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毅
江苏沿海城乡规划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苏 盐城 224000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居住方面对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自然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低碳概念逐渐应用到建筑设计过程中,从而充分满足大众的居住需求,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低碳概念,并分析低碳建筑设计内容,并提出相关应对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建筑设计的绿色化和科学化,保障人们居住环境的健康良好,实现建筑行业的稳定、环保发展。
关键词:低碳;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前言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环保意识逐渐觉醒,低碳理念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旋律。而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其在开展生产活动时,往往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转变传统建筑的发展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避免资源浪费、增加建筑成本。尤其是在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前进的主要方向,基于低碳概念加强建筑设计,可以形成绿色、现代化新型建筑趋势,确保社会资源效益增加,切实推动建筑行业及整体社会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
1 低碳概念与低碳建筑
低碳概念产生与我国各行各业转型发展的进程中,目前对其还没有形成标准的定义或界定。不过从低碳生活的角度出发,为追求绿色环保、资源合理利用、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减轻污染等目标,在建筑设计时,通过融入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以及施工设计,可以形成一种新的建筑形态,即是低碳建筑,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针对低碳建筑可以从三方面出发,一是合理利用太阳能、生物能源等绿色天然的环保资源,并且要优化组合各种新能源;二是对建筑的重点部位进行环保设计,其中比较关键的即是墙体保温设计,要注重建筑结构的通风性和保温性,尽量选择绿色无污染建筑材料,充分符合低碳发展的目标;三是尽量满足居住者的舒适感需求,采用绿色环保材料,营造健康环境,避免有害物质对人们的身体产生不利影响[1]。
2 低碳建筑设计内容
2.1 能源节约设计
在低碳概念下,对建筑进行设计,应当注重能源节约,以此充分体现低碳环保理念。相关设计人员通常会根据现代化建筑施工技术、施工材料以及节能设备等,按照业主单位的具体要求合理规划建筑格局、形式等,尽可能的控制能源消耗量。并且设计人员还要将自然环境与低碳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体现建筑物的节能特点,所以其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按照低碳建筑设计理念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严格参照建筑所在地的气候变化规律等设计建筑物的体型、朝向、布局。
(2)建筑围护结构采用绿色节能材料,设计自然通风,减少空调的使用率,从而降低能耗。如必须使用空调,设计人员要在保障空调设置的合理性,以自然通风为主要设计核心,提高自然能源使用效率。
2.2 资源节约设计
由于建筑施工会耗费大量的材料,不仅会增加建筑成本,而且对周边环境和建筑内部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针对低碳建筑的设计,需要对建筑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采用节能环保的结构材料,比如聚氨酯板、氩气中空玻璃以及岩棉保温板等,有效提高建筑资源的使用率。同时设计人员还应当注重对生活资源的节约设计,比如通过对建筑的给排水管道进行合理设计布置,以此减少水资源的消耗浪费,科学设计建筑的朝向和窗户采光面积等,提高自然光的利用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资源节约[2]。
2.3 绿色材料设计
设计人员在对建筑内部结构进行规划设计时,也应当坚持低碳环保理念,主要是采用绿色材料以减少污染影响程度,最大限度的确保建筑环境安全、健康。
因此在设计是,需优先选择天然的装饰材料和施工材料,提高材料质量检验标准,如发现不合格材料,则不得使用其进行施工活动,保障建筑的低碳性和环保性,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
2.4 环境美化设计
低碳建筑的设计不仅仅需要实现能源节约和环保健康,根据现代化建筑的设计要求以及人们的心理精神需求,还应当保障建筑设计具有良好的美观性。所以设计人员要将建筑的低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对建筑的外部、内部进行调节,促使建筑与自然形成和谐共处的格局,比如设计屋顶植物、建筑花园等,既能够提高建筑的节能减排效果、优化环境,又能够增加艺术美感,从而保障建筑设计具有现代化和绿色化特点,体现低碳建筑的基本特征。
3 基于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3.1 科学规划建筑选址
在低碳概念下对建筑开展设计活动,首先要保障建筑选址的科学性,其是实现建筑节能减排的重要基础,所以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对建设区域内的水质、土质以及气候和地貌等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整理进行综合分析,基于建筑的使用性质以及需求,合理确定建筑物的具体建造位置。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需充分考虑建筑结构在建筑使用中的功能,尽量减少外部环境或条件的干扰,并且也要注意建筑设计不得破坏周围的自然环境。
3.2 优化建筑体形设计
设计人员在低碳概念下,对建筑的体型进行设计时实现环保低碳的重要阶段。在具有设计实践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针对墙体结构进行设计,充分遵循节能减排的绿色环保理念,以减少能源消耗。所以要合理设计墙体结构的形式、应用材料、颜色等,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契合。并且要充分的利用太阳能资源,以达到冬暖夏凉的建筑效果。另外一方面,在屋面设计中,也要注重低碳概念的应用,可设计蓄水架空覆土种植屋面形式,建成后可以阻挡部分的太阳强光直射,而且还能够起到保温保湿的功能,对建筑内进行美化。此外,在设计门窗等结构部件时,设计人员要严格控制较小的窗墙比例,尽可能设计采用中空隔热玻璃和铝制窗框,可以有效的降低光污染和建筑能耗,具有相对较好的设计应用成效[3]。
3.3 合理设计建筑外部环境
低碳建筑的设计需要保障其外部环境得到优化,与自然形成和谐共存的发展格局。所以设计人员应当根据建筑周围的土质、气候等条件,基于建筑性质和功能,利用外部环境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促使建筑附近环境能够充分满足低碳概念的实际需求。因此首先设计人员要注重提高建筑周围的植物覆盖率,以发挥净化空气和降低噪音的作用。其次是在建筑附近区域布置适宜面积的水池或水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调节温度、防范风沙等,保障建筑具有良好的低碳效果。
3.4 强化建筑智能系统的设计
当前建筑设计不断趋向现代化和智能化,在低碳概念下,设计人员应当强化智能系统在建筑结构中的规划布置,结合建筑性质和功能的需求,尽可能扩大智能设备的应用领域和范围。比如在照明方面,要设计体感或者声控楼道灯及走廊灯,当无照明需求时,灯光处于关闭状态,避免电能资源浪费,并且其能源要采用太阳能等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有效的形成能源转化,降低能耗。同时对于水、燃气等资源也要设计智能控制系统,以此减少损耗,尽量实现低碳节能的目标,推动建筑的可持续向前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低碳概念不断普及、环保理念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对建筑进行节能节约和绿色环保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相关设计人员要充分掌握低碳概念的内涵和特征,通过能源节约、资源节约、绿色材料应用以及环境美化等设计内容,保障建筑的低碳效果。同时采用科学规划建筑选址、优化建筑体形设计、合理设计建筑外部环境和强化建筑智能系统的设计等应对策略,以提高建筑的低碳标准,推动建筑物的绿色化、环保化,满足人们及社会的需求,提高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志红.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06):21-22.
[2]田敏.基于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智能城市,2017,3(12):94.
[3]卫慧娟.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应对策略[J].山西建筑,2017,43(3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