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 袁帅
北京建达道桥咨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分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 830000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结合路桥工程的情况和软土路基施工处理要求,合理运用相应的处理方法,可以使软基施工处理效果更加显著,丰富路桥工程基础结构施工的技术内涵,避免路桥路基施工功能及使用年限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加强路桥工程建设高效完成软土路基施工处理作业的过程中,应给予相应处理方法合理选择及使用更多思考,促使软土路基施工处理更加科学、高效,满足路桥工程结构施工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路基施工方面的问题发生率。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实现路桥工程建设事业的长效发展,丰富软土路基施工处理中的实践经验。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路桥工程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要点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路桥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对于路桥工程中的软基路基施工时,可能会出现不均匀沉降、地基断裂和桥头跳车的情况,应该在设计软土地基工程的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设计出针对此类情况的措施,因为合理的设计、科学的施工是保证整个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路桥施工质量是国家工业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路桥施工工艺和相关技术的完善,路桥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不断进步,路桥的施工质量在以后的建设中会越来越得到重视。伴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脚步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路桥软土路基的施工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提高当前的路桥工程软土路基的施工质量及技术,使路桥工程的施工设行业和经济、社会得到同步发展。
1、软弱地基的特点
1)含水率高。软弱地基的含水量与一般的地基相比而言,要高出许多倍,正是由于土质中含水量较高,土质就会变得十分稀松,无法形成凝结块,自然也就无法达到路桥地基承载力要求。2)孔隙大。软弱地基的孔隙十分大,这是由于土体在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土质或者其他外力因素,导致土质中出现较多的空隙,而由于这些空隙的存在,在土体受到压力作用的时候,空隙就会被挤压到一起,导致土地无法承受过大的承载力。3)渗透系数小。软弱地基的土体中,有较多的水分,并且孔隙也十分大,导致外界的水源很难渗透进土体中,而这种现象会形成误导,让施工人员认为土体状态是饱和的,而当土体受到外部荷载或者压力作用时,土体中的孔隙就会被压缩,并且土体中的水分也会被挤压出来,从而导致土体出现沉降问题,对上部的结构造成破坏。4)压缩性高。软弱地基的土体中,水分含量十分高,并且孔隙也十分大,但土体在受到外部压力时,土体的体积就会快速收缩,水分和孔隙会受到挤压,土体会出现较明显的收缩现象。
2、路桥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方面的存在问题分析
2.1路面沟槽回填方式不合理
由于国内的施工单位较多,无法避免施工操作不符合规则的状况,个别施工单位在路面沟槽的回填作业当中出现了偷工减料的现象;未完全按照施工规定展开作业,转而选择偷工减料,如未完全处理干净沟槽内的积水便草草回填,容易导致回填后的土方具有较高的含水量,不利于路面整体的压实效果,最终会对整个道路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路面沉降问题的出现。个别施工单位,在路面沟槽的回填过程中,为使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直接将一些建筑垃圾填进沟槽当中,如施工过程中多余的混凝土、沥青材料等,这样虽然能够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但由于这些回填材料不符合规定,容易使回填土方存在较大的空隙,且路基的压实效果也很难满足需求,进而会在后期使用过程中频频出现路面塌陷的状况。
2.2其他方面的存在问题
(1)由于部分施工单位未能对软基施工处理方法合理选用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加上材料质量缺陷、施工过程管控状况不佳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加大软土路基施工问题发生率,制约路桥工程结构施工水平的提升。(2)一些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薄弱、操作行为不规范,导致软土路基施工处理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对道路桥梁工程路基施工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会降低结构稳定性。(3)因对软土路基的自身特性、路桥工程施工要求等考虑不充分,使结构施工效果、利用价值等缺乏保障,给路桥工程建设水平提升中带来制约作用,需要在适用性良好的软基施工处理方法支持下予以处理。
3、路桥工程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要点
3.1强夯法
强夯法是指将十几吨至上百吨的重锤,从几米至几十米的高处自由落下,对土体进行动力夯击,使土产生强制压密而减少压缩性、提高地基强度。在选用路桥工程中的软土路基施工处理方法时,重视强夯法的科学应用,也能为相应的处理工作高效完成提供技术支持,促使经过处理后的路桥工程路基能够处于良好的应用状态,全面提高道路桥梁基结构承载力。
3.2桩基复合地基加固
近年来,采用PC预制管桩加固桥头软土路基的案例越来越多,在某公路入城段主线天字圩桥头软基加固段即选用了该方案。设计桥头软土地基加固采用准400mm-PC管桩,单节A型桩,壁厚95mm;桥头加固处理段:桩长15m,桩间距2.2m;过渡段:桩长9~14m,桩间距2.5m,过渡区范围内桩长递减,每1排缩短1.0m,至最短桩长。(1)设备选型:PC桩根据周边环境一般选用柴油锤或静压工艺沉桩,某公路入城段周边建筑物较多,为保证安全、减少噪声污染,选用WXZ508型静压桩基施工。(2)PC桩进场验收:桩身不得有裂缝;表面不得有深度超过5mm的蜂窝、麻面、气孔(气泡),且在每个面上所占面积的总和不超过该面面积的0.5%,且不得过分集中;桩端面平整,法兰盘焊缝不许开裂;桩身混凝土不得有明显接茬及混凝土严重离析现象。(3)工艺流程:测量定位→压桩机就位→吊装喂桩→桩身对中调直→压桩→送桩→终止压桩。(4)施工注意事项:①严格控制PC桩进场质量,确保质保资料齐全;②装卸桩时采用两点吊装,吊点与设计吊点偏差±20mm,吊装动作缓慢以避免振动;③现场管桩存放时设置抄垫方木,两侧用木楔抄填防止管桩滚落,堆码高度不超过三层;④PC桩按照先长后短、自道路中心向路基两侧顺序施工,避免后继施工的桩对已经施工完成的桩基造成集中挤压而移位;⑤桩就位时严格控制桩身垂直度及桩顶标高;⑥成桩后,检测桩身完整性和承载力。
结束语
现阶段,依旧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路桥工程质量,甚至还可能危害到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因而施工单位须加强对路基路面施工的重视度,主动分析路桥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分别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避免偷工减料的状况出现。同时,施工单位应确保路基路面施工作业完全符合相关的操作规范,并逐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与质量意识,使路基路面施工更加合理有效,最终充分提高路桥工程施工质量。此外,施工单位还要结合新时期的路桥施工建设需求不断完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改进相关的技术操作内容,由于目前尚有许多技术性难题,只能采取合理的方法优化施工技术,并有待于在未来的发展中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1]聂刚.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07):43-46.
[2]周发锦.对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06):76-77.
[3]张颖.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江西建材,2019(05):133-134.
[4]寇小芳.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四川建材,2019,45(03):151-152.
[5]马垒.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建材,2019(01):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