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混凝土被普遍应用于工程建设。混凝土作为建筑中的基础材料,其施工技术及质量会较大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期限以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随着科技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发展,人们也不断提高了对建筑质量的标准和要求,进而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两个方面要求也不断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混凝土施工建设现状
1.1蜂窝麻面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之后,混凝土会因为内部空气没有被及时排除或施工操作不到位等问题,促使混凝土表面质量存有严重缺陷,一般出现的现状是大小不均坑凹类似蜂窝状,这就是施工人员场所的“蜂窝麻面”,此类现象的出现会让混凝土表面不光滑,不仅对建筑工程的整体美观造成了影响,更是对建筑外部造成了施工影响,是目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1.2露筋现象
在建筑工程施工时,施工人员会在混凝土中掺入一些钢筋材料,其目的是为了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力和载荷能力,以及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质量和强度。若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没能针对工程施工环节加大控制,就会导致混凝土钢筋外露等现象频繁出现,进而对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能造成影响。除此之外,钢筋外漏现象的出现,还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1.3开裂现象
若是混凝土在使用期间出现开裂问题,不仅和建筑工程的内外部环境因素有着直接影响,同时还和混凝土的材料质量和施工技术有着密切联系。基于此,可把混凝土开裂问题划分成为以下三点:①因遭受温度变化和高强度压力等,会让混凝土出现形体裂变现象;②若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有施工方法操作不当或操作执行不规范等,也会让混凝土出现开裂现象;③由于混凝土内的某些建筑材料存有不达标问题,如水泥、沙石或钢筋等,也会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造成影响,严重的话还会引发建筑事故。
2在建筑工程中主要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2.1模板技术的应用
首先,需要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要求来进行模板的安装拼接,在安装之前对模板的规格、型号进行检查,确认其质量达到规定要求后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拼装。其次,在完成模板的拼装施工后需要检查其拼接处是否存有缝隙,若是模板拼装存有问题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避免在混凝土浇筑中出现漏浆、冒浆的情况,之后检查模板内侧是否平整、光滑、干净,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结构其表面的质量。
2.2钢筋技术的应用
建筑工程中通常会采用钢筋混凝土作为主体结构来进行施工,这样可以保证建筑整体的强度及稳固度。为此在钢筋技术的应用中应按照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要求来进行钢筋的搭设,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及施工要求来选用适当的连接技术,如捆扎、焊接、机械连接等技术。其主要是由于在建筑工程中不同部位钢筋的受力情况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需要确认其适用的钢筋连接方法,从而保证建筑结构整体的质量及性能。
2.3浇筑技术的应用
首先,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保证其连续性,严格的控制混凝土浇筑间隔间隔的时长,并对施工环境的温度变化情况进行监控,使混凝土浇筑温度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其次,在建筑工程中通常是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在此过程中应保证下一层的混凝土浇筑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这使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保持整体性,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通过控制浇筑时间的方式防止混凝土结构在凝结后出现分层的问题。最后,对混凝土的泵送速度进行控制,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保证浆液的匀速、连贯,防止在浆液泵送过程中混凝土出现离析的问题,并保证混凝土的垂落度。
2.4振捣技术的应用
振捣过程的施工质量在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许多因素中占据重要地位,振捣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混凝土浇筑后,必须及时进行振捣,振捣的具体作用是使洪凝土的结构变得紧凑,而且要使得模板周围的位置都可以填满,甚至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混合。否则,在浇筑过程中会使混凝土的强度出现差异,会对整体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混凝土浇筑和震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选择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同时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一定要按照严格的技术标准进行,从而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得到保障。
2.5养护技术的应用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施工,通常情况下会在混凝土表面覆盖透明塑料膜来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增长。在混凝土养护中可以通过洒水养护来控制其表面湿度,洒水量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来防止水分过多而出现混凝土内部积水的问题。同时需要对混凝土的温度情况进行测量,确认混凝土的内外温度情况来控制外部环境的温度及湿度。在混凝土结构养护中根据温度变化情况来采取处理措施,若是环境温度较低可以利用草帘来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或搭设温棚保持环境温度,若是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外部温差过大需要进行散热处理。在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一定标准后进行模板的拆除作业,在拆模的过程中避免对混凝土表面造成损伤。
3建筑工程混凝土的质量管理措施探讨
3.1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的落实,能够很好的改善质量管理效果,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需求。因此还需要将工程施工质量以及人员表现情况进行明确,根据员工表现给予必要的奖励跟惩罚,这样才能够让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来达到预期的工程质量管理效果。
3.2强化施工环节的监控工作
在混凝土工程浇筑施工之前,建设单位需要对施工的具体操作进行明确指导跟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各项施工管理规范,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做好施工流程的优化管理,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工程施工效果。
3.3做好人员素质培训工作
这些农民工的专业技能跟素质不足,也就难以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需求。针对这一问题,也就需要进一步强化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施工人员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工作,提升所有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在遇到了突发情况之后,经过培训的施工人员也能够及时进行应对以及合理解决,从而保障了整个施工作业的有序开展。
3.4进行施工原材料的合理选择
结合具体的施工要求,进行高强度、高质量水泥的合理使用。在水泥选择过程中,要尽量选择同一厂家中同一批次的水泥,保障混凝土水泥性能以及颜色的一致性。在骨料尺寸选择过程中,要进行仔细的检查,避免掺入杂质等问题出现,这样也就可以让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水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做好其质量检测工作,确保水质的良好性能。
结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应从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及时总结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的预防及解决措施,并引入成熟有效的施工技术,有效避免各类质量缺陷等问题,从而保障混凝土施工的规范性。同时结合相应的规范和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混凝土质量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从而保障混凝土结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国宾.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19,45(10):193-194.
[2]张稳.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J].居舍,2019(01):48.
[3]仇文法.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5(28):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