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张凯旋
临朐凯瑞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 262600
摘要:在经济方兴未艾、持续发展中,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新理念被应用在城市规划中,其中就包括海绵城市理念。以往城市发展易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不但会破坏城市环境,还会阻碍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而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能有效降低以往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弊端,作为一种崭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其更重视良好生态环境的缔造,既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处理各种水资源问题的有效手段。基于此,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应用;建议
前言:海绵城市是近些年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理念,在城市规划工作中积极利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规划优化是提升城市规划工作科学性的重要措施。因此,要积极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及相关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技术理念来开展水资源的泄渗、存储与调配工作,优化城市水环境,降低城市发生洪涝及干旱等灾害的概率。
1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
城市规划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且需要结合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这样就导致在城市规划方案设计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建设。此外,城市在一些气候天气的条件影响下,在特定的季节会出现干旱或者内涝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城市的生产以及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损害。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规划方式,它所遵循的理念是生态优先,最大程度地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充分地将城市当中的灰色基础设施与绿色基础设施进行深度融合,从而能够促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进行吸水储水,进而可以有效地破解城市目前的内涝和干旱等问题,还能够提升城市雨水的储存能力、渗透能力以及净化能力,最大程度地让雨水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将城市的生态状况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2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原则
2.1结合城市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城市是当地居民在一定的地理、气候、历史环境中建立起来的生活、工作、活动空间,因为城市各有不同,所需水资源规划部署工作自然也就不同。利用海绵城市理念时必须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生态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保证海绵城市理念运用的合理性。
2.2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
生态优先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原则,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发展与可能受到的影响,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时会用到一些吸水及保水、净化水装置和技术设施,必须结合城市生态承载能力进行分析,保证城市生态安全。
3在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具体应用
3.1完善规划准备
城市的全新规划理念——海绵城市,顺应了科技时代的发展要求,针对城市资源的整合利用,以及居民生活的便利性需求,可以更好的满足。但是,海绵城市的规划,已经完全打破了传统城市建设的标准,整体上的发展空间较大,前期投入资金较多,所以在规划准备工作上要积极的完善。规划调查、勘察方面,需对基础设施的重点服务领域,进行全新的勘验分析。很多海绵城市的打造问题,在于外部非常优秀,内部隐患较多,因此难以维持长久的稳定。此时,需加强内部空间的全新设计、安排,尤其是在管道的设计、规划方面,进行有效的调整,加强绿色、优质材料的替代,完成管道给水、排水的有效调控。规划的技术框架方面,需做出更好的改良。通过在系统的构建框架上不断的完善,能够在雨水系统的运用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来调整,对系统的运转效率进一步提升。
3.2加强各层次衔接
海绵城市的打造过程中,每一个层次的工作具有高度的独立性特点,工作的衔接效果,直接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成绩。
加强雨水系统的有效开发,该系统作为海绵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防洪排涝的影响、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大。雨水本身就是自然循环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有效的收集雨水,能够减少江河水资源的破坏,在水资源集中收集、利用方面,加强对生活用水的供应,减少城市污水排放量,充分提高自然生态的净化能力,将城市本身,列入到自然循环当中,实现生态的有效创新。对于城市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定有效落实。坚持在海绵城市的各类设施用地方面,进行有效开发,杜绝土地浪费现象,对用地功能、用地布局等等,做出全面的改善。基础设施的规划以及部分管道工程的全新建设模式,需掌握好海绵城市的特点走向。中小城市的转变相对容易,但是对于大城市而言,还是要分批次转变,实现基础设施功能的健全,在“海绵”理念的发挥方面,让大家切实的感受到城市带来的保护。
3.3加强规划质量
城市建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外表看似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在10年变化、20年变化方面还是比较明显的。海绵城市本身就是一个长期努力的目标,建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子孙后代。所以,规划质量的加强,一定要站在不同的层面来掌握和创新。针对年径流总量、年径流污染控制率、城市内涝控制等方面,需加强数字化的信息分析,绝对不要出现一些模棱两可的数字,而是要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实地勘察与长期的信息搜集,进行各类数据的全面整合与测算,确保在海绵城市的规划过程中,拥有较高的精度。海绵分区的设计、海绵分区的指引方面,加强汇水方向、管线情况、下垫面情况的共同调研与分析,由于海绵城市的内部架构和普通城市很不一样,所以在各类技术参数的获取与引导过程中,应按照精细化要求来完善。针对排水灌渠标准、内涝防治标准、雨水利用指标等,需进一步的创新、改善,要坚持在规划过程中的方案,进行灵活调整。
4将城市规划与海绵城市理念相结合的相关建议
4.1与城市总规划和专项规划相结合
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的合理性,要将海绵城市理念要城市总规、专项规划有机结合,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明确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对城市“绿线”“蓝线”等开发边界进行合理划定,在不破坏原有水资源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4.2加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要使更多人了解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明确海绵城市的功能,促进更多人参与其中,共同发展海绵城市。对于一些存在内涝隐患、严重缺水的城市而言,更需要大力发展海绵城市,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应对和处理能力,避免出现内涝洪水等自然灾害。可以针对某些具备较大雨洪利用潜力的城市小区,将其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中要融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导城市居民对海绵城市级建设进行监督,鼓励其参与其中,为海绵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4.3完善海绵城市建设支持政策
为了促进海绵城市建设,政府要不断制定相关支持政策。比如,针对尚未建设但已划拨或出让的地块,予以资金激励、设计条件变更等措施,将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内容融入其各方设计中,特别是建设合格的需加以激励。而针对未出让地块则既要坚持传统硬性指标,又要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的指标。此外,还要加强城市建设部门与水利部门的联动,在城市规划行政审批内纳入海绵城市相关指标。
结语:
总之,在我国城市建设中,要想提升城市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就应积极运用合理的规划理念。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城市发展中水资源分布与流转的现状,同时还要综合分析城市现有的水资源需求情况,为城市未来发展进行科学的水资源调配规划,进而保证城市发展的合理性,为更加美好的城市未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孟杰.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J].中国标准化,2017(10):72.
[2]郑兴.浅谈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J].低碳世界,2016(31):148-149.
[3]赵斯卓.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54.
[4]汪素平.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