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坤
江苏锦池建设有限公司,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砌体工程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息息相关,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其使用效果。通过分析砌筑过程的技术要点,严格控制过程管理,杜绝常见质量问题,通过精细化管控,降低施工成本,供工程实践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砌体施工;技术要点
1砖砌体裂缝产生的原因
1.1地基沉降引起裂缝的产生
建筑工程出现地基沉降现象时也会导致砖砌体出现裂缝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当地基出现沉降现象时会使地面出现受力不均的问题,进而影响了砖砌体的位置关系,导致砖砌体产生了裂缝。砖砌体裂缝按照形成的形状类型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是正八字裂缝、斜裂缝、竖向裂缝以及水平裂缝,不同形状类型的裂缝具有不同的特性,具体内容如下所述:(1)正八字裂缝。正八字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在地基沉降过程中,建筑物的中部主要出现严重的沉降问题。(2)斜裂缝。斜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建筑物的土质条件过软,所以在地基沉降的过程中出现了倾斜问题,导致砖砌体出现斜裂缝。(3)竖向裂缝。竖向裂缝的产生原因是因为在沉降过程中,墙体的沉降速度快于窗口的沉降速度,导致窗口出现扭曲而产生了裂缝。(4)水平裂缝。水平裂缝在地基沉降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容,分别出现在窗口和墙体上,水平裂缝产生的位置关系与地基沉降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关系,水平裂缝产生的位置在下面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地基沉降的效果明显。
1.2特殊砌体材料产生的裂缝
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多种多样的材料和设备的使用,其中包括具有特殊性能的混凝土砌块以及灰砂砖等,混凝土砌块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竖向裂缝,导致施工质量不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灰砂砖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常用类型是蒸压灰砂砖,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温度的变化有着及其的敏感反应,而且灰砂砖较为平滑,易于进行合理的操作,然而现阶段,我国房屋建筑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缺少相应的处理经验,无法保证操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容易导致砖砌体出现裂缝现象。灰砂砖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1)灰砂砖不具备较高的稳固性。灰砂砖按照主要形成成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细砂和石灰两种,通过对细砂和石灰进行蒸压处理后的一个星期就可以形成灰砂砖,然而,刚形成的灰砂砖具有较大的热量,会不断发生化学反应,无法保证灰砂砖的内部稳定。(2)灰砂砖含水量的控制较为严苛,依据相关的数据资料可知,灰砂砖的含水量要严格控制在7%到10%之间,只有含水量保持在此范围内才能保证其具有较强的粘结性。(3)灰砂砖的表面平滑,导致灰砂砖不具备较强的粘粘性,如果其含水量也不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就会直接导致灰砂砖出现裂缝问题。
2砌筑准备阶段
2.1原材料要求
砌块:砌块采用专用叉车装车、卸货,减少人工搬运造成的损坏。砌块堆放场地必须上盖下垫。上墙龄期不能少于28d,大面积施工前必须送检合格。砂和水泥:砌筑砂浆采用符合规范及设计的预拌砂浆,且砂(过筛级配中砂)和水泥分类堆放,水泥上盖下垫,避免受潮、结块,大面积施工前必须送检合格。砂浆的配比:宜采用“傻瓜式”配合比,将重量换算成容器计量,便于现场操作。设置砂浆集中搅拌区,并配备磅秤,适时校对监测。
2.2图纸学习、标准学习及交底
学习砌筑工程标准做法、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砌筑排砖图及二次结构深化设计图,做好各种技术资料的准备工作,技术交底工作,落实操作分工,确保本工种施工操作有效运行,做好本工种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工作。
砌筑施工重点识图内容:a.墙体定位(墙体与轴线关系、砌筑墙体与结构梁关系);b.墙体材质(石膏板、加气砖、灰砂砖);墙体厚度(特别关注非常规厚度为250mm、300mm等的墙体);c.门洞口尺寸(是否设置过梁、特别关注水电井门);窗户洞口尺寸(注意窗台高度、窗户尺寸);烟气道预留洞口尺寸核对(建筑结构)。d.电梯井道砌筑(与电梯单位对接)。e.构造柱设置;预留洞口(排气孔、公区与消防专业、水电专业核对洞口、水电管道检修口)。
2.3砌体排版及二次结构深化图
绘砌块排版图,做好节点设计,明确细部做法,排砖图上墙。填充墙应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由下而上逐层砌筑,组砌方法应正确,砌块墙体应上下错缝。节点设计要求:a.在厨房、卫生间、浴室等处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时,墙底部宜现浇混凝土坎台,其高度宜为150mm~200mm。b.拉结筋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根Ф6钢筋(100mm墙厚设1根Ф6钢筋),竖向偏差≤100mm,伸入墙内不宜小于600mm(GB50203-2012),非抗震设防区域≥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7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8~9度时应全长贯通(西南15G701-3)。钢筋竖向位移不应超过100mm,且竖向位移每一构造柱不得超过2处。c.砌体搭接要求:上下两匹砖墙搭接长度不小于砖长度的1/3,砌筑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不应超过15mm,墙体下脚灰砂砖不少于3匹(不小于200mm)。d.洞口大于300mm需设置过梁,且过梁深入墙体长度不小于250mm。
3房屋砌体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3.1?温度裂缝与干缩裂缝的防治
干缩裂缝与温度裂缝是常见的砌体裂缝,针对这类裂缝要做好温度控制措施。可以在房屋顶设置隔热层或者保温隔热层,隔热层可以减少阳光辐射屋面而吸收的热量,减少结构内外温度差异,减少温度应力的影响;要做好屋顶的保温、防水措施,减少由于防水层渗漏而出现保温层充水膨胀的问题。还可以增设空气隔热层,减少屋面混凝土构件的外露面,控制屋面温升,也可以减少砌体裂缝。合理设置砌体结构伸缩缝,尤其是长度较长、平面形状复杂的房屋,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伸缩缝,可以降低裂缝发生机率,也可以在长度较长的墙上设置控制缝,可以在墙的高度、厚度、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门窗洞口一侧设置竖向控制缝,或者可以在楼盖或屋盖处砌体中设置配筋带,注意如果配筋带的作用仅仅是控制墙体裂缝,则要断开控制缝。上述措施可以减少墙体材料干缩引起的干缩裂缝。
3.2?沉降裂缝的防治
地基沉降是导致砌体结构发生沉降裂缝的直接原因,而沉降裂缝会严重影响到建筑整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首先要分析建筑工程的总高度,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地基加固处理。施工前做好地质勘察工作,确定地基的类型、土质,如果存在软弱地基则要做好回填,保证砌体结构受力的均衡性。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后要进行受力试验,确定承载性能薄弱的部位,进行重点加固。其次,地基土壤无法科学分散建筑自重,因此需要设计一个承重墙,承重墙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剪力对砌体的破坏性,有了承重墙后砌体结构承载能力更大,结构也更稳定。
4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裂缝的产生受到结构及材料自身性能的种种因素的进一步制约,但在实际的施工操作当中我们还是尽可能的要规避以上风险。首先是要从结构上合理的规划,对重点部位予以加固,同时加强材料进场的检验环节,在使用前熟悉材料的主要性能,根据性能状况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要有预防为主的观念,不能单纯依靠事后修补。虽然裂缝的产生不能完全避免,但只要施工从业人员能够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并掌握正确的方法,就能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保障了工程质量的安全,创造高质高效的施工工程。
参考文献
[1]邹承志.浅谈民用住房砖砌体结构墙面裂缝及处理措施[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28):199.
[2]张秀梅.砖混结构建筑砖砌体常见裂缝防治[J].山西建筑,2018,44(10):29-30.