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部地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雨水收集与处理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刘娜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大城市地区的住房、街区以及道路的建筑面积在不断的扩大,对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河南路平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大城市地区的住房、街区以及道路的建筑面积在不断的扩大,对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由于城市建设以及工业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造成水资源因污染而出现短缺,因此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北中部地区近些年来水污染问题严重,城市的供水能力越发不足,建设海绵城市势在必行,通过科学的雨水收集系统,不仅有助于缓解城市的排水,还能有效的将雨水近些收集,并通过相应的处理技术近些重新利用,对于改善城市生态水平,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海绵城市理念下,对城市雨水收集方面取得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城市雨水收集与处理等的应用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导致海绵城市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果,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海绵城市理念的研究,从而提高城市对雨水的收集与处理,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北中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与海绵城市的理念,以及城市雨水收集与处理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如下。
        关键词:北中部地区;海绵城市理念;城市雨水收集;处理技术;研究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会搭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通过对雨水资源进行收集和处理,实现水资源的再次利用,对当地整体水量进行控制,从而帮助部分水资源短缺的城市缓解供水方面的压力,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理念带来的不仅仅对于夏季雨水较多的季节,将雨水有效的排放,减少道路淹没而出现拥堵等的情况,降低内涝带来的影响,保障道路安全,为人们带来生活上的便利,借助雨水收集与处理技术,满足小区的用水需求,有助于提高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平。
        1北中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作为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虽然河流与湖泊分布众多,但大部分河流均直接或间接向东、向南流入海洋,外流区域占了绝大多数,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耕地亩均占有量少,地表水资源的总量少,主要靠降水来补充,而降水分布受气候和地形地貌影响明显,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因此很大一部分地区的干旱缺水严重,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丰富,且相互悬殊较大,其中北中部地区所所处的非季风区,就属于干旱缺少地区,造成旱涝灾害频繁[1]。水资源虽然是可再生利用资源,但自然界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水无法直接饮用或使用,若没有经过净化处理,人体一旦饮用,容易染上细菌、寄生虫,不但无法保证人体的正常饮用水,还会出现身体上的问题,因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十分重要。与此同时,北中部地区与南方地区相比,降水量少,资源利用率高,再加上人口密集,以及工业与农业的大力发展,由于水一直在保持连续运动,若水量上无法保持平衡,会影响城市水资源的总量,因而使得北中部地区的水资源常常处于短缺的情况。国家在过去针对于北中部地区的缺少状况,采用南水北调工程,从而南方地区找好较好的水源调到中部地区,再从中部地区调到北部,从而缓解北中部地区的水资源问题,但随着国内污染情况的日益严重,导致优质的水源越来越稀少,使得国内各地区的供水受到了影响,必须采取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式,通过海绵城市理念,将城市雨水进行收集,从而实现降水资源的再次利用,缓解对城市日常供水的需求。
        2海绵城市的理念
        海绵城市是新型的城市雨水管理概念,通过建设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城市能够如海绵一样,在降雨时,结合集水、蓄水、渗水与净水一体,充分发挥建筑、绿地以及道路等生态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有助于逐步改善并恢复城市的生活供水[2]。与此同时,海绵城市除了通过雨水回收集和处理,从而有效的节约的水资源,还有助于增强对梅雨季节的雨水排放,在遭遇强降雨时,能够缓解城市内涝的情况,从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国内目前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用较多的雨水收集与处理技术有以下几种。
        2.1绿化带排水
        城市绿化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在道路的两旁设置绿化带,合理的挑选植物,并对绿化带进行沉式为主的设计,对于道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能够起到很好的吸纳效果,将地面的雨水直接起到吸收与净化的效果,不仅能够促进城市绿化的施工建设,有效减少人工施水的频率,在有效排水的同时,科学的对水资源进行利用[3]。
        2.2屋顶绿化
        与绿化带的原理相似,在包括住宅区、办公区以及商业区在内的顶层,将其裸露在外的部分,对其天台通过放置适量的土壤,并种植一些花卉植物,对屋顶进行绿化,借助土壤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渗透效果,在降水时降低径流总量。于此同时,通过屋顶绿化还能有效的建设房屋漏水,并为建筑物进行保温,并结合科学的排水系统,将雨水慢慢的排入管道中,而通过管道能够对指定位置的植物进行灌溉,防止了水资源的浪费,对于节能环保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3雨水花园
        在海绵城市中,选择较浅的洼地区域通过种植植物,借助植被与土壤过滤效果,在降水时通过让雨水缓慢的渗透吸收,从而达到净水的作用,除此之外,雨水花园对于美化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也有一定的价值,并且其建设简单、造价低廉的特点,对于城市现代化建设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2.4水景景观
        在公园、住宅区以及景点位置建设水景景观,在遭遇强降雨等气候时,能够发挥出蓄水池的效果,不仅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储蓄,减少公园、住宅区以及景点周边的排水压力,并且结合沟渠、水道等的循环系统,通过与河流、湖泊相连,帮助干涸的水源补充水量,从而实现保护环境,重复利用水资源的作用,并且水景景观还能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带来休息和玩耍的场地,同时还具有净化空气的效果,有助于提高生态文明的建设。


        2.5渗透沟
        渗透沟除了排水的效果外,还有引水浇灌农作物、地基等的作用,通过采用的是渗排、排放一体系统或渗透管,将渗透沟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路基、庄稼地、住宅地以外,保证道路、庄稼、住宅等不会受雨水的影响,并且科学的将雨水中存在的杂质、沉淀等,合理的排放到渗透检查井内,减少雨水的外排[4]。
        3城市雨水收集与处理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3.1对雨水收集与处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国内近几年虽然在加强城市排水的建设,并且强降雨的发生频率有所上升,但对于一些水源丰富,并且降水量偏少的地区,对于雨水收集与处理方面还没有引起重视,并且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建设方式,造成在雨水收集与处理时,没能有效的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且也会导致排水方面存在问题,在遭遇持续降雨时,无法减轻雨水对道路的破坏,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与此同时,这部分地区对雨水收集与处理的重视程度不足,还会造成相关建设施工人员对城市排水系统引起重视,缺乏科学的施工技术和意识,若是一旦发生强降雨,会使得当地对雨水排放的控制起不到效果,容易对城市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3.2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知落后
        部分地区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知不足,仅仅把城市化发展和工业发展放在第一位,会造成雨水收集与处理的相关技术落后,同时也使得生态文明建设的落后,无法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海绵城市相结合,无法有效发挥出海绵城市应有的效果。与此同时,由于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知不足,造成在城市建设时,无法根据相关的区域的建筑特点以及周边环境,对于收集到的雨水做出科学的处理,缺乏实际的效果,难以使海绵城市发挥作用。
        3.3相关建设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建设施工人员普遍年龄较大,再加上其文化水平不高,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新型的雨水收集与处理技术以及建设理念处于传统的思维模式,而技术水平高的建设施工人员对于各地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人才,众多地区对于这方面人才的渴望,以及建设施工人员也会择优而栖,绝大多数情况下,优秀的人才会选择一线城市或者经济发达的地区,导致北中部地区对于人才的竞争方面缺乏竞争力,导致其建设施工人员在对于雨水收集与处理方面建设优秀的数量不多,导致当地的海绵城市建设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
        4对城市雨水收集与处理存在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4.1提高对雨水收集与处理的重视
        为提高北中部地区雨水收集与处理的整体效果,加强对该部分地区的思想教育,协调好各相关部门对城市建设工作相配合,保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雨水收集与处理方面也能很好的顾及到,同时不断开展北中部地区水资源问题的宣传工作,让北中部地区的居民了解自身所在位置处于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以及雨水收集与处理的作用和重要性,从而全方位的提高北中部地区对雨水收集与处理的重视程度,有助于提高海绵城市的建设质量。
        4.2转变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知
        引导北中部地区的管理者转变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知,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并让其意识到海绵城市理念对于现代化城市发展以及居民生活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引进最新的海绵城市建设指导,让北中部地区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去优质的海绵城市学习和实践,从而提升北中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平,能够科学的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来帮助当地实现雨水收集与处理,缓解水资源短缺等的问题。
        4.3加强建设施工人员的培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自身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越来越进行重视,在选择居住地点时,往往会选择环境更好的地区和城市,北中部地区为减少人口的流失,改善整体的生态环境,需加强对建设施工人员开展的雨水收集与处理技术的培训,并且培训结束后对实施考核,并通过不断在建设中进行实践,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平。除此之外,设置相应的奖励惩罚机制,对于当地的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收集与处理良好,生态文明建设突出的城市给予公开表扬,并对相应的建设施工人员适当的和物质薪资奖励,而对于雨水收集与处理不当,频频发生成内涝,并且生态文明建设差的城市给予评判,以此来北中部地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雨水收集与处理技术的提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北中部地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建设中,通过提高对雨水收集与处理的重视,转变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知,加强建设施工人员的培训,并合理的应用雨水收集与处理技术,帮助北中部地区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也为国内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就,邓樱.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立体绿化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现代园艺,2019,42(17):104-105.
        [2]林俏,刘喆,吕英烁,等.基于水文模型的北京浅山区雨洪管理措施探究——以夹括河上游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0,42(5):132-142.
        [3]戎贵文,沈齐婷,戴会超,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屋面雨水源头调控技术探讨[J].水利学报,2017,48(8):1002-1008.
        [4]古勇.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廊坊市雨水收集系统现状研究与对策[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2):169-170.
        作者简介:刘娜(1981-),女,汉族,籍贯:河南省开封市,总经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市政工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