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控制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3期   作者:谢晖
[导读] 近年来,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混凝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但是通过一些实践证明,混凝土在建筑物中应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问题,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会越来越明显。

        谢晖
        江苏神州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江苏 淮安 223001
        摘要:近年来,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混凝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但是通过一些实践证明,混凝土在建筑物中应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问题,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会越来越明显。须深入分析混凝土建筑裂缝出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找到相应解决措施,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持续稳定地发展。介绍了混凝土裂缝的分类及形成因素,对其施工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控制
        引言
        当建筑混凝土结构因出现设计不当或是直接受到建筑使用年限较长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容易导致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不稳定的情况,甚至由此产生建筑坍塌、倾覆等一系列安全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加固设计,本文旨在为丰富该领域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真正实现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加固优化设计,提供相应实践指导与帮助。
        1 混凝土裂缝分类
        1.1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通常状况下没有任何规则及走向,对于裂缝,其整体宽度有宽有窄,再加上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及混凝土结构中内部温度不同,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混凝土不能实施有效的固化,进而出现不可避免的温度裂缝。在建筑工程中,经常出现2种温度裂缝问题,分别为表面、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
        1.2 收缩裂缝
        该裂缝一般状况下是由于混凝土出现碳化和硬化等现象,导致出现形态不同的收缩裂缝。
        1.3 沉陷裂缝
        该裂缝如果存在较大的缝隙就会出现错位现象,进一步表现为底板下土层存在不同的沉降状况,与此同时,混凝土整体结构不能实现均匀受力,甚至在部分位置会出现集中拉应力,导致沉降裂缝问题的出现,如果沉降量较高,那么裂缝的宽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变宽。
        2 建筑结构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加固常用措施
        2.1 原梁加固
        在该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加固设计中,工作人员在认真遵循安全性、经济性与实用性原则下,因考虑到在此次老旧商城加固改造施工当中,需要对既有建筑结构某处楼梯2层与3层的楼梯间位置处进行封闭加板。并且为了能够实现楼板合理传荷,防止板跨度好过规定允许值,相关工作人员设计在两根原梁之上依次增设一根次梁,并运用植筋将原梁和次梁主筋相互连接。在完成所有植筋操作后,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开展拉拔试验,待试验结果通过后,再将模板同时搭设在新增梁与楼板处,进行一次性浇筑。建筑中原楼梯间周围混凝土梁受此影响,将极有可能出现难以承受新增板厚荷载的情况,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安全加固该建筑原梁。在加固建筑混凝土梁时,常用的加固设计方式包括加大截面、外包钢加固等等。本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工作人员通过充分参考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与原建筑结构特点进行充分考量下,选择在原结构管道周围的混凝土梁加固中运用粘贴碳纤维加固法。该种加固方式主要是运用抗拉强度设计值可以达到1000~2300MPa的高性能碳纤维材料,借助树脂类材料在建筑结构或构件表面上直接牢固粘贴碳纤维,由此构成一种复合材料体CFRP。在与结构或构件相互配合下有效增强其安全稳固性,提升结构构件受力性能。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相较于钢材,碳纤维抗拉强度是其5~10倍,其弹性模量可以达到1.4×105~2.3×105MPa,碳纤维应用范围较广,在普通建筑受拉构件以及轴心受压等当中均可以有效应用以达到加固效果。

工作人员设计采用两层的200g碳纤维布,将其牢固粘贴在原建筑混凝土梁的底部,在其侧面则依照净距离200mm,将一层宽度为200mm的300g碳纤维布牢固粘贴其上,同时将一层宽度为150mm的300g碳纤维压条,直接牢固粘贴在原混凝土梁侧面上部位置处。待粘贴完所有碳纤维布后,工作人员通过均匀地将浸渍树脂涂抹在碳纤维布表面上,而后再将一层粗砂粘贴其上,最后均匀涂抹一层厚度为15mm的纤维砂浆充当防护层即可。
        2.2 钻芯法
        钻芯法适用于检测如下几种工况下的混凝土质量:(1)在火灾、冻害、侵蚀等外界因素作用下,造成混凝土结构完整性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2)工程建设材料质量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施工操作不规范、养护不到位等诱发的混凝土质量缺陷。(3)评估投运一段时间后建筑的质量。(4)检测试块的强度指标。首先,在选用钻芯法测评混凝土质量阶段,要先组织相关人员科学设定钻芯位置,通常是方便钻芯机安放及运转的部位、能协助施工单位较客观评估建筑体整体质量的位置,承载压力偏低的部位联合主筋、管线、预埋件等间距较大的部位等。其次,联合使用钻芯法与非破损法较为系统的检测混凝土质量,要求一定要和非破损法相关操作保持同步。最后,告知相关人员要结合芯样状态阐述、强度两个方面评价和预判断混凝土质量。该检测措施应用阶段暴露出两点不足之处,一是会对建筑体结构完整性造成损伤;二是需要投入较多资金去完成检测、试验及修补质量缺陷等工作。
        2.3 材料处理措施
        首先,应结合项目的具体状况及整体结构等相关要求,对材料实施科学有效的选择,但不可忽视的是,也要配比相应等级的水泥材料,在选择过程中,要选择收缩性不是很高的水泥,不仅要控制好水泥强度,还要做好混凝土强度等方面的等级配比工作,水泥强度要高出一个等级的混凝土强度,对施工质量给予充分的保证。其次,要对骨料等级进行科学的选择,在对粗骨料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针片状石子的含量,骨料不能是细砂,同时有效控制含泥量。在温度比较高的环境下,通过洒水等方式降低骨料温度,更好地控制混凝土温度。最后,在设计其配合比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状况做好所有原材料施工配比工作,并且还要提高后期的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2.4 超声回弹综合检测法
        该方法主要是用于检测材料应力应变和强度间的相关性,超声传导速度能间接的呈现出材料弹性高低、塑性指标等,但缺乏深度性。若在实践中,相关人员能巧妙结合超声与回弹值,则能更为全面的测评混凝土的强度。在表层混凝土与剪力墙浇筑工序结束后,就可以借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获取超声波经由混凝土的速度(v)与回弹反弹值(N),随后利用两元非线性回归测算出混凝土对应的强度:f(R)=f(v·N)。采用该方法检测混凝土质量,不会对初有结构完整性造成损伤,并且能便捷、快速地测量出混凝土强度的真实值。由此可见,为全面提升混凝土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实践中的相关人员要立足于工程实况,联合使用多种方法手段,及时发现混凝土的质量缺陷,指导施工单位作出有效处理,以从根本上保证建筑项目的建设质量。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根据混凝土的裂缝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控制,通过多个角度分析裂缝问题,在施工的每个环节中严格对裂缝进行控制,避免裂缝问题给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建筑工程整体建设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宏博.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施工处理技术[J].中国高新科技,2019(24):72–74.
        [2]孔国光.解析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施工处理技术[J].中华建设,2019,9(10):152–153.
        [3]索永军.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6):195–199.
        [4]林焕周.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6):105.
        [5]潘小辉.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及预防措施[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