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荣2.王绍林
2.1.身份证号码:41088119730206****;2.身份证号码:41088119790705****
摘要:建筑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发展中有极为关键的作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有非常多优点,现阶段被各建筑企业重点关注,逐渐成为行业的主要结构形式。但是,目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在我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关部门应该科学地对其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同时不断革新,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尽快向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要求靠拢。基于此,本文对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优势
引言
在现阶段的建筑施工领域中,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已经得到推广应用。装配式住宅建筑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合理利用土地空间资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极少,耗费资金低,正在逐渐取代传统建筑工艺,切实保障良好的建筑施工综合效益,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1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优势
1.1资源利用率高
装配式工程建设有非常高的资源利用率,从节能方面看,有关部门将各种全新的材料引进来,如轻质预制内墙板具有很好的隔音效果以及保温效果,使用时并不需要安装过多室内空调和采暖设备,从而有效降低能源耗费。在节约土地资源方面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运用到高层建筑的施工中,能将区域内的土地资源更加充分的利用,有效地将土地集约化要求满足,合理减少了建筑用地面积。从节省使用材料方面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使用的预制构件有明显的工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效果,将各种材料合理充分运用。另外,用户使用装配式建筑的时候,可以按照建筑设计状况对组合框架梁进行有效的调整。预制工厂可以对用户的每一个需求都进行深入的分析,凸显轻质墙板划分的关键性,同时使每个用户的需求都能被满足。合理加工地板、墙板,并让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员展开相关设计,合理融合建筑与装修,最大程度上将房屋调整期间资源以及材料浪费的问题改善好。
1.2降低施工成本
建筑工程大多十分庞大,涉及的资金数量也极多,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为建筑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其中,原材料价格在工程总支出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甚至能够达到60%~70%,建筑设备的各类开销也较大,因此,企业应优化施工技术与工艺流程,有效节省成本,例如,过去的施工过程中,部分人员在关键环节中为确保工程质量的最优化,会选择不考虑资金成本、一味投入昂贵材料的方式,铺张浪费,而使用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会将前期工作转移到工厂中,使用预制配件的方式在到达施工现场前完成构件的整体生产,从而减少现场工作及所需材料,为企业节省大批资金。与此同时,还可获得更高的建筑质量,从整体上优化施工。
1.3提高工程质量
混凝土材料本身具有各项优良性能,如强度高、性能好、使用年限长等,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在我国方兴未艾,就目前而言,还可进一步发展,具有广阔前景,正在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地区的施工当中。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技术采用预制方式,能够对大部分构件实行流水线生产与集成化管理,优化生产流程,简化现场装配,节省人力资源,且在预制构件时,能够结合自动化智能生产技术,提高构件各部分尺寸的精度,减小误差,使其完全符合设计图纸中的相关要求;在搅拌混凝土时,也可采用仿真技术进行模拟,获得更为准确的实验数据,据此给出更合理的材料配比,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2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叠合梁吊装施工的技术要点
选择合适的吊机种类与型号。叠合梁吊装施工的技术与原理大致与叠合板相同,进行整体弯曲施工时,要在现场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在顶部施工,具体吊装流程为:(1)首先确定施工设计图纸,然后依据图纸的操作方法,明确组合梁的吊装先后顺序,并且合理按照不同的吊装批次所需,提前准备堆场和吊车位置。(2)吊装前,应完成试吊,离地50cm时终止吊装,并对各部分质量参数与结构形状等进行检查,确认叠合梁处于水平状态;之后进行正式吊装,当其距离操作层顶部大约1.5m时,应停止下放,施工人员手动调整方向,确保其位置与设计方案符合,并避免其与柱上的悬挑钢筋碰撞,下放时,需严格控制速度,保持缓慢、匀速,并严格控制梁底水平位置偏差,将其控制在5mm以内,完成安装后,需使用卷尺校对标高距离,复量梁底到1m线距离,且确保误差小于5mm。
2.2预制柱施工要点
预制柱吊装施工中,应在完成上一层楼板浇筑后松开预制柱定位轴线与边线,并确定预留柱位置,使用定位钢板将其固定;坐浆层尺寸应科学调整,控制在20mm左右,并利用铁垫调整标高,保持柱底稳定;进行柱子注浆时,只需使用一个注浆口完成注浆,其余孔可用于排气,并在确保完成注浆后进行封孔
2.3灌浆要点
灌浆能够提高构件强度、刚度与整体性,其施工要点包括:在确认灌浆所用材料后,先添加80%水搅拌,并在搅拌过程中逐渐添加剩余水,搅拌时要缓慢、均匀、同向,搅拌均匀后应静置物料,便于排出气体,之后进行灌浆;灌浆材料温度应保持在5℃~40℃,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灌浆效果,避免在阳光直射下灌浆;在正式灌浆前,要在构件表面适当洒水,为其降温,若在冬季施工,要先对其进行升温处理;灌浆时,要确保预制墙板方向准确,并在其两侧现浇部分完成合模前进行灌浆
2.4浇筑要点
若混凝土浇筑过程出现纰漏,容易导致裂缝的产生,影响后续工程质量,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浇筑环节质量。应合理配置原材料,合理规划设计方案,充分考虑混凝土浇筑后的抗拉强度、硬度、散热性能等,选用适宜的原材料,并尽可能使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减少浇筑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内外温差,避免产生裂缝;还需加入减水剂等外加剂,防止泌水现象;在确保构件强度能够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提高骨料配比,以减少水泥用量,其中粗骨料应选用连续级配,细骨料使用中砂,且建筑前要做好配比试验。如有必要,可适当提高配筋率并添加高质量配筋,提高构件抗裂缝强度。浇筑前,应均匀搅拌并振捣,搅拌时需匀速同向,浇筑时对大型构件可分层浇筑,并做好控温,应尽量避免在高温天气浇筑,夏季施工可在夜间或温度稍低时浇筑,若必须在高温时完成,则要注意应用合理的降温措施,外部增加遮阳设置,内部预埋排水管,辅助混凝土降温,整个浇筑过程中,必须关注混凝土温度,如发生温度提升过快、内外温差过大,必须立刻冷却降温,避免破坏混凝土性能。浇筑后,还要进行后期养护,其包括保温与保湿两项内容,对外部保温可避免内外温差加大,在构件表面覆盖不透风塑料膜则可减缓水分蒸发速率,定期喷洒自来水以防止表面干燥,养护结束后,混凝土强度可充分发挥。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同时建筑规模也在持续的扩张。对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住宅来讲,是一个全新的建筑模式,并且拥有非常多的优点,目前被建筑行业重点关注,其自身也在持续进行创新、完善。具体建设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期间,对作业人员来说,必须对施工要点进行明确,同时应该增强施工全程监督,有效将项目整体质量提升,从而促进建筑行业健康、环保、绿色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健.浅谈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J].绿色环保建材,2019(09):197+200.
[2]陈明.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J].科学技术创新,2019(27):131-132.
[3]王立新.探究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