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北
陕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4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智能化建设的发展迅速,在智能电网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过度依赖智能电网技术不能够将智能电网模式与配网调控一体化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智能电网有许多优点,能够促进电网的运行效率,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目前的配网管理方面还不完善,仍存在着许多缺点,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仍需工作人员不断努力探索。
关键词:智能电网建设;电力工程技术;应用研究
引言
电力工程项目中使用测量、传感以及其他先进控制方法和智能化电网技术,能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的数字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水平,充分满足用户稳定、安全和持续性的发展要求,为行业整体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1 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电调控一体化的特点
1.1 实时性
智能电网模式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高效率运行得益于它具有几个基本特点,其中比较重要是具有高效的实时性。智能电网模式下需要以厂站遥测、遥信等技术为基础在最短时间内对真实的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而这一切都非常的高速度,比人工的工作速度快很多,迅速的将所收集的信息纳入到数据库中,让工作人员可以对电网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性的监控。这一切都是人工所无法实现的,如果没有智能电网模式,那么很难对整个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其次,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能够将指令迅速的传播,由高层到低层,在短时间内就可能传播到。能够实现调控指令的有效控制以及下层人员对指令的实时性的对指令的执行。
1.2 开放性
智能电网系统具有强烈的开放性,它采用开放式的框架结构进行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可以发现,普通居民可以登上智能电网平台,对自己的信息进行监控查询。这就是所说的开放性的平台,这个平台能够允许第三方软件的介入,能方便地实现信息数据库的有效连接。智能电网所具有的开放性是以前传统电网模式所不具有的特点,而这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了现代电网模式的发展,推动了智能电网模式发展的脚步。
1.3 系统性
智能电网模式具有系统性,系统性的管理可帮助工作人员进行更加准确、更加及时的监控。首先,以智能电网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为基础的电网模式能够对各个电站以及电网网架的变化进行实时性监控,如中途出现任何故障,如电网信号中断、电线被破坏等故障,智能电网系统都能够及时报警,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其次,在正常电网运行过程中,还可通过智能电网模式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性的评估。还能够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打分,进而实现对整个电网运行情况的掌握与分析;最后,在对整体的电网运行情况进行掌握和监控之后,智能电网模式还能够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这项工作如果人工来做的话是非常复杂的,而对于智能电网来说就是比较方便快捷的。智能化的信息反馈有利于电网运行管理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及设计好最合适的应对措施,提高电网运行系统的安全性,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2 应用电力工程技术的重要意义
2.1 整体质量的提升
有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高度关注智能电网建设工作,在建设智能电网的时候需要不断强化电力工程技术的普遍使用情况,从而提升智能电网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电力工程技术属于自动化技术的范畴,其应用效果非常重要。现如今在智能电网建设时,通过使用电力工程技术可以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化获取,实现对用电对象的高效管理。要想使用电对象和电力数据得到科学的管控,就要将智能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智能电网中,从而快速获取反馈信息,这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普遍运用。在电力工程施工时,也需要高度关注电力工程技术的使用情况,在电力工程技术得到有效利用以后,使人为负面因素的影响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切实保障智能电网建设水平和建设效率。与传统的电力工程技术相比较,智能电网技术具有非常强的优势。
2.2 数据采集能力的提升
传统的物理电网需要对有关的信息数据进行不断采集,且数据采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电网采集的数据无法进行科学的分组。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物理电网使用的技术本身不具备较强的自动化水平,其科学技术含量比较低。电工技术与其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在使用电力工程技术以后,智能电网的整体信息数据采集能力和采集水平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将电力工程技术应用到智能电网中,可以依据设备的实际情况来对数据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组,使数据收集的档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断地优化和升级电力运行系统的设计方案。
3 电力工程中智能电网技术应用
3.1 发电技术
电网建设过程中的工程技术会影响建设水平,在发电技术电力工程学科发展过程中,员工需要广泛地运用先进技术设备,加强内部系统的管理和调整,并在电力工程发展期间,对发电技术进行优化升级,确保能降低能源消耗率,并提高设备的运行有效性。积极推动电网建设,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质量,使其运行能保持稳定状态。从而保证了发展效果。
3.2 输电技术
电网运行的过程中,要确保整体输电管理技术稳定,从而为电力工程稳定性建设提供有效支持。例如,在特殊要求条件下,整合电力工程科学领域新技术,将新的输电技术应用到智能化电网建设中。提高智能电网整体建设水平,员工要根据当前的运行条件,采取更为合理的技术措施,以此提高电网的质量。另外,电力系统运行中存在线路长和总容量大条件下,将输电技术进行优化设计,推动智能电网的高效建设。
3.3 电源技术
电力技术社会的运行需要支撑很多电力设施,但由于城市化发展的差异,各地区电力资源的发展现状有明显差异,部分地区还存在电力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面对这种条件,需要对电源供应、环境、智能电网和内部管理模型相互融合,并分析当前电网的电力资源使用情况,有效配制多个电力资源,减少能源浪费。与传统电力供应模式相比,智能化电网有比自身更优的调节效果,在此环节中,可以根据社会资源整体发展情况,合理规划城市内资源管理模式,依靠职能电网系统运行,实现资源的节约,推动行业更好发展。电力工程中,电力资源技术还能帮助促进智能电网高质量建设,从而实现多个设施状态运行,依靠智能电网,实现高效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该文对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使用电力工程技术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其在电力工程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促使供电效率得到了提高,确保智能化电网实现科学营运。现代化电力工程技术实现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不断提升智能化电网的供电水平,使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将智能电网系统与先进的电力工程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促使城市实现快速发展。在智能电网中融入先进的电力工程技术,高度关注智能电网的积极作用,效利用现代化电力技术的应用价值,从而使整个供电网络实现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清泽,王晨,孙迎秋.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对策简析[J].数字通信世界,2020(1):229,262.
[2]李海斌,王子淳.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9(12):166,168.
[3]钟鸣.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22):85-86.
[4]岳佳.Y电网公司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20.
[5]丁可柯.基于传输节点的磁共振能量传输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
[6]余纪远.模板比试法在特高压线路无跨越架跨越施工中的研究及应用[D].广西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