主要来自设计初期的BIM模型中,在BIM技术下创建的参数化模型及其使用进度计划中存在危险源分类和一些识别信息库。而第二层模型中包含了施工期间实际应用,例如安全检查与施工动态模拟。在BIM系统下,可以使项目信息得到有效审阅,还能够实现动态可视化目标。最后一层主要是模拟建筑住宅工程施工动态模拟和安全培训,能够对安全计划进行有效完善,从而进一步降低建筑住宅工程中施工事故的发生概率。在建筑住宅工程施工中,在维护阶段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主要包含了人员紧急疏散,设备紧急更换等等。为了使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就需要以BIM模型为基础对当下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为建筑住宅工程的稳定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假如建筑住宅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事故,那么就会对工程施工进度产生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BIM模型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能够使其对数据快速查找并使用,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及时处理,降低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要想消除安全管理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还需要各方人员不断地在技术上进行探索和研究。目前,BIM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水平,因此,做好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优化和改进,对于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BIM技术在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不仅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技术,还是一种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广大技术人员一定要认真对待这项技术,通过BIM技术把我国的建筑水平带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贺龙喜,宋娟,杨期柱,等.建筑施工企业推广BIM技术的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4):62-63.
[2]彭婧.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项目施工及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8):140.
[3]杨兴坤.建筑工程事故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29(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