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刘福顺
[导读] 职业教育是帮助农村劳动力迅速提升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解决就业,实现平稳收入的根本方法。在梳理中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相关工程的内容举措基础上,
        刘福顺
        青岛市技师学院 山东 青岛266229
        摘要:职业教育是帮助农村劳动力迅速提升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解决就业,实现平稳收入的根本方法。在梳理中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相关工程的内容举措基础上,分析新时代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存在挑战,对于推进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
        1新时代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的挑战
        1.1“新读书无用论观点”的萌生
        在1990年以前,通过高等教育可以获得“单位制”中的“铁饭碗”,而职业教育无法实现如此成效,所以至今为止在大多数农村家长和青少年群体中更接受普通高等教育。根据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技研究所2008年4月-2009年12月在西部某省41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初中学校对2216名初中二年级学生随机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只有约20%的学生初中后打算‘上中等职业学校’。就实际教育选择结果来看,只有1/4的学生选择了中等职业学校,而40%的学生选择了普通高中。”①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不足的。1990年后,高等教育的“单位制”被取消,打破了农村劳动力“读书改变命运”的梦境。“当读书不能保证……一份好工作等社会流动机会时,普通的底层居民很难对读书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和投资的热情。”②因此在贫困家庭当中“新读书无用论”的思潮萌生,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对农村青少年的吸引力迅速减弱,职业教育的处境也就更为艰难。在读书的作用被弱化而职业教育又处于读次等书的意识领域下,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农村新生劳动力的吸引力处于微弱状态,致使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的招生工作阻碍重重。
        1.2农村“空心化”制约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
        随着农村人口总量的减少和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在城市实现转移就业的发展趋势,留守在农村的劳动力数量更为稀少,为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的招生在数量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农村留守农民当中还存在平均年龄大、受教育程度偏低的问题。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发现,到2016年,全国农业经营人员共有31422万人,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6023万人,36-54岁之间的有14848万人,55岁及以上的有10551万人。55岁及以上的人员占比33.6%,而35岁以下占19.2%,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严重。留守劳动力平均年纪偏高的现象导致该群体当中年级偏大不具备继续学习农业生产等需要体力消耗较大专业能力的人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难度会比较大。对于留守劳动力中受教育程度偏低的人群来说,由于文化程度有限,对于知识的理解会受到限制,在继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同样会面对重重阻力。在我国的留守劳动力中占多数的是农村女性。中国的农村女性最普遍的特征是“缺文少技”,并且具备家庭责任感强、社会责任感弱的特点。她们会将更多的时间用于闲聊、打牌等娱乐活动,缺乏对知识技能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对山东省农村女性的调查,在30岁以下的农村女性平均受教育程度年限仅为8.02年,50岁以上农村女性平均受教育程度年限仅有4.5年。综合农村妇女的特征可以发现对农村女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也是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一大挑战。
        2新时代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开展
        2.1坚持扶贫与扶志(智)相结合
        对于农村贫困家庭中存在的“读书无用”现象,应将技能培训、新型技术的实用地位以及技能扶贫等概念种植在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劳动力的意识领域中,使其相信科技也属于生产要素的一部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脱贫致富的有效方法。

同时,各地政府要鼓励当地贫困家庭劳动力“把扶贫开发与智力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结合起来,”调动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激励劳动力通过教育提升其农业生产技能,转变农业农村生产方式,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脱贫意识,宣传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不能存有“等、靠、懒”的心态,要在扶志与扶智两条道路上同时增强其自身的“造血”能力。针对农村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由于“新读书无用论”而产生更为严重的重普轻职现象,本文认为应从社会影响和家庭鼓励双重维度下对农村新生劳动力进行思维模式的转化,将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性及未来的就业前景灌输给每一位贫困家庭的青少年,说明所有的教育模式都是为帮助受教育人群实现成功就业,接受职业教育是帮助其解决就业问题,实现技能脱贫及家庭共同富裕的最快方法。在政府及家庭思维引导的作用下,点燃青少年心中对读书所抱有的希望,实现意识领域的拨乱反正。
        2.2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
        首先,县级职教中心应负责各乡镇社区培训网点的专业设置和培训内容及考核标准,根据劳动力类型设置适合其实际应用的专业。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当中涉农专业劳动力的培养内容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地理环境优势,并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类型,打造“一乡一品”的农业特色产业。此外,根据各地新型经营主体的经营特点设置新型职业农民当中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培养内容,保障农村劳动力通过职业培训可以实现学有所用。同时,县级职教中心要高频率、高质量地调查城市就业市场的需求导向,设置高质量的适合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专业及培训内容。其次,县级职教中心负责各乡镇社区培训网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培训结果的考核机制及评价标准的设定。再次,县级职教中心要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的工作或与其他已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的机构或学校展开合作,共同负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在培训后通过考核选取成绩优异的创业带头人参加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通过构建网状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的核心作用,改善农村劳动力过去“学无所教”“学无所用”的供需不平衡发展状况。
        2.3将“因材施教”融入农村留守劳动力培训中
        鉴于农村地区大部分的老人和妇女不具备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能力,并且存在平均受教育程度偏低的现象。本文认为,将特色本土乡村文化和互联网的培训内容加入到该主体的培养方案中,可以发挥其劳动价值的最大效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互联网创业培训逐渐走进职业培训课堂当中,帮助农村劳动力经营网店、做微商,拓宽其收入渠道。但是仍存在由于培训对象主体不明确而导致的无效培养现象。职业技能培训注重的是时效性,要在短时间的高效培训内帮助劳动力实现最大的收益。互联网创业培训需要培训对象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对新型科技知识具备一定学习能力。培训机构选择具有文化基础的劳动力进行互联网培训可以缩短培训时间,激励培养对象信心,增强培训效果。因此选择老人和妇女群体当中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群进行互联网创业培训,或推荐该群体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中的电商创业培训是最佳路径。例如,河南省信阳市吴家店镇的刘付荣,在高中毕业后一直生活在农村,通过互联网创业培训成为一名电商,将山区中的药材做成祛湿排毒的泡脚药包在网上向全国各地销售,实现了年薪20万的收入。更有许多农村留守劳动力通过学习网络知识在快手、抖音等直播平台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实现其农业生产以外的收入。
        3 结束语
        由于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还没有实现成功的转型。目前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在工作中仍存在招生不足、劳动力接受能力差、教学内容与劳动力实际需求不匹配、培训结束后就业率低等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相关工程的内容、途径和机遇,认真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当前所存在的挑战,并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参考性意见,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旭刚.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动力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20.
        [2]秦锦清.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农村职业教育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